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资源基础理论的思考与批判
交易成本经济学似乎也无法扩展到厂商发展及其动力过程问题(Nootboom,1993)。在交易成本理论中,比较静态分析大行其道。尽管Williamson(1987,1988)多次强调真正的动态过程分析的重要性,但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分析工具仍难以胜任这项任务。如果要详尽分析动态过程(而非着眼于预先假设的结果),我们似乎无法绕过有限理性的个体学习过程这一问题。这一问题正是演化能力理论中居于中心地位的主题。资源基础理论(RBV)是演化能力理论的主要分支,在战略管理中处于主流地位。RBV在理论上皈依新古典经济理论,继承了Knigh以来芝加哥大学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市场竞争过程就是市场力量自由发挥作用的过程。然而,也有很多学者认为资源基础理论的逻辑存在漏洞,对其提出批评如下:
(一)假设与现实情况背离,无视交易成本的存在
Lewin(2000)、Bulter(2001)等认为,资源基础理论以自由竞争为思想内核,市场交易环境中不存在交易成本,但现实企业竞争活动所处的市场往往是非自由竞争的,不可能是理想状态下的完全自由竞争,总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及市场地位有所差别,从而产生信息和知识的不对称,造成市场中始终存在各种摩擦,出现大量的交易成本。资源基础理论所依据的新古典交易模型认为短期内能够实现市场出清,但当技术难以复制和信息不对称时,企业却可能保持持续竞争优势,长期获得垄断利润,这些现象RBV是无法解释清楚的。
(二)没有考虑交易成本对竞争优势的影响,认为企业无法控制市场
没有考虑交易成本就等于企业的战略没有涉及诸如中间商的选择、供应链上的关系、稳定关系合同等企业战略行为对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更不存在战略管理的基本问题:设计有利于节约交易成本的组织结构来提升企业竞争优势(Williamson,1999)。
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都是价格的接受者,不存在垄断、信息不对称的控制市场交易行为,也不存在租金耗散问题,更不存在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价值问题。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主要依靠稀缺的异质性资源内生效率差异产生的李嘉图租金来实现。然而,实践表明,除了李嘉图租金外,企业还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和垄断利润(Montgomery,1998;Demsetz,1989)。说明在市场中存在初始资源配置契约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治理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效率产生作用,这与资源基础理论的假设条件是相背离的。
(三)只强调企业的生产特征,忽视了组织内部激励问题
资源基础理论强调资源是异质性的,企业是异质性资源的集合体,是组织各种资源实现产品转化的转换器。它没有考虑企业规模的最优化问题,生产的可能性边界只是与资源的充裕与否有关。而且,RBV认为竞争优势的来源仅仅局限于企业资源内生效率,没有考虑企业对资源组织和管理的方法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对价值创造的激励因素没有了解清楚,现实情况是,为了获得更大的租金份额,各资源控制方之间的斗争会造成租金耗散。因此,科层式组织的交易成本必然会影响到企业资源所能发挥的作用,遗憾的是,建立良好的激励制度以降低租金耗散并创造价值的观点被资源基础理论忽视了。
(四)对战略资源的界定过于片面和狭窄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只有那些能产生内生效率差异的对持续竞争优势有直接影响的资源才是战略性资源,控制租金耗散的合同与制度设计以及产权激励都不是企业资源。这种界定意味着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企业要素不能被列入企业资源,诸如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与报酬激励机制、市场营销活动中的包装、对产品与顾客的细分、合同、组织结构、组织形式等等。这些活动和契约要素是在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并对企业的竞争优势有着重大影响,RBV忽略这些因素必然导致其论证的片面性。实际上,不同的行业可能具有不同的核心资源,Boxall和Steeneveld(1999)追踪考察了英国工程咨询业,发现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为它是其他企业不可模仿的。Yeoh和Roth(1999)对美国医药行业的实证研究表明R&D开支和销售收入是企业核心资源(即技术资源和市场资源)。所以,RBV未能根据不同的行业区分核心资源使得其观点有失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