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银流通之前,充当过货币的劳动产品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其实,金银也不是天然的货币材料。金银本来可以在消费和生产领域中发挥其应有的效用,然而,仅仅为了方便产品的交换,它们的效用便在流通领域中蜕化了。显然,金银充当货币,不能不说是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为此,斯密与李嘉图等许多有识之士早就呼吁,应该把贵金属从货币流通领域中驱逐出去,实现货币非产品化。
工业革命开始后,商品数量急剧增加。虽然金银的产量也有所增加,但其供给量远远不能满足商品交换的需要,因为流通中的商品价格总和应该等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参见“货币供给量等于总价格”)。显然,金银再也没有力量担任交换媒介的职务了。1833年,英国的法偿纸币诞生后,债权人不得拒绝接受法偿纸币,从此,真正的货币成了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辅币与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通常用M1表示。过去,为了防止货币换不到商品,货币不得不选择劳动产品;如今,政府有能力保证纸币能换到商品。于是,货币可以不选择劳动产品了,我们没有理由把纸币说成是货币的符号。 由于旧思想的残余不易立刻根除,于是,各国政府起初大都规定了纸币含金量。其实,这种规定并不能证明纸币是黄金的符号。虽然政府宣布降低纸币的含金量,物价将会有上涨的要求。但是,如果政府坚持不增发纸币,那么物价最终将无法上涨。时间久了,人们自然就会习惯这个创新低的纸币含金量。依此类推,人们一定会习惯一次更比一次低的纸币含金量。显然,这个推理能够否定纸币是黄金的符号,从而肯定,如今的金银已经失去了充当货币的资格。 虽然许多国家用黄金弥补国际贸易逆差,但这种行为也不能证明“货币天然是金银”的观点,因为许多国家还用自然资源和其他权利的出让来弥补国际贸易逆差。再说,货币的特点是携带方便和易于分割,用黄金弥补国际贸易逆差的行为丝毫不能体现这个特点。 从货币发展史上看,什么货物充当了交换的媒介,这种货物就是货币。由于现代社会大量流通的M1充当了交换的媒介,因此,M1就是真正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