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价值波动率 企业实体价值的波动和社会总生产(二)



《理论经济学》第六编 价值在全社会的流动和转移(21—24章)

第二十一章第二节

二、实体价值的波动和社会总生产

    撇开生产资料的闲置问题,一般工业企业,是以一定数量的活劳动和一定数量的技术装备相结合,消耗着相应的原辅材料,生产出一定价值量的产品。比如预计一年生产结果,产品数量多少,产品价值约在多少亿元左右,这就是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诚然,这不会是一个固定、僵硬的数值;但是,既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相应数量的活劳动结合后的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将企业的产出区间限制在比较窄的范围内。

    显然,在这个基础之上,在产品的价值会因该产品本身的性质,而在不同的阶段有规则地发生变化。比如,制造和装配的飞机、轮船的价值、各类工程项目的价值,会随着加工、制造、安装过程的推移而日渐增加;以流水线方式加工的数量巨大的许多种类产品的生产,从生产工艺的角度讲,则在产品价值变化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现代汽车生产的情况也是如此了。销售能否顺利进行,则重大地影响着产成品的数量,从而成为影响在产品价值大小的十分重要因素。此外还有其他各种重要因素,例如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因素等等,也会使在产品的数量和价值在不同的生产阶段发生变化。单就在产品价值的变化而论,不言而喻,在产品价值大,企业占用的价值量也就大;反之,在产品价值小,企业占用的价值量也就小。

    类似地,企业储存的生产资料,主要是储存的原材料的数量及其价值,也会因所生产产品的性质、运输条件或其他生产条件以及企业管理水平的差异,而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

    至于使用的各个劳动手假,使用时间越长即役龄越大,净值就越小。对于各个企业说来,其所占用的以生产资料为载体的实体价值量在不同时点的变化,就是上述三类生产资料在各时点的价值叠加的结果。有一点总是肯定的:各个企业占用的实体价值量在不同的时点必然是不断变化的,而不管造成综合变化结果的具体因素包括那一些、各个因素的影响作用分别有多大。

如果社会是维持简单再生产,为弄清当前所考察对象的价值变化规律,可以假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也保持不变。但如上面所已阐明的,各个企业所实际占用的生产资料的价值量,必然是随着过程的推移而不断波动变化的。而社会生产总体,就是各个企业生产的集合;任一时点,社会实际存在的生产资料价值总量,就是同一时点各个企业实际占用的生产资料价值的总和。这时候,从表面上看,企业占用的实体价值量是平均化了,比如平均化为社会的每个生产劳动者或每个物质生产劳动者,平均占用着多少数量的生产资料。但是十分重要的是,在不断推移的生产过程中,一些企业占用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向较小方向的变化,是和另外一些企业占用的生产资料价值向较大方向的变化相对应的,双方互为前提条件。在商品经济社会里,这种互为条件的变化,主要必然会表现为各个企业相应的信用量的变化。具体的表现比如,当某企业在某一时点实际占用的实体价值(三大类生产资料价值总量)较小时,撇开其他影响因素,该企业的银行存款或应收票据、应收帐款就相应较多。这表明该企业此时向别人,主要是向别的企业提供了较多的信用。反之,当某企业在某一时点占用的生产资料价值总量较大时,它的应付货款、应付票据就相应增加,或者银行贷款、公司债券增加。

    上面的分析,假定社会是属于简单再生产。社会再生产处于扩大的态势中或缩减的态势中,对上述问题并无重大的影响。因为,任一时点,各企业实际存在的生产资料都是一个定量,全社会的生产资料也是一个定量;不同企业生产资料的实际占用量的变化仍然是互为条件的。而且,无论从单个企业还是从全社会的角度讲,增加的生产资料只要已经生产出来,其中所包含的新的劳动实际就已转变成了过去劳动。一句话,任一时点,现存的生产资料价值总量,都是社会的积累劳动总量的体现。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里,企业之间上述波动变化着的信用关系,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这其实也正是和例如自然经济相比,商品市场经济能有效得多地进行生产活动的一个隐蔽的却十分重要的原因——以生产资料为实物形态的存量价值,在全社会范围内被互补性地有效运用了。相反地,在各个封闭的、近乎孤立运作的自然经济体或生产单位,为从事同样规模的生产活动,为生产出同样多的价值产品,必须有更多的存量生产资料。对于这些经济体说来,数量可观的生产资料的间歇性闲置是必然的。

下面举些例子,列表反映存量生产资料价值的波动和社会总生产的关系。

 股权价值波动率 企业实体价值的波动和社会总生产(二)

