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人们通常认为存在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和一条向右上方斜升的供给曲线。本文则证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几乎是重合的,即只可能存在一组近乎重合的供求曲线。这样的一组供求曲线,因为是根据市场经济供求原理推导出来的,所以称为供求定理或者供需定理。
关键词:需求曲线 供给曲线 供求定理
一.引言
所谓的需求曲线通常是这样表述的:如果商品的市场价格P提高,则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Qd将减少;如果商品的市场价格P下降,则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Qd将增加,如图1所示。这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然而,这条曲线不能反个次序说:如果需求量Qd……,则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P将……。例如,由图1上的需求曲线可知:如果需求量Qd增加,则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市场价格P将下降。请您仔细想想,这句话能成立吗?显然,这句话不能成立。因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需求量Qd增加的话,则该商品的市场价格P将上升,变成一条向右上方斜升的曲线了。
再说供给曲线,通常是这样表述的:如果商品的市场价格P提高,则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厂商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Qs将增加;如果商品的市场价格P下降,则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厂商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Qs将减少。如图2所示,这是一条向右上方斜升的曲线。然而,这条曲线同样不能反个次序说:如果供给量Qs……,则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P将……。例如,由图2上的供给曲线可知:如果商品供给量Qs增加,则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市场价格P将提高。但是请您仔细想想,这句话能成立吗?显然,这句话不能成立。因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商品供给量Qs增加的话,则该商品的市场价格P将会下降,变成一条向右下方下降而不是上升的曲线了。
传统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不管其是如何得到的,难免陷入矛盾。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供需模型
下面我们将证明: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几乎是重合的。首先建立供需模型。
通常为了分析方便,我们将整个时间轴等分成许多时间段,依次为第1、2、3、…、t、t+1、…时间段。在第t个时间段内,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为Qd(t)(即销售数量),供给数量是Qs(t),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是P(t)。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是这样计算的:例如,第1个人花10元买了1件商品,第2个人花35元买了4件商品,合计出卖5件商品,收入45元,所以商品的平均价格等于:(10+35)÷(1+4)=9元/件。一般公式这里就不列了。
我们再明确一下什么叫市场经济条件。市场经济条件指:生产者的经营目的是获取利润,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市场经济条件,又称为市场经济环境。
根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原理,生产者的销售收入PQd(价格乘需求量),减去生产资料成本Dc,减去工资成本Dv,再减去税费S,等于利润Π,公式如下:
Π=PQd-Dc-Dv-S
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生存的条件是利润Π不小于零,利润小于零时出现亏损,最终淘汰出局。在非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生产者年年亏损也不一定会淘汰出局,政府会注资、补贴,或者宣布亏损一风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定律对于市场经济和非市场经济都是成立的。
现在我们考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种商品的市场平均价格随供求数量的变化规律。如果在第t时间段内,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Qs(t)大于需求数量Qd(t),则在下一个时间段,该种商品将降低价格销售,写成数学式子即:
P(t+1)=P(t)-a[Qs(t)-Qd(t)] (1)
方程(1)中的a为参量,a>0。为什么供给大于需求的时候要降低价格销售而不是提高价格销售呢?因为我们这里讲的需求量都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是主观愿望产生的需求。如果商品数量供给大于需求的时候提高价格销售,则同样的需求额(指货币额)所对应的需求量将会进一步萎缩,商品愈加供给大于需求,造成积压浪费,长此以往,生产者将面临破产风险。方程(1)换一种说法是:如果在第t时间段内,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Qd(t)大于供给数量Qs(t),则在下一个时间段,该种商品将提高价格销售。通常,商品的需求数量Qd(t)是不可能大于供给数量Qs(t)的。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商店里总共只有10双鞋,您钱再多不可能买走11双鞋。然而,如果我们假定可以通过签订购销合同的办法,在以后补上1双鞋,这双鞋的销售数量算在这个时间段内,而不计算在下一个时间段内。经过这样处理以后,可以认为需求数量大于供给数量也是可能的。那么,需求数量大于供给数量的时候能不能不采取提高价格,反其道行之,而采取降低价格销售呢?当然,人是有意志的,难免会出现这类商品生产者。如果在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下降低价格销售,则原来的需求额(货币量)将对应更多的需求数量,从而形成更大的供需缺口,这不合逻辑。只要能够提高商品的销售价格,生产者肯定选择提高价格的策略,因为提高产出商品的销售价格,也就增加了销售收入,从而增加了利润。
总而言之,方程(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理由成立。
方程(1)描述了供需不平衡对商品价格的影响。类似地,价格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商品的供给。如果商品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商品价格提高,则商品生产者的利润将增加,接下来就扩大生产,使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写成数学式子即:
Qs(t+1)=Qs(t)+b[P(t)-P(t-1)] (2)
方程(2)中的b为另一个参量,b>0。方程(2)的经济意义是:如果某种商品今年的价格比去年的价格高,就安排扩大生产,使明年的商品供给量高于今年的供给量。当然,正如前面说过的,人是有意志的,价格涨了你不扩大生产反而减少生产,有钱不赚,也可能有这种人存在。但是你不扩大不等于别人也都不扩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以盈利为目的,肯定选择扩大供给。
方程(1)和方程(2)联立,就构成了商品生产的供求模型,其结构图如图3所示,图中“T”表示延迟一拍。参量a和b也可能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图3表明:市场经济系统是一种供给跟踪需求的动态系统;市场按需求生产,按需求分配。
三.供需定理
以下不打算用数学方法求联立方程的解。我们用图解的方法说明供需定理。
在图4上,画了一条需求曲线Qd和一条供给曲线Qs。由图上曲线可知,对于任意一个价格P,需求数量Qd都大于供给数量Qs,所以,价格看涨,图中用箭头表示曲线变化方向。这种情况称为涨价型供需曲线。图上的两条曲线画得比较开,那是为了方便观察,实际上,在动态状态下,两条曲线几乎是重合的。在图5上,也画了一条需求曲线Qd和一条供给曲线Qs。由图上曲线可知,对于任意一个价格P,需求数量Qd都小于供给数量Qs,所以,价格看跌,图中也用箭头表示曲线变化方向。这种情况称为降价型供需曲线。
涨价型供需曲线和降价型供需曲线是两种基本供需曲线。下面分析价格的动态稳定过程,请看图6。
在图6上我们看到,如果商品价格比较低,这时候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所以价格的变化趋势是上涨;而如果商品价格比较高,这时候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所以价格的变化趋势是下跌;在两组曲线的交点E,达到供需平衡,价格和供需量就稳定在这个位置。这是个稳定平衡点,如有偏离,还会回到这一点。由于需求量或者供给量的变化,平衡点E是可能移动变化的,移动的轨迹可能五花八门。图7上画了一种可能的变化趋势,从某个平衡点E出发,先是价格下跌,但供需量增加,然后价格继续下跌,供需量一路减少,最后达到供需量等于零,停产,产品淘汰,生命周期结束。9英寸电视机可能就是这个历程。但是不管怎么样,供需曲线几乎重合是肯定的。
现在归纳一下供需定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几乎是重合的;如果需求量大于供给量,价格上行;如果需求量小于供给量,价格下行;在稳定状态下,供给量等于需求量。
四.结束语
以上我们得到的供需定理,属于市场经济规律,生产者以盈利为目的,但并没有用到利润最大化条件。这样得到的供需定理不存在逻辑矛盾。而流行的西方微观经济学,根据效用最大化得到需求曲线,根据厂商利润最大化得到供给曲线,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又要满足凹函数等等苛刻条件,结论免不了陷入重重矛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