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目前的美国华尔街投行泡沫破灭引发的金融危机,没有投身过其中,真的有点雾里看花。二手资料也只是了解个大概,还没有看到全面系统的一手资料的翻译和整理,要作评论和分析,准确性估计有限。本人这里只是试图以本人研究应用的泡沫效应分析方法来尝试做个另类的分析,以供参考。
投行的杠杆操作,本质上就是以泡沫膨胀泡沫的一种泡沫倍生行为。与实体经济的泡沫效应有本质的区别。实体经济的泡沫效应正常的整体值,一般在10%到30%之间,超过30%估计经济系统就会消化不良。而且实体经济的泡沫效应通过账簿传递转化,会很快转化成实体经济的正常收益,也就是被经济系统消化。而投行的杠杆操作只是纯粹的金融泡沫增长,以杠杠高度扩大金融乘数效应。其泡沫转化成实体经济收益的比重极其微小,本质上就是虚拟泡沫,这种泡沫可以极大推动资本的市场运作,从而增强经济体的活跃程度而有利于整体经济发展。但是这种泡沫的低转化率和高膨胀率决定其只能是高度危险的泡沫,其账簿处理很多时候是内部半封闭的。所以这种经济成分对总体实体经济的增长贡献也是很有限的,基本就是润滑剂的作用,而不是重要的构成。
杠杆操作作为资本市场的润滑剂,也是现代经济所需要的。但怎样控制其杠杆比率,怎样控制其衍生层级是很值得研究的,也是杠杠利用必须重视并首先加以解决的。金融衍生工具很多是杠杆产品。导致二战前的经济大危机也是金融衍生工具的滥用,但其后对银行混业经营的控制,并没有加强对衍生产品的应用的的管制。控制了银行的风险,并没有消灭衍生产品潜在的风险。我国目前正在鼓吹金融创新,也就是衍生工具的引入和应用。这方面的教训要充分引起注意。
这次华尔街投行泡沫破灭前,05年和06年杠杆比率达33倍,后来到60倍。其不合理性早引起专家的担忧。33倍也就是虚拟泡沫扩张达到32倍的程度,以1个亿资产,运作着33亿的资产信用。那是怎样的一个倍数效应。这就是现代金融创新的威力。这中间有多少层级,没有具体的产品分析我们不得而知,但从这次出事的次贷打包的的表述看,从担保、转卖、混合打包发债、债券再转卖等层次看,至少有四个层级的衍生包装,层层包装,里面最初是什么东西已经没人重视了。如果真正要控制,估计超过四个层级的包装就会容易发生危险了;而四个层级能产生多少倍率,看来不能给投行开出太大的空头支票,信用评级要打个折扣,降低倍率控制风险。这个倍率往往只有投行自己知道,自己要严格控制。建议投行专家好好研究一下。
至于这中间的经济活动产生的转化为实体经济的泡沫效应,主要是劳动报酬和固定资产变化。其他的收益增长基本会处于投行自身的泡沫行为,仍为虚拟资产。当这类资产泡沫破没,账簿数据消失,也就意味着彻底的消亡。不会存在转移到那里去的说法。但是巨量的泡沫的消失,不会仅仅是泡沫消失,经济的润滑作用消失那么简单。这巨量的泡沫联系着巨量的实体经济行为,联系着大量的账簿数据的变化,对实体经济有巨大的副作用的。特别是,由于投行经济行为的活跃程度具有财富吸入效应,在投资行为发生过程中,还有大量的实体经济的有效增长被吸收转移到衍生泡沫膨胀中。当泡沫破灭的同时,这部分有效增长因为虚拟化而消失,也意味着国民经济的萎缩,这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比泡沫自身消亡的影响要大得多。其连锁影响会严重拖累整个国民经济。所以,对目前美国的经济,其后续趋向恶化几乎是肯定的。加上美国经济严重虚拟化同时,实业相对萎缩,对其经济体的打击将更大。估计要救也是十分困难的。这轮十分玄妙的经济大地震,精彩的延续有可能直到年底。
2008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