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个单元,笔者给大家讲了“女性市场是否有创伤”,是鉴别一种产品的市场是否成熟的标志。在这个单元,笔者还想与广大读者讨论一下,在识别的过程中,人们经常会犯“主观”与“客观”的“错乱”的问题。诚然,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搞不清楚“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而始终拿着明明是“主观”而当作“客观”的东西来对待,其结果不仅是危险的,而且也是十分可怕的。诚然,这也是个传统哲学问题,是不能不考究的。
客观·主观·主观性
成年读者应该晓得,作为任何一种女性生物体来说,在排卵期,其情绪都不稳定,会表现出一种反常状态来。卵的产生是有“定数”的,或者说是“规律”的,绝不是一件很随便的事。过去,人们一直搞不清楚女性排卵的规律,只知道每28天来一次“月经”,是规律的表现,但如果要问为什么?知道的人可以说不多。于是,人们便把它归结为“客观存在”了。
难道不是“客观存在”吗?谁也没有否定其“客观存在”,但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只有“客观存在”而不存在“主观存在”的话,那同样是不符合辩证法的。为什么?因为辩证法不仅讲“客观”,也同样讲“主观”。读者千万不要以为,辩证法只讲“客观”而不讲“主观”。如果辩证法只讲“客观”而不讲“主观”,毛泽东同志也就不会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了。
前不久,笔者先后发表了两篇文章,它的题目是《再论物质世界并非客观存在》,说的就是“物质世界所具有的非客观性”的道理。笔者在上文中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笔者想说明的是:第一,客观不客观与人类的主观有一定的联系,但肯定没有必然联系,因为物质世界在人类、人类意识尚未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主观不能作为衡量是否客观的客观标识。
第二,要敢于承认,人类的世界,基本上都是一个由主观决定的“主观的世界”。这其中的道理其实很简单。比如,将房子盖成这种模样而不盖成那种模样,便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质,虽然这种主观,离不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对人类所拥有、具备能力大小的认识。但是,有一点难以否认,同样的条件、同样的能力,可盖出不同样式的房子。
而对于不同样式的房子来说,谁又能说它们都是“客观”的而非“主观”的?如此,作为人类的我们,为什么要否定“主观世界”的存在?再比如,解放以后,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要一色地搞“计划经济”而不搞“市场经济”?难道搞什么经济是由“客观”决定的吗?可以肯定,完全是由主观决定的。因为若无马克思主义,就没有“计划经济”。
主观·客观·客观性
谁能告诉我,社会主义国家所搞的“计划经济”是主观的产物还是客观的产物?难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客观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都必须在那个时候搞计划经济?回答显然是否定的。而从这个意义上说,“主观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搞所谓计划经济的直接、根本原因。如此,一个口口声声讲“客观”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什么在经济建设中搞起“主观”?
诚然,笔者之所以主张、承认“非客观”的存在,目的就是为了告诉人们,一个人类的世界,其实原来在很多的情况下,是一个被“主观”统治的世界,绝不能打着“客观”的名誉,来干原本其实是主观而且非常主观的勾当!试问,那些互联网的先驱门,为什么会被历史沉淀下来而不能够成为当代互联网的龙头老大?与社会主义国家搞计划经济,有何不同?
而笔者之所以要赋予市场、企业、产品、成本性别,目的也就是为了告诉人们:市场虽然是一种看不见的东西,但它不仅是客观存在,也同时具有主观存在的成分,而要认识一个“主观市场”,是不能用是否“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来作为依据的,因为“非主观存在”对于那个“分析者”来说,也同样是一种“客观存在”,但这种“客观”有“假性客观”性。
为此,为了正确认识市场,我们就需要赋予市场生命、赋予市场性别,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可以避免企业盲目地跟风,而不管女性市场是否真的需要,是否已经成熟。也正是由于如此,笔者才在上述单元中,提出“市场是否有过创伤”的经济学范畴,因为一个未经历过创伤的市场,就像一个尚未来过“月经”的少女一样,其“性”是不成熟的,是模糊的。
于是,笔者又想起了那位在笔者的文章下面“留言”的网友,到现在为止,你还能说笔者之所以要赋予市场以性别,是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而不是为了向人们传授知识?你如果能向人们传授一种比笔者更科学的、认识市场的方法,那还用笔者在这里涂鸦?当然,为了准确把握女性市场的“排卵期”,人们还须了解上述“定数”或产生、存在、转化之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