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知论者 论马赫的不可知论与韩和元的世界是不可能被认识的差异



  曾经与鲁迅先生结过粱子的陈通伯先生对于我们的大师有过一段很精彩的描写:”我们中国的批评家实在太宏博了,他们俯伏了身子,在地面寻找窃贼,以至于他们自己整大本的用新词的翻译的结果,却当成了创作,对于这些他们往往视而不见,要举个例么?还是不要说了吧,我实在不敢再得罪’思想界的权威’,实在许多批评家宏博的程度,深可惊奇,他们叫我们不得不联系到那些宏博的小儿,他们读了<三字经>还没有满一句,到处见着”人””之”字,便大囔,你瞧你瞧那人在引用我们的<三字经>!

  哈哈哈,这回我也是很受了这种宏博小儿的”人”’之”的批评的礼遇的,我曾撰文说:”世界具有不可能被认识的特性”,而一位宏博的小儿立马就联想到了”不可知论”,于是他象陈先生文章里的宏博小儿一样,你瞧你瞧的叫囔开了,并且还警告我既然你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那你还跑到这里放什么粮?既然不可知,你还废什么话?对于一个不可知论来者,你的嘴长得都多余,你还与我争什么呢?你挣的是“可知”还是“不可知”,都与你这个不可知者没有一点关系;第三,你上学、学马列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得到一个不可知的结果?

  他的宏博也终于让我领教到他读<三字经>的水平了.他看到”不可知”这三个字,但他却压根不懂的这三个字的后边的内容----马赫之流与韩和元论述的基本原则的根本差异.“不可知论”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大概马赫是当的的,(1),那么马赫的“不可知论”的基点在哪里呢?

  马赫在他的<感觉的分析>一书的第292页里写道(2):”我应当万分感激地承认,正是因为康德主义做了我全部批评思维的出发点,但是我没有能够始终忠于它(爱因斯坦与马赫的关系事实也很接近于马赫与康德的关系),我很快又回到贝克莱的观点上去了,让我得出了和休谟很接近的观点~~~现在我还是承认贝克莱和休谟是比康德彻底的多的思想家.”那么能够让我们的马赫投怀送抱的贝克莱的观点是什么呢?1898年冶拿版的邰奥多尔.齐亨的<心理生理的认识论>第三页就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总结:”只有流氓才会承认,现实的物引起我们的感觉.”他的观点是:”在认识论的门框上,除了贝克莱的’外部客体不是独自存在着,而是在我们的心中存在着的,这个牌匾以外不可能再存在其他的牌匾了”.

  事实上与马赫同时代的另一位”不可知论”者阿芬那留斯在他的<纯粹经验批判>一书的序言里已经明确的提出他的态度,他说:”我们当然是对康德采取一种对立的态度”为什么呢?原来阿芬那留斯教授要”清洗掉康德主义对实体的承认,即他们的自在之物的承认.”而又一位:不可知论:者的大家费西特也这样批判过可怜的康德,不过他更坚决写而已,他说:”康德与康德主义者最不彻底的地方在于他们承认自在之物是’客观实在的基础’.

  宏博的小儿,看到了吧,否定自在之物是他们”不可知论”的哲学出发点和基石.事实是,老早费瑟就已经说过:”剔除自在之物的纯粹理性批判就是贝克莱唯心主义.

  那么,世界是不可能被认识的韩和元的观点立基点在哪里呢?

  对此,列宁作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关于认识论的结论:

  1、物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我们的感觉而在我们之外而存在的,比如茜素本来就存在于煤焦油里,在我们未知之前,我们没有这种感觉,但它就是存在的。

  2、在现象与自在之物之间决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任何原则的差别,差别只存在于已经认识的东西和尚未认识认识的东西之间。

  3、在认识论上和在科学的其他一切领域中一样,我们应该辨证的思考,也就是不要以为我们的认识是一成不变的,而要去分析怎样去从不知到知,怎样去从不完全的、不确定的知识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的知识。

  这就是恩格斯、列宁关于认识论的完整的议论(请读者原谅我们做这样的引证,但是我们非这样不可),对于列宁的认识论,第一点,我们是绝对的持肯定态度的.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他的哲学编第一节里,有过很精准的论述:”``~~~~~~~~~思维永远不能够从自身中来,而只能够从外部世界中汲取和引出存在的形式~~~~~~~~~~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她们中抽象出来,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应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正确----这正是哈耶克及整个庸俗经济学派或者自由主义经济学派认识的基础。

  也就是说我已经明确的表明我的观点:

  1.认同物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我们的感觉而在我们之外而存在的,也就是说我是赞同世界中物质是第一性这个基本观点的.

