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为中国获诺贝尔奖支招



——让我们另立一个“诺贝尔奖”

王达水

 

2008年的诺贝尔奖,于10月13日全部评选完毕,中国公民又一次与之无缘,我们的百年诺贝尔奖情怀再次悲哀。

 

诺贝尔奖有两个重要特性,一是科研成果的荣誉度世界第一;二是奖金额世界第一。正因为这两个世界第一,所以,全世界的科技工作者才对其仰望有加。

 

现代诺贝尔奖的奖项包含六个学科:物理学、化学、医学生物学、经济学、文学、人类和平。每一年的评选中,每一项奖最多可以同时评选给3个人。由于“物以稀为贵”是自然规律,因此,诺贝尔奖的荣誉度随之而高。

 

近年来,每一项诺贝尔奖的金额大约100万美元。相当于一个美国工程师20年的工资收入。美国新闻界有一个经典的思维方式:一百万总是一个新闻。可见,名利双收的诺贝尔奖,自然而然地就成为科技界一年一度的巅峰时刻。

                                                   

诺贝尔奖有四个基本属性:一是在世的科技工作者要有自己探索研究出来的世界前沿的科学或技术成果。二是要将成果写成论文公开发表。三是要按规则及程序被推荐,进而参加评选。四是成果得到实践的验证,已经对科技进步或社会发展产生突出作用。冷静面对中国几十年来的科技前沿成就,能够与诺贝尔奖相当的,实在是举不胜举。

 

假如世界上有另外一个与之对应或者是更加重要的科技大奖存在,显然,诺贝尔奖也就没有现在这样唯我独尊的神气。如果这个对应的奖项出在中国,那么,诺贝尔奖评审组可能就不会有持续以来的对中国科技和文化的偏见。

进一步地,假如要设立一个超越诺贝尔奖的科技成就奖,在确保评审公平公正的严谨条件下,奖金总额是最重要的。话说回来,100万美元的单项奖,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早就算不得什么。因为截止2008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8088亿美元,对于13亿中国人来说,平均每人有1391美元外汇储备,如果按1:7汇率计算,相当于人均人民币9739元(人均近万元)的外汇储备。如果仅仅按照百分之一的年利率计算,18088亿美元,一年下来也有180亿美元的红利。

 

假如中国设立一个与诺贝尔奖项类似的科技成果奖,每项奖励1000万人民币(相当于142万美元),比诺贝尔奖高出约40万美元。五项奖加起来也才5千万人民币(0.5亿),别说是国家的财政实力,就是中国每个省会城市的财力,都是轻而易举就可以承担的。可见,如何让中国人摆脱百年来的诺贝尔奖精神困惑,进一步增强国家创新体系的高质量运转,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如果这样,一是可以缓解中国人的百年诺贝尔奖情结。二是能够进一步开创出科技创新的新局面,引导人们脚踏实地探索创新,特别是让整个社会能够从技工到技师、从工程师到学科带头人,大家都能实实在在地看见自己及行业的科技发展前景,进而为国家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增添活力。三是能够带动相关产业,提升品牌影响力。四是能够让世界真实并公平地面对中国的前沿创新,随之不再偏见,正如中国圆满举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事实一样。随之而来,不出五年,或许将至少有一个中国科技人员获得诺贝尔奖。

 

        假如要设立中国式的“诺贝尔奖” ,给奖项取个合适的名字很重要,不妨就取名为“前沿奖”吧。因为这主要是为科技前沿的探索创新成果而设的奖项,何况中国科技创新的典型代表中,有让中国腰杆子硬起来的钱学森,有让中国摆脱温饱困惑的袁隆平。钱袁、前沿,有情有意,前仆后继,报效祖国,立足创新。

假如要设立中国式的“诺贝尔奖” ,两个方面需要谨慎:第一,需要参照诺贝尔奖的评审方式和程序,确保公平公正,特别是对违纪评审员,要有严格的行政或法律制裁措施以及道德制约措施。第二,要排除仅仅限于在专职科研机构和学术期刊中发现前沿成果的情况,因为几十年来,生产一线许许多多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的跨学科探索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其中不乏最前沿开拓的首创性学术成果,人们从网络上公开发表的个学科论文,可以感知这个分散的团体的实力。

 

事实上,近几年来的诺贝尔奖有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把一个奖项同时授予两个或三个人。其中一个独特的现象,在于原始创新者里面,包含着普通的草根级的科技人员,比如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日本的田中耕一工程师,获奖的那篇没有论文,并没有在专业杂志发表,仅仅是在一次学术交流会上公布。再比如, 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日本的益川敏英,英语不佳,甚至拒绝出国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

 

假如要设立中国式的“诺贝尔奖” ,项奖需要做点调整。第一,“和平奖”最不设,因为涉及到世界范围和高层管理者,评选将出现很大的难度。何况“相较于诺贝尔奖其他奖项,和平奖有更多争议性,获奖者的选择往往受限于和平奖评奖委员会(五人组成)的立场,因此,其获奖对象往往也难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第二,医学生物学奖,不妨一分为二,因为涉及到中医和西医两大学科,同时还涉及到藏医、蒙医等。当然,生物学还可以包含中医药学的范畴。如此一来,“中国科技前沿奖”的全部奖项是:物理学奖、化学奖、医学奖、生物学奖、文学奖,共五项。

