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定律 资源与资本互化定律——“后理论经济学”综述(23)



又名“资源与资本守恒与转化定律”。有时,为了说明问题,为了简练语言,也把它简称为“源本互化定律”。笔者在长期的经济学、物理学研究中发现:无论人类有多么的伟大和拥有了多少智慧,都不可能将哪怕是在一个原子中蕴藏的能量完全彻底地释放出来或者说完全彻底地转化出来。正是由于如此,爱因斯坦根据自己的相对论原理,提出了“用很小的物质可以产生很大的物质能量”,并有了“质量亏损”现象的解释和“核物理学”的产生。

 

“质量亏损”现象的解释和“核能”、“核物理学”的产生,无疑是人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的事件,它不仅使人类发现了一种新能源,其更大的意义在于,使人类对物理学意义上的“质量”概念有了一种全新意义上的解,并能够把它推广到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管理学领域。或许有读者会说,作者是否有夸大其词之嫌疑?没有,可肯定地说。

 

肯定在哪里?肯定就肯定在,人类如果能够认识到“用很小的物质可以产生很大的物质能量”的话,那就等于已经认识到,只要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以后,几乎所有的“核物质”都可以产生“裂变”与“聚变”,因而也就一定能够产生出“核能”来。当然,一定是有条件的。比如氢聚变为氦,就需要很高的温度,只有能达到上亿度或在恒星的上面才能变成实现。

 

如此,笔者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笔者想说明的是,如果人类认识不到上述客观事实的存在,上述之一切之一切都是枉然。如此,笔者又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笔者想说明的问题是,作为一种无形资源,人类的正确认识,具有巨大的价值属性,是人类实现“用很小的物质可以产生很大的物质能量”之知识、科技基础,是改造世界,创造物质财富的力量源泉!

 

严格地说,一部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如何将无形资源转化为资本的历史”。何出此言?莫非要断然否定“有形资源”的社会学、经济学、价值论意义?否。既然如此,何出“资源与资本互化定律”范畴?这是因为,从“物质大循环”的角度上去看问题,存在于物质身上的价值是固定的、永恒的、不变的,或者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产生于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形式,包括我们的人体在内,其所具有的价值属性均是“天然的”,非人类所赋予;不管人类对它们的认识有多么深刻,都难以穷尽其“原价值”,取得的无非是它的“相对价值”而已。站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用很小的物质可以获得很大的物质能量”的这个角度上去看问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十分有限。而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对有无限价值的、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始终相对。

 

 经济学定律 资源与资本互化定律——“后理论经济学”综述(23)

如此,笔者说,一部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如何将无形资源转化为资本的历史难道有什么问题吗?可以肯定,人类经济社会越是发展,科学技术越是提高,对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也就越大,而这一切之一切,无不体现在社会资源、意识资源和文化资源、科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进程,无不是“无形资源”被开发、被利用的结果。

 

换句话说,人类对“无形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决定了“有形资源”之“原价值”的开发和利用率的高低。而关于这一点,难道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地方吗?如果这一点能够被确认,那么,谁又能否认,一部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史,不是一部人类如何将无形资源转化为有形的资本的历史这一事实的客观存在?显然,谁也否认不了,因为它就是一个事实!

 

那么,什么又是“资源资本互化定律”?笔者以为,简单地说,就是如何将包括社会资源、意识资源、文化资源、科技资源在内的无形资源通过社会实践的渠道、桥梁、纽带,转化为经济学意义上的资本;如果开发和利用不好,一些已经转化为资本的东西又会逆变为资源的规律。诚然,需要再次说明,这里讲的“资源”一定是指“无形资源”的,如果把它当作“有形资源”就完全错了。诚然,还需要再此说明的是,“没用的资本”,具有资源意义!

 

或许读者还记得笔者曾经在一些理论的介绍中说道:“价值就是规律的体现,规律是对价值的表达”的问题。如此,所谓“资源资本互化定律”,是否可以解释为如何将“无形资源规律化”和如何将“各种资本资源化”的“定律”了吗?是的,现在已经可以肯定地说了。这是因为,不仅“资源转化为资本”有“规律”,而且“资本转化为资源”同样是有“规律”。

如此,作者又想向读者传达什么?笔者想传达的是——规律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无形资源。由于“规律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无形资源”,所以,如何能够认识到规律这种世界上最大的无形资源,如何开发和利用规律这种世界上最大的无形资源便具有了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此基础上,所谓“资源与资本互化定律”,其实也就变成了、转化成了“规律”与“资本”如何来“互化”的一种规律了。“规律与资本互化”?是的,因为只有当人们的认识能符合、贴近各种规律时,认识才具有“无形资源”的意义——表现为有形物质、资源、资本的存在与运动状态,发展与转化趋势之原理的揭示和按各种规律管理、办事。

 

这样一来,所谓“资源资本互化定律”,也就自然变成了,“无形资源与有形资本相互之转化定律”了。另外,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互化”的前提是,是由于“资源”与“资本”需要“守恒”,而“互化”则是因为“资源”与“资本”不“守恒”的原因造成的。也正是由于如此,笔者有时候也会把“资源资本互化定律”称为“资源与资本守恒与转化定律”。

 

那么,“资源与资本的守恒”又是什么意思?用经济学、管理学的观点去认识,可简单地理解为——资源的拥有量与资本的拥有量应该对称,即哪一方面多了,都不能看作是一件好事情。比如能源危机,就是资本过剩的表现;比如经济危机,则是资源过剩的表现;而金融危机,又是“资本转化为资源”的过程;“资源经济”,便是“资源转化为资本”的经济。

 

在一般情况下,商品如果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态,那么,体现的是“资源转化为资本的规律”;反之,则体现为“资本转化为资源的规律”;由于思想、知识、技术、发现、创新等具有“资源资本化之母”的性质,是资源转化为资本所必须要具备的条件,因此人类的思想、知识、技术、发现、创新,也就自然变成、具有资源与资本“互化器”的作用与本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6235.html

更多阅读

格局用神二者互参 参数方程与极坐标互化

古今命学界,有人推崇八字格局至上,有人倡导日元喜忌首要。推命方法之所以能够存在极大的差异,彰显出古人创建的命字博大精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术者的命学知识和推命实践。格局派认为八字入格者命主必是富贵,破格者定为贫贱。用神派认为以

经济学文献综述 科学发展观定律——“后理论经济学”综述

又名《科学发展观诠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突然间提出一个“科学发展观”范畴?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它与曾经被马克思主义者普遍采信、接受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之区别与联系在哪里?“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认识历史问题”的“唯物史观

声明:《经济学定律 资源与资本互化定律——“后理论经济学”综述(23)》为网友青丝长发君久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