                    实体价值在各企业间的互补性波动             例一

下面结合所列表格加以分析。                 

本表所列的对象范围是各个企业,就是我国的统计实务中的独立核算企业。因为本表只取10家企业,所以只是全部统计对象中极为微小的一部分。就这一点讲,表中所列各企业之间的关系也是在比较有限的程度上反映着全社会各企业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本章重点是研究各企业占用的实体价值的波动和社会总生产的关系,因而就企业之间相应的价值流动和信用关系讲,随着列入考察的企业数量的增加,价值流动的对象主体是以几何级数的方式扩散的。——这容易理解,实际的经济活动中,各个企业的交易对象——在此是限于各企业之间的交易——是异常复杂的,众多的交易对象组成了高度膨胀的网络体系。这时候,试图将社会的全部企业分成若干组也并不合适,因为预定的每一组内各个企业之间的价值流动是同等重要的。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把社会的全部企业高度简化,象本表所列,假定全社会就只有这10家企业,在此基础上研究各企业实体价值的波动、由此产生的信用量的变化,及其对社会总生产的影响,作为对一般特征、一般规律的研究,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从这个角度讲,本表所列的10家企业,就如同社会的全部企业。现在来看表中所列各项指标。

(l)上一章在对社会再生产的计算中,存量生产资料价值和社会总产品价值中c部分的关系是以年c/a的形式表示的;其中的c是一定长度期间比如一年间消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与之对应,其中的a实际就是指同一长度期间存量生产资料的平均价值。但各个企业从年初开始,随着生产过程的进行,显然,不同时点的价值a都不会正好相等,我们这里只取了五个时点,即各季末企业占用的实体价值。因为按本表假定的条件,这10家企业就是社会的全部企业,所以各季末10个企业的存量生产资料的价值相加,就是全社会各季末存量生产资料总价值a;而季末和季初相比,从而年末和年初相比,全社会a的增加部分,就是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实际积累量。

    (2)各个企业季末和季初相比,实体价值的变化量就是实体价值的波动量,10家企业的波动价值额相加,就是全社会各企业之间的实体价值波动总额。这个波动量除以10家企业(即全社会)该季度的a总量平均值,就是企业的实体价值波动率。一定程度上,这将引起企业之间相应的信用量的变化。但这里的信用量也只是指和企业占用的实体价值的波动相联系的信用量,而不是指企业之间的全部信用量。其次,企业的存量价值的这种波动,未必就表现为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比方说,当各企业相互之间的投资关系有所变化时,部分存量价值的流动就只是投资量变化的结果。只有假定,所有的其他关系都不变时,企业的实体价值的波动才会表现为相应的信用量的变化。本表所列各季度全社会存量生产资料价值的波动率分别为7.32%、11.92%、7.37%、9.37%。这所反映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规律:任一时点,全社会的各个企业都以确定的数量和价值占用着一定种类的生产资料,但只要过程一推移,即离开既定的始点,各个企业实际占用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必定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这时候从全社会总体讲,一部分企业占用的生产资料价值的增大,必定会为另一部分企业占用的生产资料价值的减少所抵消。无论全社会的存量生产资料总价值a是增加、不变还是减少,这一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作为总趋势,同量活劳动将推动价值更大的存量生产资料a,本例就是这种类型。不同时点相比较,各个企业占用的生产资料价值的变化,有的十分显著,有的则比较微小;就全社会总体而言,正是这各个企业或大或小的占用价值量的变化,汇纳成了数量巨大的流动价值;价值的这种流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和结果,这是社会信用借以发生的重要的基础,虽然这还不是价值信用的全部根源。价值的信用形式,则是一部分价值流动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必然的社会形式。

    (3)因为这里考察的长度缩短到季度,而各季度存量生产资料价值的产品转化率(周转率)显然是有差别的,本表1—4季度,年周转率分别为0.96、1.03、1.036。计算c价值的季度转化量时,要折算为季度比率,因为一年为四个季度,除以4即可。比如一季度,c价值产品等于(1000+1009.6)÷2×0.96÷4=241.152。

    (4)本例假定全社会的生产劳动者总数保持不变,但各季度的新创造价值略有变化,比方说某一季度节假日较多,导致全季度总劳动时间有所减少。本例假定全年新创造价值量n为150,年度积累额为43.4,积累率为43.4÷150=28.93%。因为这里所讲的是企业的存量生产资料价值的实际增加,而对象范围也仅限于社会的生产部门,因此,这就是实际的积累率而不是名义积累率。也就是,这个积累量并不包括为非生产部门生产的一般生产资料,也不包括弥补非自偿性损耗所需要的生产资料。

