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涨价使本来就谋生不易的出租车司机更为艰难,于是人们开始争论出租车涨价问题。不过在这场争论中,经济学家参与者并不多,似乎与在核心期刊上发表鸿篇大论相比,这种事不值得关心。
我们当然需要一些经济学家研究纯理论,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反思改革得失,为政府建言献策,或为企业摇旗呐喊。但总应该有一些经济学家关注出租车调价这类看似无关宏旨的百姓小事。
出租车调价实际涉及到经济学的一些基本问题,绝不是涨与不涨这样简单。出租车调价中实际上就包括了制度设计问题。有人担心涨价后“黑出租”利用低价拉客,合法运营的司机受损。而“黑出租”禁而不止,正在于制度上的缺陷,不是简单的“严打”所能解决的,也不能仅仅用人们的贪欲来解释。经济学家有责任对“黑出租”存在进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使“黑出租”走上合法经营之路的制度。这样不仅有助于现实问题解决,也为制度经济学增添了一个有意义的案例。
从媒体上看,许多人关心的是出租车该不该涨价,以及应该由谁承担汽油涨价的负担。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些属于规范问题,即应该怎么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以实证研究为基础,这就需要经济学家用实际资料和数学模型分析出租车涨价引起的结果。
如果不知道出租车提价的具体影响,讨论出租车应该不应该提价有什么意义呢?仅仅从价值判断层次上来作为规范判断无助于正确决策。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争不出什么结果的。
了解出租车服务的需求弹性是我们讨论出租车调不调价,调多少的依据。讲道理,每个人都可以;从事具体的需求弹性计算,非经济学家莫属。这就是对经济问题能说点看法的人与专业经济学家的差距。
如果经济学家少发言论,多做点这样的实事,公众还会嘲讽经济学家吗?
2006年05月12日 梁小民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