 

在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巨大的诺贝尔奖,尽管其评选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但毕竟也是由人来组织与评审的。反思中国举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之前的3、4月份,奥运会火炬在世界的传播过程中,遭遇了西方势力那么多的阻扰、围攻、袭击、抢夺,这不得不让我们深层次思考。尤其是要思考的是,中国的崛起为什么总是有那么一些外国势力忧心忡忡。可见,在这样的客观环境里,中国在各方的出类拔萃,或多或少都会引起一些国外势力的偏见甚至是不怀好意。因此,诺贝尔奖与中国再次无缘,这并不说明中国科学家没有诺贝尔奖那类一流的前沿成就,或许恰好说明这与一些国外势力的一定偏见或排斥有着必然的关系。正如人们早就期盼的那样,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理应获得生物学奖或者是和平奖。可是,似乎总是擦肩而过,难道真的那么巧?

显而易见,中国科学家要想早日获得诺贝尔奖,一个显然的前提,在于首先要自己相信自己,自己肯定自己,自己高看自己,自己张扬自己,并在国内进一步形成更加尊重科技成果、尊重知识产权、尊重探索创新、尊重科技人才、尊重科技效益的良好社会氛围,就象八十年代的陈景瑞效应一样,让科学技术真正成为民众热爱的事业与追求的理想。

 

二八〇八年十月十三日   于中国衡阳

相关评论:《中国人将怎样获得诺贝尔奖》

详见http://www.blogchina.com/20071020403688.html

或见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aspx?ID=180&articleId=5233

相关资料:诺贝尔奖资料集http://finance.sina.com.cn/focus1/2008ruobejjxj/

 

~~~~~~~~~~~~~~~~~~~~~~~~~~~~~~~~~~~~~~~~~~~~~~~~~

 

附件1:2008年诺贝尔奖项公布时间表

生理学或医学奖:格林尼治时间6日9时30分,北京时间6日17时30分;

物理学奖:格林尼治时间7日9时45分,北京时间7日17时45分;

化学奖:格林尼治时间8日9时45分,北京时间8日17时45分;

文学奖:格林尼治时间9日11时,北京时间9日19时;

和平奖:格林尼治时间10日9时,北京时间10日17时;

经济学奖:格林尼治时间13日11时,北京时间13日19时。

2008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将在今年12月10日举行。

 

~~~~~~~~~~~~~~~~~~~~~~~~~~~~~~~~~~~~~~~~~~~~~~~~~~~~~~

附件2:资料

 

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著名科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许多开创性贡献,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倡导人。

 

 

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神”等。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

附件2:

人民时评:诺贝尔科技奖理应成为刺痛我们的标尺

吕绍刚 2008年10月11日00:14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每年十月的“诺贝尔季节”,对于国人来说,都是尴尬的。是啊,

13亿人的偌大中国,选出一个科学家,堪与选出11个会踢足球的比肩——几十年过去了,依旧很难。

 

  以文学奖为例,虽说其消费导向性日渐增强,很大程度上已由文学化转变为事件化,成为媒体热心追捧的对象,赌博公司开出的新把戏,出版社的方向标,好莱坞的新菜单。虽然,它往往裹挟着复杂的意识形态与“欧洲中心主义”的痕迹,但总体来说,评出来的都还是拿得出手的。去年的时候,王蒙先生说,诺贝尔奖并非文学的最高标尺。或许不是最高的,但终究是个标尺,依然可以成为我们当代文学一个参照系。

 

  翻开近些年的获奖作品,无不表现政治、种族、民族、性别、身份认同等现代内容。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体是国际移民、流浪汉,或者来自弱小国家弱小民族。他们都以丰富的文化经验,穿透性的精神力量,优美精巧的构思,获得世界性的认同。返观中国当代文学,从文学的技法来说,许多作家都是可以得奖的。中国的作品,也不乏俯首底层的人文情怀,而唯独缺少仰望星空的超越性力量。

 

  其实,文学奖是关乎精神建设的,听起来比较“阳春白雪”,倒是科技方面的,真是让人看到了差距。以邻国的日本为例,光这次就有四位获奖。其中,有两位纯粹是本土的,有的没有办过护照,从来没出过国,也不会说英语。

 

  诺贝尔科技奖项,可以算得上当今世界最具公信力的选项之一,没真本事,根本忽悠不来。每个关心中国科教进步的人,很自然就会疑惑:政府每年的投入也不少,科研人员群体也不是不庞大,教授们也不是不努力,中国每年的论文数全球第八,拼命学英语的人更是遍地,为何总是无缘诺贝尔奖呢?