    (5)第四季度,企业3和企业4合而为一,表示发生了兼并。当企业发生兼并时,如果兼并的相关企业在生产上有前后相继的联系,并发生了与第十八章分析的企业的纵向分化正好相反的纵向合并,一部分价值流动就会由不同主体间的关系,转变为兼并企业的内部关系。此时其他条件不变,全社会各企业间相应的价值波动总量,就会有所减少。另一方面,如果只是单纯性的横向合并,就不会引起总产品价值的变化。当兼并主要涉及法定投资主体的变化——现实发生的绝大多数兼并就是如此,而并不影响兼并和被兼并企业分别作为独立的流通主体资格,那就不会改变兼并有关企业相互之间的流通关系,直接地讲,也不会因此而改变企业之间的实体价值的波动量。

    本例的产品总价值等于1032.988c+150n=1182.988,c/n=6.8865867,假定两大部类的c/n比值相等,据此计算两大部类的基本比例。n1+a=1032.988÷(6.8865867+1)=130.98,基本比例如下:

902.005c1+a+130.98n1+a=1032.985

130.983c2+b+19.02n2+b=150.003

第一部类占87.32%。如果只考虑各生产部门的积累43.4,n转移量=43.4÷(6.8865867+1)=5.503,再生产开端表式为:

939.902c1+a+136.483n1+a=1076.385

93.086c2+b+13.517n2+b=106.603

    但如果再考虑到为非生产部门生产的生产资料和生产部门的非自偿性损耗,第一部类的比例就还需要相应增大。再举一个例子。

                    实体价值在各企业间的互补性波动            例二

    在第一个例子中,存量生产资料价值在各企业之间的波动量实际已经相当可观,那个例子的a/n比值年初为6.667,年末为6.956;其中二季末和一季末相比,当存量价值波动率为11.92%时,存量价值波动额为121,已达当年新创造价值150的80.67%,这个例子的a/n比值或c/n比值所代表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已经相当高了。第二个例子的劳动生产率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其a/n比值年初为1875/150=12.5,年末为1905/150=12.7。本例假定,存量生产资料价值的年周转率比第一个例子明显提高,为1.2,此时的c/n比值高达2262.619/150=15.08。在这第二个例子中,一季末和年初相比,当企业占用的生产资料存量价值波动率为8.79%时,存量价值波动额达165,这个波动价值额已大于全年新创造价值150。两个例子互相对照,很明显,价值波动的幅度相同时存量生产资料价值越大,即a/n比值越大,价值波动的绝对量及与之对应的信用量就越大。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规律,它告诉我们,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作为总趋势,和活劳动相比即和新创造的价值量相比,各个企业占用的生产资料价值的变化量,及与此相联系的在各企业之间相应的价值流动量,有日益增大的倾向,即使存量价值的波动幅度有所降低,也不能改变这个总趋势。实际上,在我们所举的两个例子中,第二个例子存量价值的波动幅度就明显小于第一个例子,但尽管如此,和新创造的价值量相比,第二个例子的存量价值的波动额还是显著增大了,根源就在于a/n比值大为提高了。而与企业之间的存量价值波动额的增大相联系,社会劳动从整体上讲也就相应地得到了更多的节约。

第二个例子的总产品价值等于2262.619c+150n=2412.619。假定一、二部类的c/n比值相等,据此计算基本比例,n1+a=2262.619÷(15.0841267+1)=140.674,n2+b=150-140.674=9.326。两大部类基本比例:

2121.927c1+a+140.674n1+a=2262.601

140.673c2+b+9.326n2+b=149.999

    全社会总产品价值2412.6,第一部类占93.78%。至于再生产的开端表式,已知各生产部门需积累30,此外,还取决于各生产部门的非自偿性价值损耗和为非生产部门生产的生产资料的价值量,在此不再计算了。

    上面计算的企业存量生产资料价值波动量,是就起点和终点的余额变化而言,却不是始点到终点期间企业的存量价值的变化量。这期间必定会有不断的往复变动,所以这期间因此而发生的价值流动量,必定大于余额变化量。撇开其他影响因素,该期间各个企业占用的生产资料价值的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之和,就是该期间全社会企业生产资料存量价值流动额总和。

下面再以曲线图的方式,来观察一下企业的生产资料存量价值的波动问题。任一期间,全社会的各个企业的生产资料存量价值,都是在不断地变化着,这种变化同时和各个企业相互间的价值流动相联系。也就是,任一期间,各个企业相应的价值流动实际是互为条件的,请看下图:

