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剩余价值 马克思剩余价值剥削论批判提纲



    作者注:任何先进文化都是在批判中继承,在批判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更需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分析和批判。批判是为了更好地继承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剥削”一词辞典上解释是:凭借生产资料私人所有权,无偿地占有别人的劳动或产品。我们对“剥削”一词的定义,主要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剥削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价值的价值。

  马列主义剩余价值剥削论的理论基础,是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通过对劳动二重性的分析,认为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是人的抽象劳动。他说:“劳动是惟一的价值源泉”(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总资本中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厂房等资本;可变资本是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由于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即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劳动创造的。而机器、设备、厂房等不变资本的价值只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不能产生价值。

  作为剩余价值,被资本家以利润的形式无偿占有,这就是剩余价值剥削论的源泉。也就是马克思的经典判断: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价值的价值。

  事实果真像马克思说的那样吗?经过认真分析和思考,我认为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剥削论是错误的。

  1、资本家不存在“无偿占有”的问题

  只有雇佣工人的劳动,没有资本去雇佣,或者资本只雇佣了劳动力,而不为劳动力准备机器、厂房等生产设备,以及生产的组织管理和生产技术,劳动力如何劳动,又如何能创造出价值呢?

  马克思也承认,工人劳动离不开资本的作用。马克思说:“资本是以货币和商品形式存在的积累的劳动,它像一切劳动条件(包括不花钱的自然力在内)一样,在劳动过程中,在创造使用价值时,发挥生产性的作用,但它永远不会成为价值的源泉。资本不创造任何新价值(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既然马克思承认,资本在创造使用价值时,发挥生产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价值离不开机器、厂房、设备等资本,那么资本家就不是无偿占有,而是有偿占有。因为资本家用于生产的机器、设备和厂房等资本不是大风刮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用一部分自有资本和金融资本购买的,是资本投资。既然是资本投资,那就不存在无偿占有别人劳动或产品的问题。

  现代资本家的自有资本,早已不是资本主义初期的资本原始积累的时候了,不是靠掠夺积累的,而是靠自己的合法劳动积累的(当然也有用不合法手段积累的,那是违法犯罪,另当别论)。比如说李宁,他用自己做运动员时在赛场上拼搏获得的高收入开办的公司,最后公司办的相当出色,积累了雄厚的财产,并把这些财产转化为资本投入到公司,你能说他是无偿占有工人的劳动或产品吗?现在包括将来我们有许多运动员、演员把所得到的收入转化为资本,投资企业,以赚取更多的利润,你能说他们是无偿占有别人的劳动或产品吗?

  另外,通过银行贷款,也就是说金融资本,发挥生产性作用,投资人是要承担风险的。这个风险不是由工人来承担,怎么又能算是无偿占有工人的劳动或产品呢?

  2、资本不创造价值难以自圆其说

  马克思对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作用的分析也存在着矛盾。马克思一会说劳动创造价值,并承认“资本是以货币和商品形式存在的积累的劳动”(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一会又说资本不创造价值。既然承认价值是劳动创造的,资本是以货币和商品形式存在的“积累的劳动”,资本怎么又不创造价值了呢?难道“积累的劳动”不是劳动,很难自圆其说。

  一个人当他还是工人的时候,由于工作能力的不同,他所从投资人那里领到的工资收入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他所创造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姚明年薪1000万美元,假如当他退出运动员队伍,改为经商后,利用他作为运动员时所积累的财产投资,那么这段时间所“积累的劳动”就不能创造价值了吗?劳动创造价值是不是非得是现实的劳动,“积累的劳动”就不能创造价值吗?这样的理论很难服人。

  3、劳动力价值不等于自身简单再生产的价值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剥削的秘密,还在于劳动力与劳动的区别。认为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商品的价值所决定的。具体来说,劳动力商品价值包括三部分: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二是维持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三是劳动者学习专门劳动技能所“必要”的教育或训练的费用。按照马克思这个观点,作为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工资,等于劳动力维持简单再生产的商品的价值。

  注意以上两个“必需”,一个“必要”。必需和必要都有最低最基本标准的意思。是不是可以解释为,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只是最低最基本的价值啊,除了维持以上两个必需一个必要,没有积累了呢。事实不是这样,社会上绝大多数劳动者都有劳动的积累,姚明、刘翔所得的收入不可能没有积累,社会上绝大多数劳动者不可能没有积累,要不国家银行的存款都是哪来的啊,要不也不会有全民炒股的现象。

  马克思认为,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工资。工人出卖给资本家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而使用的是劳动。劳动力的使用是劳动,劳动能创造新的价值,而且可以创造出比它自身更大的价值。马克思指出:“具有决定意义的,是这个商品独特的使用价值,即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的价值的源泉(《资本论》第一卷)。”资本家之所以购买劳动力,是由于劳动力商品有这种特殊性。资本家剥削的秘密,就在于利用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延长劳动时间以赚取绝对剩余价值,或者提高劳动效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以赚取相对剩余价值。

  我认为,马克思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不正确就在于它与事实是不相符。一是社会成员大量地存在着劳动积累(存款等),怎么能够说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劳动力价值(价格)只是维持两个必需,一个必要的价值,而不是整个劳动力或者劳动的价值(价格)呢?二是即使是增加劳动时间,或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在企业表现为利润,难道就没有资本家劳动积累的贡献吗?机器、设备、厂房的磨损和提高生产效率的费用,难道不是资本家的劳动积累吗?三是作为特殊商品的劳动力,难道就不遵循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吗?

