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度制约与财富创造
当我们在市场上遇到某种不利状况时,我们已不可能改变它,因为状况已现。
这时,是用消极的态度抑或是积极的态度处理问题,取决于我们的素养。若用消极的态度,只会使问题变得更糟。如果不利状况已经发生又没有其他办法可以控制,唯一能做的就是用积极的态度去思考。
任何不利状况都可以转化成商业机会。努力地坚持地保持积极态度,从积极的角度去处理问题,就可能会使不利状况得以改善。
实际上,很多状况是我们无法掌控的。比如制度。我们生存的时间和空间有很多制度上的制约。制度是必须要遵守的。但在制度框架之内,作为创业者,应该尽可能做到灵活,在合理、合法的尺度内创造财富。
一个成功的商人,关键在于如何做到灵活。如果被过多条条框框束缚,就会看不到蓝图。比如数字,其实很多事情在数字之上,不能单用盈亏作解释。又比如成本,其实很多投资在积淀成功,不能单用支出作解释。
所以,既具灵活性——在合理、合法的尺度内创造财富,又制约自己——在法律和道德的范围之内创造财富,我们的销售额就会增长,我们的公司就能创造利润。
2、成功是购买来的结果
就一个项目而言,倘若投资者没有足够的耐心,倘若没有坚定的决心,倘若没有持久的恒心,大都会放弃追求而半途而废。
因为投资者一般都知道投资的结果有二,成功或者失败。
但投资者未必都知道投资还有两个功用。
投资的两个功用,一是用资金维持现在,是为消费;二是用资金购买未来,是为投资。用于前者的投资叫成本,用于后者的投资叫资本。
知道未来与资本的关系吗,未来不是时间的日历减法,也不是账目的流水加法。未来是当下的投资所决定的。所有项目的未来都是资本——用资金堆砌未来,用人才构筑未来。
投资者对未来想拥有什么,就要把资金和人才用到什么地方。
环视财富世界,那里一切的成功,都是有来路的,都是投资者一路购买来的结果。
您今天开始的购买,决定了您明天将拥有什么。
未来的成功需要投资者有足够的耐心、坚定的决心、持久的恒心。
3、消极的态度只会使问题变得更糟
当我们在市场上遇到某种不利状况时,我们已不可能改变它,因为状况已现。
这时,是用消极的态度抑或是积极的态度处理问题,取决于我们的素养。若用消极的态度,只会使问题变得更糟。如果不利状况已经发生又没有其他办法可以控制,唯一能做的就是用积极的态度去思考。
任何不利状况都可以转化成商业机会。努力地坚持地保持积极态度,从积极的角度去处理问题,就可能会使不利状况得以改善。
实际上,很多状况是我们无法掌控的。比如制度。我们生存的时间和空间有很多制度上的制约。制度是必须要遵守的。但在制度框架之内,作为创业者,应该尽可能做到灵活,在合理、合法的尺度内创造财富。
一个成功的商人,关键在于如何做到灵活。如果被过多条条框框束缚,就会看不到蓝图。比如数字,其实很多事情在数字之上,不能单用盈亏作解释。又比如成本,其实很多投资在积淀成功,不能单用支出作解释。
所以,既具灵活性——在合理、合法的尺度内创造财富,又制约自己——在法律和道德的范围之内创造财富,我们的销售额就会增长,我们的公司就能创造利润。
4、最简单的哲理最有创富力
判断股指走到最高和最低的点位会在哪里,这是每天困扰中国股民的事情。
我们中的许多人制作了表、图、线、色等等动态指标去分析和指导自己或别人投资。中国的投资者在大多时候总是热衷追买概念股,比如高科技、网络、新能源之类,虽然这些股票其中不乏有成长性的优秀公司。
而他,沃伦·巴菲特,这位当今世界最具传奇色彩的证券投资家则告诉我们:作为普通的投资者是无法从本质上了解新尖行业的,投资者应该离开股指的困扰去研究自己有能力研究的公司,因为好的公司即使系统性风险降临最终还将走向更高的价格,而选错了公司如果被套也许几年后就血本无归了。
我们可以看看巴菲特重仓锁定集中持有的股票都在哪里——它们都集中在金融、消费品、传媒等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领域——比如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吉列刀片、所罗门兄弟投资银行、富国银行、通用电气以及可转换证券——这些每日所见所触的著名产品。
巴菲特之所以伟大,不是他从不足100美元开始成为个人资产超过440亿美元的世界超级富豪,也不仅仅是他将繁杂的投资公式简化为上述这些经验值得价值型投资者借鉴,而是他那不闪光不耀眼的巴式财富哲理:
——把投票看成许多微型的商业单元;
——把市场波动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敌人,利润有时候来自对朋友的愚忠;
——购买股票的价格应低于你所能承受的价位。从短期来看,市场是一架投票计算器,但从长期看,它是一架称重器。
在巴菲特不闪光不耀眼的财富哲理底下,是他殷实的易明的投资策略:
——“我喜欢的是那种根本不需要怎么管理就能够挣很多钱的行业,他们才是我想投资的那种行业。”所以,不熟不做但也用动态的眼光去观察和考虑是投资者做好投资的第一步。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和华盛顿邮报就是这种行业,而可口可乐和吉列刀片都是巴菲特长期观察的在很长年限内具备持续竞争力的企业。
——“我们的重点在于试图寻找到那些在通常情况下未来10年,或者15年,或者20年后的企业经营情况是可以预测的企业。”所以,远离那些自己能力所无法把握的投资品种是投资者做好投资的第二步。在发现了明星公司之后,巴菲特往往在市场失效的时候也就是市场出现暴跌,这家公司甚至出现亏损绩差的时候大胆地买入,这是我们投资者需要好好学习的,市场失效带来的暂时低估必然会在未来的价值回归中给你带来丰厚的利润。
——“我们始终在寻找那些业务清晰易懂、业绩持续优异、由能力非凡并且为股东着想的管理层来经营的公司。这种目标公司并不能充分保证我们投资盈利,我们不仅要在合理的价格上买入,而且我们买入的公司的未来业绩还要与我们的估计相符。但是这种投资方法——寻找超级明星股——给我们提供了走向真正成功的唯一机会。”所以,摒弃惯用的追逐概念股的毛病是投资者做好投资的第三步。能力非凡而且为股东着想的管理层是巴菲特重点关注的,巴菲特欣赏的优秀管理者必须是能够节省开支进行低成本运营,其次是在不同行业具备符合行业发展规律的眼界和策略能力。
太简单了,这些投资理念太简单了!可是,处于浮躁盛世的我们,又有多少为股东着想的管理层?又有多少人能如巴菲特数十年如一日地这样简单地坚持下去?
5、期望巾帼富人赢得尊敬
在以男性为主导的商界社会中,巾帼富人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男性相比,她们丝毫不缺少管理的铁腕、事业的雄心、竞争的魄力、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快速的学习能力和对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创造能力。相反,正是因为观察和分析企业行为的角度与男性不同,使她们开创了与男人世界迥然不同的管理模式和风格。
李亦非,MTV全球音乐电视网大中华区总裁、亚太区执行副总裁。这位刚柔并济的漂亮女高管是全亚洲惟一当选《财富》企业新星、《财富》封面人物的女性。她的座右铭是:不懈地努力,从不放弃,从不拖拉,从不允许自己懒惰,并且不断激励自己克服对失败的恐惧。
杨绵绵,海尔总裁。海尔是一家有思想的企业,董事长张瑞敏是海尔管理理念的创造者、创新者,而多年来一直站在张瑞敏身后的杨绵绵,则是这种创新的有力推动者和坚定的支持者。企业的二把手如何与一把手融洽相处,如何恰如其逢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杨绵绵就是典范。
张茵,玖龙纸业董事长。在“胡润榜”成为首富之前,几乎没有人知道她是谁。她没有什么独特的社会背景,从事的也不是能一夜暴富的传奇行业。在中国造纸行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张茵采用只生产一种纸——包装纸,“成本优势+规模经营”的方式,使玖龙纸业在低利润率行业创造出很高的利润率。她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冒险精神,以及承担风险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意志,成为中国的商界英雄。
这带来了连锁效应。巾帼富人鼓舞着整个社会组织里的女性,并吸引新的巾帼富人。而随著众多新的巾帼富人的加盟,人们已感到,商界向女性开放的进度已可用快速这一度数表达。
当美国的比尔盖茨、巴菲特把数百亿美元的个人财产捐赠给社会,像李亦非、杨绵绵、张茵这样拥有相当财富的女人们,公众不仅关注她们的企业和事业,也必然会对她们产生更高的期望——拥有巨额财富固然令人羡慕,真正用好这笔财富,巾帼富人们才能赢得公众更多的尊敬。
6、突破“富不过三代”囹圄
身家百亿的亚洲族头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各大媒体的头条位置。可是岁月不饶人,无情的事实摆在面前,这些超级富豪大都已进入耄耋之年:李嘉诚79岁,李兆基79岁,何鸿燊85岁,郭鹤年83岁,王永庆91岁,林梧桐89岁……无须忌言,这些超级富豪已经或正在渡过和转移权力。
然而,过渡和转移权力并不比创业容易。
——在中国香港,亚洲富豪李嘉诚的次子李泽楷曾于2000年收购了英国大东电报局的香港电讯业务。可是不到3年,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他的香港电讯盈科有限公司的市价也大大缩水;