参照着这一系列曲线图作点说明:

    (l)作为不断推移的生产过程,各个企业任一时点的实体价值即企业的生产资料存量价值,均可以作为考察期的期初价值;同样地,期末时点的截取也是如此。如图所示,ab、bc、cd、ac、bd、ad都可以作为考察期。只是,期初与期末的距离即期间长度,须大于曲线的峰谷与峰顶的距离,因为如果考察的期间长度过短,各个企业的实体价值的变化就难以客观地反映出来。

    (2)从曲线图可以看得很清楚,我们前面所讲的企业的实体价值的波动量,是指期末和期初相比实体价值的变化量。比如企业6,考察期bc或cd,波动量就较大;企业3,考察期cd,波动量就较小。存量价值的这种变化,显然是以价值量在全社会各企业间的流动为条件的。在商品经济社会里,相当大程度上,这还和各企业间信用量的变化相联系。各企业积累量的变化,并不影响事情的这一基本性质。因为各个企业实体价值的波动是互相弥补的,而不管各个企业的积累量是大是小。但是反过来,企业的实体价值的积累状况,却会对企业实体价值的波动量的大小发生重大的影响。需要指出,因为上面只画出了七家企业的存量价值变化示意图,未列出其余无数企业,所以,七家企业存量价值的变化并非恰好相互弥补的。

    (3)实体价值的波动率,就是全社会的各个企业期末与期初相比,实体价值的变化量总和与该期间全社会生产资料的平均总存量价值之比。

    (4)因为实体价值波动量是指期末与期初相比实体价值的变化量,所以该期间的实体价值的累计流动量,必定大于期末与期初相比的波动量。这是因为,考察期的实体价值的变化,也是呈曲线变化而非直线变化。其次不言而喻,考察的期间长度越长,实体价值的累计流动量即累计波动量也就越大。

    随着社会生产过程的推移,各个企业的实体价值存量,必定时时都发生着或大或小的变化。从现象上看,这种变化并非起因于各企业间实体价值的流动,而是起因于各企业的实际生产与流通过程具体处于那一阶段、那一瞬间、那一状态。任一确定的较短期间,虽然全社会一部分企业的实体价值存量不是表现为非常触目的巨大变化,而是数量较小的变化,不过与此同时,另有一些企业实体价值存量的变化必定是巨大的。但是,不管对于各具体企业说来,存量价值的变化量是大是小,从全社会生产整体联系的角度讲,实体价值存量的变化对于全社会的各个企业必定是互补性的。所以,客观地讲,这就是实体价值存量在各企业间的流动。企业间实体价值流动的客观性还可以从下述一点看出来:假如企业作为生产单位与作为消费者的个人及非生产单位间的价值流动量及信用量仍然和以前一样,或者,撇开作为生产单位的企业与作为消费者的个人及非生产单位间的价值流动及信用问题,各个企业的实体价值存量的变化,就只能是相应的价值在各企业间流动的结果。也就是,实体价值存量的这种变化,正好反映着各个企业对生产资料需要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才形成了各个企业生产资料存量价值的相应变化。

如果要较精确地求得全社会各个企业实体价值的波动总量,可分以下两种类型进行计算:

 (l)期初至期末各个企业实体价值波动总量。期间长度可取较长,也可取较短,假如取的是一年即365日。   

先求各个企业一年间的实体价值波动总额Sn=a1+a2……a365。

上式中的a代表和前一日相比,某企业实体价值的波动额。各个企业均按此式分别进行计算。企业主体包括以下四种:从期初到期末持续存在的运行企业;期初已存在运行,但期末之前关闭企业,关闭瞬间的实体价值量就是该企业终点的最终实体价值量;期初之后才运行并度过期末的企业;期初之后才运行,期末之前关闭企业。 

再求全社会所有企业一年间实体价值波动总量:Sn=a1+a2……an。

    上式中的a代表各个企业一年间实体价值的波动总额,就是(1)式分别求得的数值。

(2)期末与期初相比的各企业实体价值余额(存量)波动总量:

     a1×考察期该企业运行时间    a2×考察期该企业运行时间       aN×考察期该企业运行时间

Sn=———————————— + ———————————……+ ———————————

考察期间长度                 考察期间长度                   考察期间长度

    上式中的a代表期末与期初相比各个企业实体价值余额变化量。上式中的考察期企业运行时间和考察期间长度,对于生存运行期跨越考察期始点和终点的终大多数企业说来,总是相等的,这时候,考察期企业运行时间÷考察期间长度=1。以下三种情况,考察期企业运行时间都小于考察期间长度:过了期初开业且期末存在的企业;期初存在,但未到考察期末即关闭的企业;过了考察期初开业且未到考察期末即关闭的企业。凡这些情况,考察期企业运行时间÷考察期间长度<1。