  4、资本家也参与剩余价值的创造

  马克思对资本家在剩余价值生产的重要作用视而不见。马克思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价值的价值。”意思是说,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与资本家无关。资本家拿走剩余价值就是无偿占有。好象企业生产以及企业生产效益真的与资本家毫无关系,资本家真的是局外人,就等着工人生产出来产品无偿拿走。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资本家绝大多数既是企业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的生产经营组织者。世界还没听说有纯粹的资本投资者,把资本交给职业经理人躺在床上要利润的。最起码的他也要选择好企业经理人员。而选择好企业经理人员谁能说这不是脑力劳动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品生产的组织、经营、管理、决策是更高更复杂的劳动,即脑力劳动。我们一方面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一方面又不承认在社会大生产中,作为企业投资、组织、管理者的资本家的劳动是生产力,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品生产的投资、组织、管理等,是更高更复杂的劳动,决定着企业发展、纳税贡献和工人工资福利待遇的重大问题。因此,我认为资本家在剩余价值创造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样是创造剩余价值的主体。

  5、劳动力与劳动不可以截然分开

  马克思为了说明价值是劳动创造的,把劳动力与劳动截然分开。劳动力可以在劳动市场上通过等价交换的原则购买,而劳动则可以不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似乎劳动力一经资本家购买后,劳动就从劳动力身上脱离了,完全可以不受劳动力支配,任资本家驱使,可以任意地延长劳动时间或加大劳动强度。

  如果真的是那样,怎么还会存在着跳槽,流动、双向选择,以及组织工会与资本家讨价还价地谈判呢?工会代表工人与资本家就工资福利等问题进行谈判,实际上就是商品等价交换原则在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继续。

 马克思剩余价值 马克思剩余价值剥削论批判提纲
  其实,劳动力与劳动不能截然分开。没有劳动力,就没有劳动;没有劳动,劳动力也失去了作为商品的意义。劳动是劳动力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也就是实现劳动力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劳动作为附着于劳动力身上之物,与劳动力一样,同样要受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的支配。

  6、资本家不能全部占有剩余价值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其实资本家并没有无偿也不是全部占有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在企业中表现为利润。在企业利润分配上,一部分作为累进所得税国家拿走了大头;一部分作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发展基金;一部分作为职工福利。真正留给资本家自己消费享用的相对来说占很小一部分。况且像彼尔.盖茨等许多有良心有善心的资本家把不少钱捐给了慈善事业。

  7、坚持剩余价值剥削论不符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定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如果邓小平概括的社会主义本质是正确的,那么再坚持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剥削理论就是错误的。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私营经济和外商独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据全国工商联“2007年度中国民营经济企业发展分析会”报告,截止到2007年第三季度,全国私营企业达到538.7万户,注册资金总额8.8万亿元,从业人员7058.6万人,投资者人数1362.1万人,城镇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总额5.67万亿元,规模以上私营企业进出口总额3134亿美元。

  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分析说,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比重逐步下降,在更多的领域中将逐步退出,个体经济、中小私营企业将一步发展,成为解决社会就业的主力。较大的私营经济将发展为以私营为主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主体。目前,国有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已经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就是说,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占中国经济天下的2/3。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继续向前发展,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以及以私营和外资为主体的混合经济将会有更快地发展。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是要生产剩余价值的。按照马克思《资本论》的观点,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所在,同时剩余价值还会扩大收入差别,造成两极分化。

  这就奇怪了,矛盾了。一方面我们高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大量地生产着剥削和两极分化的种子—剩余价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我们言行不一,嘴不对心吗?不是,是马克思把剥削的概念搞错了,而我们又教条地坚持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剥削论理论。同时现实又告诉我们,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既是又好又快地发展中国经济的需要,又是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需要。不快速发展私营经济和外商独资经济,中国经济很难有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很难提高,综合国力很难增强。所以一方面我们坚持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剥削论,一方面又不得不冒着生产剥削种子—剩余价值的大不讳,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其实错就错在马克思把剥削的概念搞错了,错在我们又不加分析地机械地坚持了这一理论。

  8,究竟什么是剥削的源泉

  我们说,剩余价值不产生剥削,并不是说世界上没有剥削。剥削肯定是有的,只不过它另有源泉。

  我认为,是不是可以这样定义剥削,即剥削是通过权力异化,无偿地占有别人的劳动或产品的行为。

  这个定义与马克思关于剥削的定义,有区别也有相同之处。相同之处是,都是无偿地占有别人的劳动或产品,不同之处是,无偿占有的条件和手段不一样。剩余价值剥削论是凭借生产资料私有权,而这个概念是通过权力异化无偿占有别人的劳动或产品。

  本来权力不是天生自有的,是人民通过选票给你的,你应该用它为人民服务,可是却拿来为自己服务或为自己代表的政治利益集团服务。即权力的职能走向了自己的对立面,成为无偿地占有别人劳动或产品的工具。这才是产生剥削的源泉。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起点的原始积累,就是典型的剥削行为。作得任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6355.html

更多阅读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一、写作背景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写于1859年1月。这正是1848年——1849年欧洲革命失败后的第10个年头。当时,马克思所预言的新的革命高潮并没有到来。马克思认为,有必要重新审查自己先前制定的理论,进一步探索和阐明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 对土地政策的反马克思主义原则的批判

  但在我看来,再没有哪个政策比这更反市场更反马克思主义的了,贫困化、破产将意味着不和谐、不安定,而这绝对不是我们的执政党所乐见的。我们的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者显然忘了:对市场来说,重要的绝对不是生产者的生活水平,而是生产者现有

声明:《马克思剩余价值 马克思剩余价值剥削论批判提纲》为网友南桥几经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