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在深发展的这次股改博弈中,我们看到了在监管层、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共同的理性选择下,市场游戏规则从混沌走向有序的希望。
在报道采访和写作的过程中,记者的思绪常常被拉到另一个熟悉的“符号”里——那就是2000年“中科创业事件”中的“K先生”:吕梁。
对那段历史有所了解的股市投资者都不会忘记,“K先生”及其背后神秘的“北京机构”,曾经在市场上掀起过多大的波澜。
而在中科创业因业绩造假而制造的“牛股泡沫”被媒体戳破后,被骗的中小流通股股东一片哀鸿。多少人血本无归,多少人妻离子散。
许多人就是在那时才接触到“财经公关”这一陌生的概念,而在当时畸形的市场结构中,这一概念所代表的形象就是“K先生”:一个以操纵媒体为手段,勾结庄家操纵市场为目的的“神秘大鳄”。
时隔七年,记者当年在采访中所接触到的惨烈印象并没有被磨灭。以至于当陈先生(为方便起见,以下称C先生)打来电话,表示要登门拜访时,记者的第一反应是“要不要找个见证人在旁边”。
无他,恐身为“财经公关”的C先生使出“非常手段”耳。
然而在见面之后,C先生除了侃侃而谈深发展的情况外,并未提出任何非份的“暗示”。而在此后,该机构即时提供的大量资讯也让记者能够更方便地了解到深发展的最新动态。
几次接触之后,记者的疑虑开始变成好奇:这家不同寻常的“财经公关”到底是在凭借着怎样的理念在运作?
深发展在股改期间的几次“化险为夷”更加剧了记者的这种好奇心。6月8日,深发展以绝对高票通过股改方案,在会场上记者即向C先生提出“解密”要求,没想到对方欣然允诺,于是有了这篇近乎专访的报道。
除了必要的市场资料核实外,记者无法对C先生介绍的许多情况多方核实——在这个神秘的领域里,许多故事恐怕当事人烂在肚子里也不会说出来。但记者仍然愿意以这种方式呈现出自己所采访的内容,哪怕从严格新闻意义上来说它并不完善。
因为记者觉得,C先生的这一次“现身说法”,其意义不在于爆出了多少“猛料”,更不是揭发了多少“黑幕”;而在于从财经公关这个角度,向广大读者和市场参与者展现了证券市场中复杂而多元的博弈。
而在深发展的这次股改博弈中,我们看到了在监管层、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共同的理性选择下,市场游戏规则从混沌走向有序的希望。
C先生和深发展并不是这市场上仅有的“另类”,正如“K先生”和“中科创业”也不是那个历史阶段下的个案一样。还有更多像C先生和他的团队这样的财经公关机构,坚信市场中的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需要诚信的IR(投资者关系)服务,并且在为这个目标默默努力和奋斗着。
C先生和深发展也不是市场上的“活雷锋”,而是在理性分析后觉得在一个规范的市场中,“按规则办事”能够获得最大收益,才做出这样的选择与判断。
只要我们的市场日趋规范,监管日趋完善,市场中的“C先生”就会越来越多。如果忽视甚至违背这一方向与原则,那么“C先生”们只能永远成为市场的另类,而“K先生”们则会找到死灰复燃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