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 从次贷危机看财富的泡沐本质



由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加速恶化,人类经济有可能陷入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之中。在此之前,人类已经经历过许多次经济危机,在历次经济危机中,所谓的经济学家、政治家们都努力想方设法去化解危机,但是经济总免不了陷入衰退。他们所能做的,更多的是如何让衰退的经济重新活跃起来,却很少去反思经济危机发生的内在原因。最终难免会有更惨烈的经济危机发生。当前的次贷危机只是全球经济危机的导火索,这一次的危机会将人类带入何种困苦境地还不得而知,看着所谓的财富灰飞烟灭,人类又将如何去面对?

是继续重复以前刺激经济的老路吗?殊不知,经济的泡沐正是在刺激经济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的,人类试图摆脱经济危机的既有方案策略,恰恰是在孕育下一次经济危机。那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人类如何才能摆脱这样的循环?

问题出在人类对自身存在的认识上,出在对财富的理解上。人类区别于其他生命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人类会追问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当人类对“人为什么活着?”的追问无法深入的时候,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人如何活着?”的方向上。于是对权力、地位、财富、荣誉的追求就成了人类大众生活的主要内容。而财富是这些追求中的焦点。

那何为财富?这个看似白痴的问题,有多少人用心思索过?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把握了财富的本质?我斗胆重新给出对财富的定义:财富是人的需求的对象化。财富是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求的东西。

为什么如此定义呢?让我们简单考察一下人类的生存发展路径,就可以明了如此定义的原因了。

 

人类生存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存活,因此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转是人类存在的首要的,必要的需求。人类维持生存的过程是这样的:生存欲望→需求(衣食住行医等等)→经济活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满足

其中经济活是关键的环节,财富就是在经济活动中创造的。人类一般是先有需求然后设法获得满足需求的对象(人类可以通过自产、交换、掠夺获得),得到以后进行消费,然后获得满足。如果人类仅仅重复这样的过程,也无所谓什么财富了。

经济活动中的交换是最关键的,后续经济学的发展几乎就是围绕对交换的研究而展开的,而交换和社会分工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并且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简单考察,我们发现交换行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交换不仅对于经济学是基本的问题,对于人类的发展同样至关重要。人类从自给自足到自给多余,自给多余然后发生交换,交换又使私有权意识得到强化,私有权意识和交换随后推动社会分工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又导致交换行为的普及和交换范围的扩大,交换范围的扩大和交换行为的普及促成交换媒介的诞生,交换媒介的诞生又加速社会分工的细化,社会分工的细化又强化着交换媒介的功能并促成其固定化,最终交换媒介发展为钱----财富最直接的象征,交换媒介的财富化导致财富的分化,财富的分化促成社会结构的制度化,社会和国家最终成型。

财富在交换媒介的固定化中得以凸显。人类获取满足需求的对象慢慢都指向了钱,因为有了钱就可以交换到想要的具体消费品,因此,有了钱几乎就拥有一切的意识变的越来越普遍。消费品是人类满足需求的最直接的对象,而钱成为人类满足需求的统一对象,而正是钱的这种超强交换能力赋予人们财富意识。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在维持生存的必要需求之外又生出许多非必要需求,而这些非必要需求通过钱的交换功能也很容易获得满足,这更强化了钱的财富效应。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把财富定义为:人的需求的对象化。

解释了对财富的定义,那么指出财富的泡沐化本质也就简单了。人的需求是内在的,相应的东西被人消费之后,人的需求也就得到了满足。但是人的需求被对象化之后,在人的需求得以满足的过程中,只要是通过交换来实现的,就会多出一份对象化的载体----钱/财富。人的需求虽然得到了满足,但是钱/财富却没有随着消费而消失。比如我消费了一斤猪肉,花了十五元,我的这个需求就创造了十五元财富。当然,我得先拥有十五元,这是我为满足吃一斤肉的需求而准备的交换对象。总之这十五元是因为我的吃肉需求而产生的。是对我的这个需求的定价,也就是我的需求的对象化。但是在我的需求获得满足之后,这十五元依旧存在,十五元的交换能力依旧存在,满足需求的功能还在,这必然增加社会上满足需求的功能膨胀----财富的积累。如此这般,我的欲望越多并且我能满足的需求越多,那我创造的财富就越多。对应的社会上的钱---财富也更多。这就是财富的泡沐化本质。虽然人类利用货币乘数压缩了这种财富的膨胀速度,但是财富的增长机制并没有变。只要人类通过交换不断满足自身的需求,人类就在不断制造财富泡沐。一旦这种由需求到财富创造再到满足的经济循环无以为继,那么经济危机就爆发了,大量所谓的财富蒸发,然后经济陷入衰退,接着从基本需求开始的循环重新创造财富泡沐。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走出这样的循环。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乃至全球经济危机就是这种财富泡沐破裂、经济循环无以为继的最好证明。