 

  最后,我们的矛头都会指向高校僵化的量化评价方式,指向应试教育抹杀了人的个性。这些都是原因,但更重要是整个社会土壤的急功近利。在很多时候,我们考虑的首先是能创造多少效益,能快速转化成钱,基础学科因为其长线性,自然就相对弱势。

 

  不仅如此,官本位思想深入社会的骨髓,也直接阻碍了自主创新。前一阵子,深圳大学一个处长职位,引得40余位教授的争抢。这样的现象其实并不鲜见。可悲的不是这些教授,而是我们的科研体制与社会价值体系。

 

  改革开放初期,流传“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30年过去了,“脑体倒挂”的现状有所改观,但是“学而优则仕”的现实法则又“死灰复燃”。在很多地方,科教机构与机制日益衙门化、官僚化。一个普通的行政人员一句话,可能就左右一位科研人员的学术前途,而只要当上领导,就可以有更多的课题与经费,有更好的住房和待遇——在这种前提下,傻瓜都知道当官好。当最聪明的人都去做官了,谁来真正搞科研呢?

 

  当许多科研人员被繁琐的事务和人际关系缠身,天天惦记着分房评职称,谈何自主,谈何创新?正如,一些老院士感叹,对于科学家来说,30-40岁最是出成果的时候,但当时没人给自己这种机会和条件,因为都是论资排辈。等熬到院士了,却已是白发苍苍,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的命运,在新一代的科学家身上,正在延续。

 

 中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为中国获诺贝尔奖支招

  这样一个官本位的土壤不革除,这样一种陈旧的“排位学”不革除,中国的科技很难有突破性的发展,即使得到诺贝尔奖,也只可能是偶然现象。如果全社会真正以科学家为荣,崇尚“科教本位”,诺贝尔奖才能越来越近。否则,只会不断呈现人才“孔雀东南飞”,“生于淮南则为枳”的窘境。

诺贝尔奖理应成为一个标尺,一个刺痛我们并促使奋进革新的标尺,特别是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今天。

 

~~~~~~~~~~~~~~~~~~~~~~~~~~~~~~~~~~~~~~~~~~~~~~~~~~~~

附件3:诺贝尔奖评审原则

 

根据诺贝尔遗嘱,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的影响,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但也有人指出,诺贝尔奖特别是和平奖在评选过程中有时仍受政治等因素影响。

诺贝尔奖评选的全过程都是保密的,而且没有复议。在发表最后结果时,也只有获奖人的姓名和简要理由。有关评选的记录和候选人材料等,50年内都不得向外界公开。即使过了这一时限,也仅供研究诺贝尔奖的专业人员查阅。诺贝尔奖各颁奖机构都极为强调其严格的独立性。即便是瑞典和挪威政府,对评选结果也不能施加任何影响.

遵照诺贝尔遗嘱,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评定,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由挪威诺贝尔委员会选出。1968年又增设了经济学奖,奖金由瑞典中央银行提供,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负责评定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文学院首建于1786年,是以维护和发展瑞典文学和文字为宗旨的国家学院。18名终身院士组成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每年10月的一个星期四公开宣布当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诺贝尔奖的每个授奖单位设有一个由5人组成的委员会负责评选工作,这个委员会三年一届。其评选过程和原则为:

 

——评选过程的第一步是推荐候选人。推荐者必须有一定资格,他们必须是:前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特别指定的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评委会特邀教授、有代表性的作家协会主席(文学奖)、某些国际性会议和组织的成员(和平奖)、各国议会议员和内阁成员(和平奖)。任何人都不能推荐自己为获奖者。瑞典和挪威政府无权干涉诺贝尔奖的评选工作,不能表示支持或反对被推荐的候选人。推荐候选人工作在每年2月1日前结束,9月份左右推荐人把推荐报告递交有关评选机构。评选委员会在对候选人的成就进行讨论后,于10月中旬公布评选结果。各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对候选人的评审工作都是秘密进行的。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的候选人。通常每年推荐的候选人有1000—2000人。

                                                                

——2月1日起,各项诺贝尔奖评委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审定,工作情况严加保密。到9月份时,各领域的获奖人已基本内定,然后由评委会召开大会正式决定。

——10月的第二个星期里,选出本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选举结果揭晓,立即通知获奖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6048.html

更多阅读

古代诗词中的女人泪 多为男人而流(图) 中国古代诗词大全

自古文人把花与女人相提,以“弱花临水”、“红莲弄影”、“人面桃花相映红”来形容女人娇媚如花,是自然不过的。而眼泪和女人并论,也多见于古诗中。这除了女人的泪腺发达,女人的丰富情感才是重要缘故吧。看,女人的眼泪多是为男人流的,不妨

多丽丝·莱辛迟到30年的诺贝尔奖 祖母 多丽丝莱辛

多丽丝·莱辛 迟到30年的诺贝尔奖  □文 记者/吴海云  2007年10月22日,住在伦敦西郊的多丽丝·莱辛迎来88岁寿辰。这注定是个不同寻常的生日——十几天前,她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于是,老太太的这段日子不再平静。她忙于

声明:《中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为中国获诺贝尔奖支招》为网友调樱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