天翔环境产业升级基金 产业升级,谈何容易!



2007年以来,珠三角流行一种叫做“腾笼换鸟”的产业升级思路。政府的愿望是将工厂低附加值的制造环节转移出去,仅在本地保留工厂的总部,并将研发、营销、品牌等高附加环节吸引过来,同时为电子、金融、服务等产业腾出空间。

但珠三角受阻于工业原料供应水平不足、制造业陷阱、欧美投资骤减和缺乏高端人才等几座大山。在没有电子信息、汽车、金融等产业基础的地区,将制造业迁出后能否顺利招商也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门槛。

珠三角要实现产业升级,谈何容易!

困扰

◆工业原料供应水平,急需提升

aihuau.com

  珠三角要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首先,钢铁、乙烯、石化等工业原料供应是其第一阻力。近年,能源和原材料价格逐渐上涨,这对制造企业造成的巨额增加成本。珠三角属于自有能源匮乏地区,在国际能源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全国的“煤电油运”都在叫紧,珠三角地区的能源瓶颈就更为突出。

  迄今,广州南沙石化项目尚未核准,静候20年后,2008年3月,宝钢湛江项目才开始胎动。如果珠三角的原料供应不起来,珠三角的制造业资本就难以留得住根,如果制造业本身难以升级,珠三角得企业家为了赚钱,将资本转移到利润更高的股市或者楼市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事情。珠三角工业原料供应只有上了档次后,资本投资新的重化工业和科技工业才有原料优势参与国际竞争。

◆制造业基地,产业升级的陷阱

  除了原料供应水平的问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赵细康认为,珠三角地区还未摆脱制造业基地是产业升级的一个陷阱,珠三角地区在国际产业分工中较长时间中都处在加工制造环节,短时间内,较难转化为研发、营销中心。

过去的20年中,珠三角凭借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起飞,但“制造基地”成了珠三角的固定角色,虽然如康佳、格兰仕等著名家电制造商,一些跨国公司如诺基亚、飞利浦等也在珠三角地区设有制造基地,但其带有比较浓厚的单纯制造和OEM(亦称为定牌生产或授权贴牌生产)的色彩,很少有跨国公司将研发中心扎根于珠三角地区。

也许还有人自豪的说,珠三角有很多来自日韩、港台地区的外企,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种外源型企业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一个企业,只是一个工厂车间,他们没有销售、没有投资、没有技术研发部门,只是一个生产环节。事实上,这种外源型企业大量地驻守在珠三角,长期下去会造成珠三角动力不足和能力不足。

近年来,珠三角实行的产业演进也只是横向跳跃式的变迁模式,只是从简单加工到复杂加工、再到重化工业的加工制造,却怎么也无法在纵向上向研发和营销渗透。有一个现象足以证明,广东这几年虽然竞争力的排序在全国比较领先,但是广东的经济增长后劲却明显落伍在浙江、江苏、山东后面,这不得不令人反思。

以前珠三角的优势是体现在低制造成本上的,而现在,面对资源紧缺的困境,依靠低成本的低附加值的制造业为主的格局,已经无法承载珠三角的发展。像过去那样承接来自日韩、港台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这种低效率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产业升级的需要,有专家声称它“也许已经走到了尽头”。

此外,还存在一个经济现象,珠三角的大多数企业不像长三角,长三角的企业是做自己的品牌,企业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产品的附加值比较高。而珠三角的大多数产品的核心技术部件都是国外生产的,自己做的主要是给外企、台商做加工。

◆欧美投资骤减,产业升级的“重要讯号”

欧美在珠三角地区投资骤减也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讯号”。据广东省统计局统计结果显示,2007年1—10月,来自欧美等部分发达国家在广东的直接投资继续呈现大幅减少的趋势,实际投资额美国下降20.2%,欧盟下降19.3%,澳大利亚下降54.0%。专家认为,欧美直接投资大幅下降,将严重影响广东的产业升级。