让我们看看美国次贷危机的前世今生,我们就更能理解财富的泡沐化本质了。

1994~2006年,美国的房屋拥有率从64%上升到69%,超过900万的家庭在这期间拥有了自己的房屋,这很大部分归功于次级房贷。在利用次级房贷获得房屋的人群里,其中大部分是低收入者,这些人由于信用记录较差或付不起首付而无法取得普通抵押贷款。次级抵押贷款为低收入者提供了选择权,而不是直接拒绝为他们提供房贷。

 次贷危机 从次贷危机看财富的泡沐本质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通过抵押贷款,一部分具有潜在住房需求的人提前满足了自己的住房需求,他们的潜在需求被转化为现实需求的同时,他们为社会创造了相应的财富,这种财富通过次贷的债券化,债券的期货化等金融创新手段膨胀为更多的财富,被其他人分享着。我们说通过交换满足需求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创造财富泡沐。而次贷的购房者是在牺牲或者说是透支未来的一部分交换能力来满足潜在的需求,也就是在透支财富泡沐。并且这种透支的财富泡沐又被金融市场再次放大。

财富的泡沐化直接促进了财富的分化,财富的分化,导致财富泡沐创造的失衡---拥有巨大财富的人,比如华尔街的投行们,不断积累创造财富泡沐(满足自身需求)的资源,而透支交换能力的人(次贷购房者)甚至失去了满足必要需求(创造基本财富泡沐)的能力。财富泡沐创造的循环被迫中断(断供了),财富泡沐破灭了。次贷危机发生了。其他领域积累的财富泡沐也随着破灭,经济危机来了。

 

我们必须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树立新的财富观念,否则我们即使度过了这次危机,我们还将面临下一次经济危机的困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6323.html

更多阅读

从大师及其作品看色彩的情感 大师色彩静物作品

从大师及其作品看色彩的情感摘要:本文开头总述色彩和情感的联系以及对人们所处文化背景和地域环境的不同而对色彩的情感内涵产生出不同的理解;第二部分引用了世界著名的绘画作品所呈现的色调特点,论述了不同色调下色彩所表现出的不同

从《庖丁解牛》看游刃有余的养生之道 庖丁解牛养生之道

周潇(文批作业 晒晒 )《庖丁解牛》这篇文章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其中心思想,被一贯解释为“只有经过反复实践,并且真正的掌握了客观规律以后,对自己所处理的事才能得心应手。”[①]简而言之,就是“孰能生巧”,与《卖油翁》、《百步穿杨》

从出生星期几看你的恋爱运 星期几出生看你个性

据说天神在创造人类的时候,依据出生星期的不同,派遣七大天使守护每个人。而每个孩子的天赋使命、爱情特质、需要加强的恋爱课题以及与恋人的互动运势等,也都深受守护天使的影响。你是星期几出生的呢?不妨从你出生的日期中,揭开你的人生之

茅台 汾酒 从汾酒挑战茅台看汾酒的营销策略

  有幸参加“汾酒共和国第一国宴用酒62周年”庆典活动,感触颇多。活动结束后的第二天,包括搜狐、新浪等很多媒体都争相用“汾酒与茅台共和国国宴用酒之争”进行报道,这扩大了汾酒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取得了很大的市场轰动效应。应该说,

声明:《次贷危机 从次贷危机看财富的泡沐本质》为网友姠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