    此外,考察和计算的对象,自然要是可比的。因而对考察期间合并或分立的企业,就必须视相应企业实际情况或者合并计算,或者分开计算。前面所讲的计算也是如此。

    上面分析了各个企业不同时点存量生产资料价值的波动。价值的这种波动对于社会生产本身是件重要的事情,但此种波动却容易被忽视。这是因为,第一,各个企业实际占用着的以生产资料为实物形态的价值量的变化,被淹没于日常频繁进行的数量巨大的产品销售和原材料、劳动手段的购买洪流之中,淹没于价值的单纯形态变化之中。但实际上,在商品销售的巨大价值洪流中,必定包含着各个企业因占用的实体价值的波动这一重要因素。第二,企业存量生产资料价值在不同时点的变化,被众多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态势和与此相联系的生产资料总量的增大趋势所掩盖了。但实际上,和各个企业平均占用的生产资料价值量的增大相联系,不同时点存量生产资料价值的波动量,必然也随之增大了。第三,新企业的开办、因破产或其他原因而歇业的企业时时都有,由此也将造成实体价值在有关企业间的流动。第四,虽然企业生产资料存量价值的波动,会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形成企业之间的信用量,但是这种信用量是包含于全社会的信用总量之中。

    现在要考虑一下,各个企业在生产的不同阶段或不同时点,生产资料存量价值的上述变化,对社会总产品价值有怎样的影响:

    (l)就第一部类或第二部类整体而言,一部类或二部类内部一部分企业的存量生产资料价值因处于特定生产阶段或更新阶段而处于高点,在很大程度上会由另一部分企业存量生产资料的价值处于低点所抵消。相应企业的产品价值的变化也是如此。

    (2)年初和年末相比,如果社会的全部企业,由于所处生产阶段的不均衡或固定基金更新量的不均衡,生产资料的全部存量价值还是有所增大或有所减少,即使撇开其他因素,那也会引起维持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补偿用生产资料需要量的变化,严格的简单再生产比例也就随之被打破。但是,正因为就实际生产而言,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比如所谓积累,从全社会的角度讲,就是指存量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否增大了和增大了多少,而不管引起各生产部门存量生产资料价值增大的是什么具体原因。

    (3)存量生产资料价值的上述变化,也会在一、二部类以及各个企业的存量生产资料周转率的变化上,即年c/a的变化上有所反映。所以,仍然要紧紧抓住:与劳动生产率相联系的基本价值构成即c/n比值、a/n比值、存量生产资料价值的年周转率即年c/a,两大部类的基本比例关系和影响积累率的重要因素这些根本性问题。

(4)以企业在生产的不同阶段——更进一步是不同时点——占用的生产资料价值的变化为基础而形成的相应信用关系,减少了各个企业为生产一定量的价值产品对生产资料的全年平均占用量。从全社会角度讲,这表明,为生产一定量的总产品,全社会必须具备的存量生产资料由此得以减少。也就是,生产资料存量的年周转次数因此而增加了,年产品价值总量实际因此而相应增加了。没有实体价值这样在各企业间的互补性流动,全社会的总产品价值不可能有现在这样多,劳动生产率也不可能有现在这样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6911.html

更多阅读

企业的经营哲学 服装企业经营哲学 哪三点最重要?(二)

  (4)居民小区的服装店割据一方在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有大量的居民小区,一个居民小区就如同一个微缩的小城市,市农工商、各行各业人员应有尽有。        不过,聪明的老板总能研究出它的特点。如有的小区老城搬迁户较多,有的小区

起点创业投资基金 身无分文的我创业起点200万(二)

  我把地面放高了,因为底下有鱼游动,为了吸引消费者,窗户边上的的座位是上座,所以做这些位置的人,我们会免费给他们发鱼食,让他们在喂鱼中找乐趣,还有2个大包房,一个包房可以容纳8个人,吃东西另算,上网免费,进里面玩的都是按小时收费的,里面的

瓜子二手车 严介和:太平洋的发展和用人之道 (二)

 企业关键不是讲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做出来再讲,讲的才真正有味道,那是原汁原味,不是浮躁,那是浓香,回味无穷的浓香。四大功夫都读懂了以后才能了解与企业相关的五本全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哲学、社会学。一流的企业家五门学科都是

声明:《股权价值波动率 企业实体价值的波动和社会总生产(二)》为网友嫩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