——中国台湾的王永庆的亿万身家将来由谁接手,成了家族的大问题;
——在印度,最大工业集团RelianceGroup的创办人安巴尼死后,他的儿子们由于在管理手法上不合拍,决定把父业一分为二;
——在韩国,现代汽车的创办人郑周永逝世后,其3名不和的儿子自行分家;三星的掌舵人目前仍是家族继承人李健熙,但公司部分股权已落入外国投姿者手中;
——在马来西亚,云顶集团的创办人林梧桐之子林国泰是公司的当然接班人,他管理的丽星邮轮去年亏蚀了约12亿港元,而他的对手嘉年华邮轮的股票价格则在过去5年里翻了一翻;
——在中国香港,今年4月去世的被称为亚洲最富有的女性华懋集团主席龚如心的遗产之争陷入白热化,专家预料她的家族公司将会在一场场的法庭官司中逐渐没落下去。
家族企业最脆弱的时期是在兄弟姐妹共同掌握权力的管理企业这一段时期。尽管也有同胞共治成功的例子,但是分崩离析的却更多。事实上,现代汽车的创办人郑周永逝世后,其3名不和的儿子自行分家,中国古语“富不过三代”的这一现象在韩国超级富豪家中已经体现出来。而三星、现代汽车、LG以及SK集团的创始人过世之后,后人能否担当起管理庞大家族企业的重任已经成了一个“明摆着的问题”。
根据美国的《家庭企业评论》最近发表的一篇报道,在全球500强企业中,37%是家庭企业。另据有关资料显示,世界上大约80%的企业与家族有关。
在美国和欧洲,早期的工业化是随着家族企业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当时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家族式经营。即使在当代,世界各国的家族企业仍然是企业群体中数量最为庞大的部分,也是各国经济中最为活跃的成分。世界上最成功的一些企业就是从家族企业发展而来的,而且有的仍为创业的家族或是后来继承的家族控制着,如洛克菲勒、沃尔玛、杜邦、强生、福特、宝洁、摩托罗拉、惠普、迪斯尼等等。然后,据美国一所家族企业学院的研究显示,约有70%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8%未能传到第三代,只有3%的家用族企业在第四代及以后还在经营。麦肯锡咨询公司研究结论是:家族企业中只有15%能延续三代以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涌现出300多万家民营企业。权威调查显示,90%以上的企业上演着“富不过三代”的悲剧。家族企业内部层出不穷的意见纷争、裙带关系、拉帮结派、兄弟反目以及产权稀释,都似乎证明其不可避免。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创业者已面临集体退休,企业传承已成为关系中国民营企业特别是家族式企业未来生死存亡的问题。
中国家族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症状,一是在企业战略方面,大部份的家族企业满足于小富即安的夫妻店父子厂,即使想有作为也因为创业者知识水平所限,难以逾越专业化管理和规模化经营的门槛,致使企业发展缓慢。二是在企业文化方面,当企业发展扩大时,非家族成员的进入使家族文化的不利一面显现,如家族成员间的产权不清晰、利益分配不均,“族外人”对企业缺乏责任和忠诚,企业产权制度及治理结构不能适应企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等问题。
因此,世界上有两条通用的规则实用于家族企业。
第一条:除非家族成员和任何一个非家族成员的雇员一样努力能干,否则不可在本公司工作。中国大陆的泛家族企业正泰集团有100多个股东,其中有9个是高级管理员,董事长南存辉鼓励这些高级管理人员的子女念完书后不要进正泰,而是到外面去打拼,并在打拼过程中对他们进行观察和考验。若成器者,可以由董事会聘请到正泰集团工作;若认定是“败家子”,原始股东会成立一个基金,请专家管理,由基金来养那些“败家子”。这就是南存辉与时俱进的“败家子基金计划”。
第二条:保留一个高层管理者的位置给非家族成员。家族企业需要一位年长、德高望重的外人,因为他不是家族成员,所以不会把公司的事和家族的事混淆起来。这种例子在欧美家族企业很普遍。而有规模的企业则需要非家族成员的专业人士不断来填补重要的位置,这些被聘用的非家族成员的专业人士应该受到同等对待。企业在生产、营销、财务、研究、人力姿源管理方面所需的知识和专业人才愈来愈多,除了极有能力的家族成员外,其它任何家族成员都无法担当重任,无论他有多良好的意愿。