  2.也就自然认同了恩格斯的观点:`~~~~~~~~~思维永远不能够从自身中来,而只能够从外部世界中汲取和引出存在的形式.但也正因为这种认识过程观----自然界的因果性----决定了:

  3.认知不可能包括对象的全部,因为认知者永远落后于他的对象.

  关于这一点我们将从自然界的因果性与.对象与认识者的相互影响谈起:

  A.自然界的因果性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约.狄慈根在他的著作《人脑活动的实质》一书中说道:“客观的科学的认识,不在信仰中,不是在思辨中,而是在经验之中,在归纳中去寻找原因,不是在经验之前而是在经验之后去寻找原因,自然科学不是在现象之外,而是在现象之中或者通过现象去寻找原因-------原因是思维能力的产物----但他不是思维能力的纯粹产物-----它是思维能力和感性材料结合起来而产生的,感性材料给这样产生的原因提供了客观存在。

  综合他上面的描述,约.狄慈根于是在他的另一部书里继续发展了他的观点,约.狄慈根在他的《漫游》一书里写道:“我们可以看到、闻到、嗅到、触到、听到绝对真理,无疑地也可以认识绝对真理,但她并不全部进入认识中,不言而喻,~~~~~~图画怎么能够和它的模特儿一致呢?只是接近一致而已。

  这个马克思主义者,在这里虽然也犯了列宁式的单边主义的错误----他们都把人的认识过程定义为运动的动态的,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他们又都忽视了,被认识物本身也是运动的、是动态的,比如在画家画画的时候,你的模特儿还是以前他的客观存在吗?显然不是,在相互运动中他的心境和他的行为都已经起了变化。我们的图画反映的仅仅只是我们的认识对象即模特儿已经受到我们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客观存在。-------

  就是在被认识物被静态化的前提下,我们的这位马克思主义者还是得出了他那伟大的结论:“图画不包括对象的全部,画家落后于他的模特儿(务必要注意这一点)。

  B.对象与认识者的相互影响:

  我们承认模特儿的客观存在是无条件的,但模特儿在适应环境的变化(这自然也包括对他画图---即认识者对他而产生的影响而做的变化)中做的适应性变化也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无条件的。当然列宁与约.狄慈根的这种将被认识对象静态化的认识法对于自然界中的无机物如他一再提到的煤焦油中的茜素、原子中的电子的确是有效的,但这个自然界并不只是无机物构成的,还有大量的有机物甚至生物,特别是想人这样的有意识能力的生物---虽然这种意识也仅仅只是物质的产物,但他也确实客观存在------在这里恩格斯与列宁的认识方法也就失效了---他忽视了被认识物的运动性---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得不借助齐美儿的认识来补充列宁的不足------个体与世界的关系,世界是无数个个体(它包括了我们及我们之外的一切自在之物)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形成的,世界可以成为一个整体来影响个体,个体同样可以从自我出发,对世界作出反应,而这种反应又将会汇入世界这个整体,再去影响其他的个体,令他作出对世界相应的反应,而这种反应又将反过来影响世界这个整体,而这个整体又去影响每个个体。这种相互的关系也就决定了世界是动态的是一种化的性状。

  现在,只要是具备最起码的理解力的读者都有关明白我的世界是不可能被认识的与马赫之流的不可知论是有多么大的差别呀.

