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有感 宗教式教育——读《傅雷家书》有感



几天来我枕着这本书,探索着一个艺术家慈爱的心灵世界,感动着,钦佩着。

楼适夷在代序中写道:“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艺术上,他要求孩子注重时间的合理安排,既要练琴也要学习理论。做好的计划不能轻易改变,改弦易辙的时候必须考虑周详,建立一个天平仔细度量。生活上,他告诫孩子不要在琐事上分散精力,有空可以去大自然中放松。这些都是给“艺术学徒”以启示,使他们知道该如何从事艺术事业。这些道理明确而又不失亲切,专业而又不失易懂,即使对于我们非钢琴美术领域的学者,仍具有借鉴意义。任何领域里专业的学习都只是生活的一个侧面,想提高修养,必须开拓视野,正所谓博专结合,不愧为一部“修养读物”。而楼适夷所说的“苦心孤诣”,我看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傅雷对儿子书信中的错字都一一指出,不论中文还是英文。我为这种严谨、认真的态度而感动,这“教子篇”里最深入人心的不是刻板的教条,而是一位慈爱的父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儿子灌输身为艺术家应当具备的品质。

 读傅雷家书有感 宗教式教育——读《傅雷家书》有感
面对这样一位“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父亲,我内心的钦佩之情随着阅读篇幅的增加也一步步加深。家书的基调是严肃的,傅雷把教育看成一件很神圣的近乎宗教的事情。“大多数欧洲人看到中国人没有宗教(以基督教的眼光来看),而世世代代以来均能维系一个有条有理,太平文明的社会,都大感惊异,秘密在于这世上除了中国人,再没有其他民族是这样自小受健全的道德教训长大的……在中国,一个真正受过良好教养和我们最佳传统与文化熏陶的人,在不知不觉中自然会不逐名利,不慕虚荣,满足于一种庄严崇高,但物质上相当清贫的生活。”傅雷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实践的,儿子在身边时他自然身体力行,儿子去留学期间,他又通过书信谈及艺术、学习、生活、恋爱各个方面,字里行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流露着殷切的希望,充满着真诚的教导。“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甜,尽管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地要谢谢上帝了。”“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感情升华!”这里表面看是对孩子的恭维,有点类似当前流行的“赞美式教育”,但其实是傅雷本人严谨的学术风范在教育上的体现。

傅雷的教育是宗教式的,神圣严肃而又细致入微。而傅雷把成年后的儿子当作艺术讨论的朋友,彼此交流心得;同时用自己长者的身份提醒儿子应当以理智控制感情,以宇宙的观点看待人生。一部《傅雷家书》,给读者展现了一个三维的父亲:对待教育近乎顶礼膜拜,对待艺术与儿子平等交流,对待儿子的不足严格教导。

掩卷深思,我们的确需要发达的经济来彰显民族的气魄,而另一面,是什么使华夏子孙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长远的看,正是那源自传统文化中的精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6600.html

更多阅读

读《西藏生死书》有感_婴儿 读西游记有感

读《西藏生死书》有感 (2013年1月31日) 2011年暑期,我在北京探亲期间看了《西藏生死书》,书很厚,我却在一周之内看完,看后,舒爽地吐了一口长气。太美太好!西藏,从那个时候开始,深留在我心中。他的悠久古老、他的深沉厚爱、他的明净舒雅,使

读《冰心散文集》有感 冰心散文集txt下载

读《冰心散文集》有感吴秋芸在散文集中我先看的是《一只小鸟》他讲述的是一只小鸟对大自然充满了新意,它飞到枝上唱起了歌,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轻–和–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倾听一般.树下的许多孩子听见那歌声后,觉得

读《骆驼祥子》第十章片段有感 骆驼祥子第十章批注

读《骆驼祥子》第十章片段有感片段:这时候,老者的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和那个破布头与棉袄,都像发着点纯洁的光,如同破庙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大家看着他,仿佛唯恐他走了。祥子始终没言语,呆呆地立在那里。听说老车

读《中华名人故事》有感 中华历史三百名人故事

读《中华名人故事》有感杨珏前不久,我刚刚看完《中华名人故事》这本书,其中《蜀汉贤相诸葛亮》这篇文章让我深有体会。文章的大概内容是:三国时期有一个人叫诸葛亮,他隐居了十年,这十年中,他积蓄才智,直到有一个叫刘备的人把他请下山。

声明:《读傅雷家书有感 宗教式教育——读《傅雷家书》有感》为网友萌比小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