另外,据媒体报道,从珠三角流出的欧美在华投资,基本流向了长三角。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丁力介绍说:“2006年,仅江苏吸引的欧美发达国家投资,这比广东多18亿美元。”形象的说,国际资本把珠三角看成‘世界工厂’,而将长三角视为进入中国的‘桥头堡’。正是基于这样的定位,不仅欧美发达国家的投资大量流向长三角,即便是珠三角传统外商投资来源地的香港、台湾及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其流向长三角的投资量也已经超过珠三角。

◆人才缺乏,产业升级尴尬

在“民工荒”之后,珠三角面临一个同样严重的问题,就是高素质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劳动力的“阻滞效应”,成为珠三角产业升级的又一制约因素。

长期以来,珠三角对技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投入都比较少、缺乏培养技术人才的机制。数据显示,珠三角的高素质人才水平低于京津冀,也输于长三角。长三角作为国内唯一一个堪与珠三角争锋的区域经济地带,正在强势崛起,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已经由珠三角的“一枝独秀”演化为二者的“并驾齐驱”,无论是在整体经济实力还是区域内企业的品牌优势上,珠三角都已经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暴露出来的“技工荒”,反映出高附加值劳动力的短缺。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依托中国的劳动力大市场,由于劳动力价格长期保持低水平,低成本的劳动力饱满,但高端人才的缺乏,珠三角产业要升级显得十分尴尬。

产业要升级,人才是关键,调整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刻不容缓!

出路

众所周知,珠三角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其改革开放之初的“排头兵”,占了“天时”和“地利”,珠三角正是抓住了机遇,促成了珠三角的今天。谚曰,干得好不如赶得巧。但如今,珠三角面临产业升级转型、升级的问题,那么,怎样找出一条通往“罗马”的阳光大道?

专家认为,珠三角如果不利用当前的契机进行产业升级的话,未来的发展非常令人担忧。珠三角要摆脱产业升级的尴尬,真正走出困境、迈向国际,就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跨越外源型企业单纯的来料加工生产模式,引来高新技术在本地孵化,让新的产业集群加速生成,形成数十甚至数百家企业的群落,进而形成产业分工或市场竞争,带来珠三角巨量产业规模。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关键是解决人才这一问题,通过引进高素质人才、高科技产品,将研发技术、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应用,带动产品研发模式和设计理念的创新、产品制造模式和制造方法的创新,从而全面推动珠三角产业升级进程。

谈到珠三角产业升级问题,广东省长黄华华也曾提出四个方面的要求,对于传统产业,要侧重在品牌上,多做中国及世界名牌;在高新技术产业上,要在技术上做突破,向国际先进水平靠近;要在规模上和环保上突破重化工业;在第三产业上,注重在生产技术服务业上。

那么,珠三角产业要升级,是政府说了算,还是由市场发挥主导作用?

“珠三角产业转型是一个自然的较长期的过程,政府不能操之过急,应避免对经济干预过多,在制定产业政策同时对市场作引导。”赵细康认为,政府的重心应当是健全法制和市场规则,引导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天翔环境产业升级基金 产业升级,谈何容易!
“从历史经验来看,市场是主导,政府则发挥辅助作用。在升级过程中出现企业倒闭、外迁后,填补产业的选择应由经济规律决定,政府可进行招商引资。”在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持平看来,升级的路向对未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并非一蹴而就,袁持平说,“产业升级有其周期性,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应当遵守市场规律,按照人均GDP和产业发展的关系,预计还要30年。”赵细康则认为,如果经济体系未发生大的问题,产业升级还需20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5952.html

更多阅读

李天翔Eric的演艺发展之路。 小机甲的演艺圈之路

绿 叶的经 历 , 向 来 不 荡 气 回 肠 。 他 们 能 够 坚 持 , 可 能 就 是 因 为 甘 心 细 水 长 流。李 天 翔 在 红 磡 区 长 大 , 父 亲 退 休 前 是 中 华 电 力 职 员 , 母 亲 是 家 庭 主 妇 , 上 有一个 哥 哥 , 小 康 之 家 ,

声明:《天翔环境产业升级基金 产业升级,谈何容易!》为网友笑渐不闻声渐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