  注解及补充:

  (1)(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是他的信徒---对于这个,那个宏博的小儿也反对---他说:崔长林回复信息:[6/28/20078:34:20PM]:你有什么证据证明爱因斯坦是不知论者?你怎么这么无耻?先是到处引用,现在又要给哲学家扣帽子?看来,你不仅是盗墓者,还是反相对论、反科学的家伙——这也就明白了你为什么要发表反动言论的用心了!你实在是太无耻了!--他不是漠视马赫与爱因斯坦的关系,他真的是无知,我们应该原谅他的无知----或许这也为自喻大师找到原因了---因为他无知—无知无罪-----正像爱国斯坦和量子物理学家们发动了本世纪的科学革命一样,逻辑经验论者则掀起了本世纪的哲学革命。这两次波澜壮阔的智力革命都与马赫有着千丝万缕的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逻辑经验论从马赫那里继承了彻底的经验论、反形而上学和科学统一等宝贵的思想遗产,从爱因斯坦等人创立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理论成果及其探索性的演绎法、逻辑简单性原则、公理化方法中汲取了丰富的教益(爱因斯坦等人直接受惠于马赫,逻辑经验论者在这方面则间接得益于马赫),从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那里借用了现代逻辑和语言分析的锐利工具,终于完成了本世纪最重大的“哲学的转变”。论爱因斯坦的经验约定论思想李醒民)

  (2)(关于这点我们的宏博小儿对我是大为光火的,他说----至于像蜘蛛网一样摘录别人的东西就更扯淡了,因为你自己把一切都给自我否定了;。”——是他的抄来的那些“蜘蛛网”?是他写的吗?不,是他这两天临时抱佛脚抄袭人家的吧?至于这位宏博的小儿批驳我过于滥引用经典作家的东西,从这点来看,他的确证实了他除了读过<三字经>外,我不知道他还研读过那些著作<或许他的确读过些教科书>但他对马克思的著作我赶保证他是没有读过的—或许这跟他的能力有关—要不他不会发出这样的的怪声----因为马克思的著作就是他所说的“蜘蛛网”引录的典范,对此,100多年前的<俄国财富>的主笔尼.米海罗夫斯基就对马克思的著作发出过我们的崔大师这样的宏博的惊叹---“首先自然要发生这样一个问题:马克思究竟在他哪部著作里叙述了他自己的观点呢?<资本论>中他的确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逻辑力量与渊博学识与对全部经济学文献和有关事实的精细研究结合起来的范例,他把那些早被遗忘或者谁也不知道的经济学理论家搬了出来,甚至他连工厂观察员及各种委员会的报告都不放过,但他的文章就是这种材料的堆砌而已,可见马克思的与他宣扬的饿思想相对称的著作究竟在哪里呢?这样的饿著作是没有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6080.html

更多阅读

吴鹰: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大胡子吴鹰其实还很年轻。猛一看这位故作老成的大胡子,你禁不住犯嘀咕:他真的是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小灵通真是他们开发的吗?    大胡子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16年前,20多岁的吴鹰带着30美元去

管理咨询行业本质一:知识、技术及工具是不可能被隐蔽的

为什么说在管理咨询行业中,相关的知识、技术及工具是不可能被隐蔽的。这主要从知识成果注的来源及知识成果的应用两个角度来考虑。(知识成果注:在全文中指与管理咨询相关的知识技术及工具的统称)管理咨询行业中涉及到的知识成果一般源

第73节:战争是不可以被发明创造出来的(1)

系列专题:《实力的终结与深度危机:美国的极限》  简言之,虽然义务兵役制会继续成为愤怒社论和真诚读者来信的美丽话题,但国会真正推动立法、恢复征兵制的可能性为零。在这个例子中,国会的观点反映了美国人民的观点。不管有什么缺陷,越

不需要暴击的式神 康德需要神但韩和元不需要神

一.从普遍意义出发:世界具有绝对不可能被认识性:    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中的正确的哲学观:‘自在之物’对我们的感官的刺激这一外部因素才是认识产生的基础条件,也只有它的运动它的变化通过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缘因,产生并且传达到人

声明:《不可知论者 论马赫的不可知论与韩和元的世界是不可能被认识的差异》为网友南溟大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