《100名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排行榜》旨在传播这样一个信息:泱泱大中华,上下五午年,居然没有一家进入该榜,是可耻孰不可耻?幸亏,香港有个享誉亚洲的李锦记。香港著名家族企业李锦记集团119年来突破“富不过三代”囹圄、求解传承之道的历程,将接力棒传至第四代手上,而且还通过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严格的“家族宪法”和家族委员会等沟通机制,将“家族利益而非企业利益至上”的理念影响传播到第五代。这个“样本解读”,企望对家族企业的老板们有此启发:家族企业不仅是“家族”而更应该是“企业”。
7、追求财富而非愚蠢炫耀
盐野七生撰写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里引用了雅典执政官佩里克里斯讲演的一段话:我们爱美,但有所节度;我们尊重知识,但不沉溺;我们追求财富,但这为的是追求超越,而非想做愚蠢的炫耀。
读到这段话,我们要讲两位人士。
第一位是亚洲首富李嘉诚。他有两个事业。一个是拼命赚钱的事业,名下企业业务遍布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雇员人数约22万名;另一个是不断花钱的事业,他的投入足以让他成为亚洲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公益慈善家。李嘉诚说:“我觉得内心的富贵才是财富。哲学家讲,贵为天子,未必是贵,但是,贱如匹夫,不为贱也。你贵是从你的行为而来。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你有责任让这个社会更好、更进步、更多的人得到关怀。”
第二位是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他也有两个事业。一个也是拼命赚钱的事业,拥有一个相当于现今世界上二三十个国家合起来的资产的微软帝国;另一个也是不断花钱的事业,他的慈善基金会的投入也足以让他成为世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公益慈善家。比尔·盖茨说:“一个人只要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钱,他才能做到事业有成、生活幸福。”
慈善事业是扶贫济困的事业。发展慈善事业,对于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有利于缓解不同社会阶层的对立情绪,弥合社会裂缝。
2008年前,根据目前国内最大的慈善组织——中华慈善总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他们所获捐赠的70%都是来自国外和港台的,国内富豪的捐赠仅占15%还不到。面对这样的调查结果,引起了人们的争论。人们呼吁,富人们应该多考虑一些自己的社会责任。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从层面上看,中国经济总体水平还不高,民营企业尚在发育之中,可用于慈善的资金本来就比较少;中国在慈善捐赠方面的税前减免制度不完善,现行的税收政策并不鼓励企业家捐款,捐献的款项越多,额外支付的税也就越多,从而抑制了富豪的捐献热情;目前的慈善组织基本上还是政府部门的延伸,而浓厚的政府色彩,多少会挫伤人们的积极性,因为没有人会喜欢“压力捐赠”。从内核里看,有的富豪发家致富本不是通过合法的途径,怕捐献会引起社会对自己财富来源的关注,招来麻烦;更多的则是国人慈善意识浅薄,富人有钱宁愿一掷千金购买名车别墅,也不愿拿出一个子儿去救济那些生活无着落的穷人。由此,我们对李嘉诚和比尔·盖茨的敬意更为深重。
李嘉诚出身贫寒,比尔·盖茨则是纨绔子弟,然而他们都有三个共同点:良好的家教,专注事业,与财富打交道的方式和态度不约而同地统一在佩里克里斯讲的“追求财富,但这为的是追求超越,而非想做愚蠢的炫耀”。
这个月度是国际母亲节和国际儿童节精神品质的传承媒介,本期组织了多篇文图予以褒扬,尤其是《领袖》栏目里的《比尔·盖茨,自古少年出英雄》。20岁那年,比尔·盖茨创立微软,至今他已连着12年蝉联为《福布斯》评比的世界首富。然而,他母亲从来没期盼过自己的儿子是世界首富,他母亲期盼比尔·盖茨也能像她那样成为终身慈善家,用一己之力,帮助更多的人。日前,比尔·盖茨宣布将于2008年卸下微软职务,全心实践他母亲的梦想。
比尔·盖茨的故事告诉世人,良好的家教,专注事业,“追求财富,但这为的是追求超越,而非想做愚蠢的炫耀”是多么地幸福。
(作者钮海津系MBA/DBA(工商管理硕士/工商管理博士)
邮箱:nhj2@xina.com
(673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