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自2008年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不难看出,这次油价上涨幅度的确很大。在国内通货膨胀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如此大幅度上调成品油价格无疑会加大抑制通货膨胀的难度。毕竟,抑制通货膨胀是当前做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然而,担忧之下,稍许令人欣慰的消息也接踵而至。据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监察部于2008年6月21日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在两天前发布的成品油和电力价格调整措施,严格控制连锁反应,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完全有理由相信,有关部门的此举就是为了防止国内更多行业利用成品油涨价的机会搭车“乱涨价”。同时,也有理由相信,此举的效果也会是不错的,有利于将成品油涨价的方面影响约束在最小范围内。
平心而论,这次成品油涨价不是超前了,而是滞后了。同时,也不是涨多了,而是涨少了。1998年至2008年的10年时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从最低每桶不足10美元涨至前不久的每桶140美元左右,最高跃上涨13倍。相比之下,10年前国内加油站每公升93号汽油不过2元多人民币,而即使在这10年时间内一再涨价,目前,93号汽油价格也就是刚刚超过每公升6元人民币的水平,10年来的上涨幅度只不过在2倍左右。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次成品油涨价是迟到的理性之举。实际上,国内成品油价格偏低的现象早就是明摆着的。近些日子,国内呼吁成品油涨价的声音日渐高亢,尤其以穷人补贴富人说、中国人补贴外国人说以及扭曲价格体系说最为引人注目。
可是,对于防止搭车涨价问题,我除了基本同意上面的主流看法之外,自己也更多想了一下。难道一说起搭车涨价就是“乱涨价”吗?从反对搭车“乱涨价”潜台词来看,难道不搭车涨价就一定意味着没有“乱”的成份吗?
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他们没有更多的经济理论来发现价格上涨的合理性,因而,老百姓们经常朴素地认为,涨价总归是件不受欢迎的事情。出于自身适应社会生存的本能,一说起涨价,老百姓就倾向于反对,而一说起不涨价或者降价,老百姓就倾向于拥护。在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老百姓的意愿要被充分尊重的。长期以来,在普通老百姓的视野中,对于不涨价的唯一反感来源于废品回收行业。也是,书本价格上涨许多,可废书本的价格一直停留在每斤1元人民币的水平上,而且这个“斤”的重量单位在很多情况下也可以用KG表示;啤酒涨价了,可酒瓶子的价格也没有与啤酒价格维持以往的比价关系。既然想不明白,不说也罢。
回到成品油涨价的话题上,我并不认为搭车涨价与乱涨价就一定要划上等号。为什么允许成品油涨价的同时就不允许其他产品涨价?为什么成品油涨价不属于“乱涨价”而其他产品涨价就被视为“乱涨价”?因此,就与国内成品油供应存在上下游关系的产品而言,在定价过程中尤其要用上面那种口气多问个为什么。至少,在这个范畴内,言者无罪嘛。
其实,有关部门不让搭车涨价也有些许无奈的成份。今年2-4月,CPI都在8%以上,而到了5月份,好不容易将CPI勉强压至7.7%的所谓“低”水平,可是,PPI又上去了。如果放任PPI长时间大幅度上涨,谁能够说CPI不会由快速上涨演化为奔腾式上涨?可见,对于抑制通货膨胀这个首要任务,一刻也松懈不得。
现在的问题是,在完成好抑制通货膨胀这个首要任务的前提下,还要不要第二重要、第三重要、第四重要等其他任务。笔者看来,只要条件允许,在不影响完成抑制通货膨胀这个首要任务的前提下,其他任务还是要尽可能完成好。就目前而言,也要看一看有没有该涨的价格没有涨。
现在成品油价格上涨了,大家最关心搭车涨价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是炼油行业的下游产业是否该涨价的问题。如果不论青红皂白,一律不让下游跟车“乱涨价”,达不到就给戴上“乱之冠”,无非会有以下两种结果:
一方面,如果成品油涨价因素完全要由下游企业自行消化,下游企业的成本负担就可能很重,IT等有些行业还可以由能力自我消化,毕竟这些行业用油数量不多,而交通运输等有些行业就会不堪分担。日前,我在乘坐出租汽车的时候,向司机师傅了解到,由于这次成品油价格上涨,他每天要减少大约50元的收益。一个月下来,差不多就是1500元,大约相对于要多出半个月的“份儿钱”。
另一方面,如果成品油涨价因素不是由下游企业自行消化,而是由政府来补贴,国家的财政分担无疑要增加很多。据了解,在国家这次调整成品油价格的当日,财政部就紧急拨付对渔业、林业、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城市出租车和种粮农民的油价补贴198亿元,而目前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正在抓紧对上述行业落实补贴政策。照往常的年份算计,国家补贴这些钱问题不大,可现在的情况变了,年初的南方抗冰雪灾害,3月份西藏经济的恢复以及5月份的抗震救灾都是动用大钱的领域,今年的证券交易印花税收上来的也并不多,在针对成品油涨价进行补贴的过程中,搞不好就容易捉襟见肘。
事实上,就上面的两种情况而言,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出现,都很可能会以商品比价关系的扭曲扩大为代价,在市场上造成社会福利灭失的“死负荷”。只要这种“死负荷”一出现,就有可能出现事与愿违的逆向选择结果,而无论失对生产者还是对消费者来说,这个时候的不涨价也就属于“乱不涨价”了。在这种情况下,只要采取适当的行政手段,不让下游产业涨价是有可能会做到的,但要将“乱”字摘帽却很难做到。
现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今后会不会出现更多新的“乱不涨价”现象也未可尽知。事实上,如果将眼光再看宽一些,周边有可能会出现更多“乱不涨价”之“乱”,只不过在很多情况下大家见怪不怪罢了,如“乱不涨价”的农民工工资、“乱不涨价”的拆迁补偿款以及在“乱不涨价”基础上进一步“压级压价”的农产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将虚拟经济也纳入调控价格的考虑范围,针对目前国内资本市场上的“乱不涨价”现象就更要值得警惕,因为在几乎“全民炒股”的大环境下,国内投资者手中持有股票缩水过多,很可能对经济、对社会造成很大冲击,而这种冲击在程度上甚至有可能比通货膨胀更加严重。
不难看出,在确保完成抑制通货膨胀首要任务的前提下,针对当前的成品油涨价,现阶段除了要警惕“乱涨价”外,适当警惕一下“乱不涨价”也未尝不可。在此基础上,有必要针对不同商品,选择不同时机,采用不同手段,谨慎地处理好“乱不涨价”的问题。不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