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案要素 《隆中对》的策划思维要素



  按照普遍的说法,刘备见诸葛亮是建安十二年,也就是207年,距今年恰为1800周年!今年就应该是《隆中对》问世1880年了。

  《隆中对》是策划思维原理与实务的集合体。自孙武以来理论层出不穷,精彩的实战虽然不断,但集大成者、传诵至街头巷尾者,自诸葛亮始,他的传说,第一次鲜明地指出:有智者事竞成!其强大的民族精神力量不知缔造了多少惠及国运的奇迹。

  以史宪文教授为首的WBSA商务策划知识体系首创性的开发了《隆中对》的逻辑格式,并运用软件工具再造决策思维的脑图。

 策划案要素 《隆中对》的策划思维要素
  尽管《隆中对》是一篇军政领域的决策思维,但就思维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来说,它和经济管理决策、企业经营决策、学习决策等等都是一样的。我们来看看《隆中对》的逻辑格式(全篇六段,原文不引述):

  第一段是站在“行业”高度看待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指出了竞争的关键。

  第二段是分析了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

  第三段是指出了周边近期的“市场”机会。

  第四段表面上看是说自己拥有的条件;同时,也暗藏着作者对刘备的要求。

  第五段是行动步骤,决策环有9个决策点构成:P1跨荆益……P9迎将军。

  第六段是未来理想状态,所以,这段是“目标G”。

  就全篇来说,充满着“不战而驱人之兵”的意境,可以概括为“逆向法C”的创新方法;而在第一个决策点前加一个“若”字,说明这里也需要有创新,至于如何创新,作者没有阐明。也许因为是在应聘,所以,有所保留;也许距离决策时机尚早,所以,没有必要过于超前思考;也许怕对方理解起来困难,所以,没有另开枝节细说。

  如果把全文再精练一下,可以浓缩为战略表述如下:

  “人谋是关键,曹刘不可争,荆益是机会,利用信用基础,以人和为原则,使用‘不战而驱人之兵’逆向法创新,走九步——跨荆益、保岩阻、和诸戎、抚彝越、结孙权、修政理、向宛洛、出秦川、迎将军,可成霸业,复汉室”。

  再精练:“谋关键,非曹刘,抓荆益,靠信义,用人和,不战,走九步,成霸业”。

  再精练:“自谋,九步,成”。

  再精练:“谋事在人”或“人和战略”或“九步战略”。

  WBSA商务策划知识体系充分运用OK软件工具、嫁接与暗合技术,对一批知名企业决策思维进行描述,形成商务创新智慧管理——“知本管理平台”,逐渐得到商界的认可。

  我想,在1800年之后,诸葛亮的《隆中对》能够成为商务策划的经典范例,并被提炼出策划思维的基本要素,也的确是古为今用了,而且也是对中国谋略文化最好的传承与发扬。当然,但另一方面,它产生于几千年前中国农业经济的农耕文化背景中,其生产和传播的方式远不能适应在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交错中的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需求,否则现代智慧产业的形成与成长便会遭遇致命的病毒。——在“点子”理念盛行的基础上,是无法构筑现代策划学科理论的,是无法打造现代智慧产业链条的。

  如果再思考的宽泛一些,我们有许多“国粹”(比如中医、相声、书法、武术等)都能够形成流派,但难以实现现代产业,是否也有这方面的因素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6118.html

更多阅读

谈《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红楼梦艺术特色

谈《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张月丕[内容提要]《红楼梦》是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第一,表现在其艺术形象的高度真实性上。这方面首先贯穿在作品的情节上、细节上及人物描写的各个方面。第二,小说具有浓厚的

超越转述:梁宗岱30年代离婚案始末(《粤海风》2010第6期)

超越转述:梁宗岱30年代离婚案始末(《粤海风》2010第6期)龙扬志内容提要:《北平晨报》报道了20世纪30年代“梁宗岱婚变案”,来龙去脉交待详细。媒体介入使离婚案公共化。离婚事件不仅导致了梁宗岱被北大解聘,也对其此后文学道路的“路

震撼:二千年来对《易经》的解读可能大都是错的

二千年来对《易经》的解读可能大都是错的翠明红枫编辑《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对中国的道家、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文化、军事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易经》对中国文化影响的领域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到了西汉

声明:《策划案要素 《隆中对》的策划思维要素》为网友不必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