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经典理论 资源资本化管理——“后理论管理学”综述(22)



如不出错,人类历史将是一部“资源资本化”的演进史。大家至少应该承认,在真正意义上的商品还没有产生之前,是没有所谓资本的;有的,只是各种资源。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程度的提高,非商品意义上的产品生产有了相对意义上的剩余,剩余的产品才具有了交换的条件与可能,一些相对剩余的产品最终走上了用于交换的道路上,产品变成了商品。

 

产品变成商品,是史前人类相当了不起的一个大事件,其伟大意义,不亚于对火的发现和使用,我们甚至可以,把商品的产生理解为人类经济社会之火种,因为正是由于有了它的产生,才产生了市场、资本、货币这些重要的经济元素。什么货币经济、市场经济、资本经济的产生、存在、发展、更替等可以说都与商品的产生、存在、交换、发展有具有直接关系。

 

比如市场,是专门用于商品交换的场所;比如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比如资本,是专门用于商品生产、销售、服务过程中的那些物质形式等。可以肯定,如果没有商品,上述一切的一切均不需要产生、存在,也就更谈不到发展的问题。这应该说是比较简单的道理。

 

为何要讨论上述问题?因为笔者想告诉我亲爱的读者,如果没有最早的、原始意义上的产品剩余——概括为“原始剩余”——就不会有商品、市场、货币、资本等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经济元素”。为何又要讨论这些问题?因为笔者又想告诉读者的是,所谓“原始剩余”的性质不是别的,本来就是一种资源也。如此,我们当然也就用不着再讨论自然、社会、意识、知识、文化、制度、程序、信仰等的资源性质了。那么,笔者又想得到一个什么结论?

 

笔者想得到的这个结论是: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资本全都是由各种资源转化而来。换言之,如果没有资源就不会有商品、市场、货币,更不会有资本这个注定要震惊世界的经济物质形式。诚然,资源要想转化成资本是有条件的,不是一件随意就可以做到的事情,那就是他们必须首先具有资源性质,而“简单再生产”,从本质上说,其实是“资本转化为资本”。

 

什么叫“资本转化为资本”?简单地说就是“投入的资本没有实现增殖”。那么,笔者在这里讲这些都快要“老掉牙”的知识、原理又为了哪般?难道就是为了耽误大家的时间不成?否,回答当然是否定。如是,作者创立“资源资本化管理”这门新学说,又有什么实际意义?笔者以为,意义在于,告诉读者另一种知识、原理——“经济是资源资本化过程”。

没有例外?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笔者为什么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而不是“全部”呢?这是因为,“有经济过程也就应该有非经济过程”,如果说“经济过程”是“资源资本化过程”,那么,“非经济过程”就不应该再是“资源资本化过程”,而“资源资本化管理”只研究“资源资本化过程”,一旦出现了“非经济过程”,就不再属于“资源资本化管理”对象。

 

那么,凭什么说在人类的历史上将会出现“非经济过程”?诚然,这是一种“新的理论预言”或者说是一种“新的理论判断”,否则,笔者就没有把“资源资本化管理”归纳到“后理论管理学”之范围内来进行阐述的必要。如此,那个所谓“非经济过程”是个什么“预言”?

 管理学经典理论 资源资本化管理——“后理论管理学”综述(22)

 

笔者以为,人类之所以会有“经济过程”,主要是因为经济社会欠发达的缘故,而在“欠发达”的前提下,商品、市场、货币、资本等“经济元素”才有存在的可能与必要,因为具有相对意义上的“经济价值”存在。可是,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即发展到无论是海水、淡水还污水,都可以直接作为燃料的时候,而到那时,资源与资本就没有“本质区别”而只有“内在联系”了。其结果必然是,“经济过程”或“资源资本化”过程的结束。

 

诚然,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又不会很遥远,因为将海水、淡水、污水变成燃料的工程现在已经开始有人在做,据说业已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只存在一个“成本高”的问题。换言之也就是说,如果人类能够把“水变燃料”即“水变油”的“设备成本”降下来,降到像一辆普通汽车那样的成本、价格,那么,可以预言,人类的社会性质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毫无疑问,读者又该问“为什么”了,因为到此为止,作者似乎还没有把道理给大家彻底讲清楚。也就是说,即便是海水、淡水、污水都能转化、作为燃料,那又凭什么说它就是个“经济过程”与“非经济过程”的拐点?这是因为,一部人类的历史不仅仅是一部“资源资本化”的历史,更是一部如何争夺能源、获得能量、扩大生产力和转化释放自然力的历史!

 

关于这一点,可以说是毫无疑问和毋庸置疑的,是任何人和任何理论都无法否认的一个基本事实,由不的人们不承认此“基本事实”的存在。当然,也将是个综合发展过程,而伴随着这一“基本事实”的形成,人类社会的其他矛盾也会随之得到缓解和逐步解决。但作为“拐点”的“水资源能源化”趋势的形成、完成——前提是“水资源能源化设备”的生产就像“软件的复制”过程一样地简单。请问,一个从发现火到利用“广义火”,并从利用“广义火”的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的人类啊人类,其所谓“经济过程”又有什么持续的必要?

 

诚然,“经济过程”的结束,一定离不开“资源资本化管理”的实施,因此,“资源资本化管理”也一定是人类走向“后资本主义”社会、时代的必然步骤,所以,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它必然具有“后理论管理学”的性质与意义,也必然是一个按经济社会规律办事的过程;诚然,作为“相对论管理学”的一个“分系统”,它也必定能够解释、解决当今世界的社会问题、经济矛盾即能解释、解决“经典管理学”解释、解决不了的问题与矛盾也。

 

不仅如此,由于“经典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仅仅是“相对论管理学”研究对象的一个“特例”,所以用“资源资本化管理”原理、方法,不仅能够解释、解决宏观经济问题,也必然能够解释、解决中观、微观和超宏观、超微观经济问题与经济矛盾,虽然不能说是“万能”的,但一定是非常具体的、有效的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因为它不但代表、体现了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更能够给实行“资源资本化管理”的经济体、核心经济体、企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它是“资源资本化过程”而已经不再是“投入与产出过程”。这样一来,就必然能够,导演出一出千古传奇故事——不用传统投入,实现资源增殖!

 

啥叫“资源增殖”?可理解为“资本增殖”的“最高阶段”。啥又叫“资本增殖的最高阶段”?简单地说,就是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资本投入就能实现“资本增殖”。又由于“资源本来就是资本之源”即“资源是资本之母”的意思,所以,我们如果能够实现了“资源增殖”也就等于同时实现了“资本增殖”。这就如同我们给怀孕的母亲提供营养,对提高、增强母腹婴儿的身体素质、质量、品质“有利”的道理一样,不要说资源直接资本化、利润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6310.html

更多阅读

工商管理专业优秀论文 人力资源资本化

人力资源资本化概述  会计学中人力资源资本化是企业人力资源支出成本记作资产的办法,并认为其最终确认的值即为企业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实现过程,即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激活”,使之成为能够直接投入生

无形资产资本化条件 资源经济系无形资源资本化

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法》建议说明稿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准政治制度  第15节 资源经济系无形资源资本化 资源经济的性质也就决定了,凡是“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经济形态,必然会打上“资源主义

声明:《管理学经典理论 资源资本化管理——“后理论管理学”综述(22)》为网友街角风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