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 半岛城市群在环渤海经济圈中的发展问题思考



  编者按:此文是郭先登研究员撰写的《关于建立青岛为龙头半岛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议报告》和《关于青岛市“十二五”规划期发展指导思路建议报告》里的主要内容之一,现征得作者同意,本报独家发表,以期引起读者用更广的视野认识市委、市政府确立的“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认识“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是同山东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一体两翼”战略紧密相连;认识青岛为龙头半岛城市群经济区是环渤海经济圈重要的增长极。

aihuau.com

  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1]中国经济发展重心加快北移,环渤海地区已成为开放开发的热点,建设环渤海经济圈已经作为国策提出,并将作为国家优先开发的主要区域之一。山东区域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从经济联系的角度看,都应当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布局和现行管理体制的角度看,山东区域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必然在实践中体现着自己特色的发展战略。

一、山东区域确立“一体两翼”总体布局和经济发展战略。

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以增强综合乘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2]。从发展趋势看,新的主体功能区将在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以市县为基本单位上规划。为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山东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一体两翼”总体布局方针和经济发展战略。“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是对区域发展自觉认识的深化和创新,是从实际出发形成主体功能区、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重大战略措施。

山东“一体两翼”经济发展战略确立了以青岛为龙头,以青岛、济南两大城市为中心,形成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使之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脊梁。按照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划圈、联线、集群、展翼,确立了以东营为中心的黄河三角洲经济带和鲁南经济带作为“一体”的“两翼”。这样通过互补协作、配套联动,使“一体”成为引领山东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增长极,“一体”做强了,“两翼”快速发展就有了强力的支持。“一体”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主体地位,从东部沿海沿胶济铁路向西到省会济南周围,聚集了山东省主要城市,总体发展水平比较高,经济总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二,构成了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部分。2007年该区域以全省55.22%的人口,创造了全省67.10%的生产总值,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33%,是山东半岛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最高的地区,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带动了整个山东经济发展新的张力。在“一体”中山东将加快济南、青岛两大城市膨胀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现代化水平,强化集聚和辐射作用,力争到2010年分别建成市区非农业人口300万-400万的特大城市。同时,在“一体”基础上,构建以青、烟、威、等为核心的沿海城市带。目前这个区域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8.59%,国民生产总值却占全省的30.18%,三市城市化水平分别达57.16%、45.77%、49.72%,居全省前列。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沿海城市带形成山东东部城市航母,并带动潍坊、日照等东部沿海城市的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半岛城市群经济圈。

从中国未来发展看,将形成包括山东半岛城市群在内的十大城市群,以占国土面积的9.99%,承载了全国35.02%的人口;创造的GDP占全国的52.83%。半岛城市群经济圈已经形成总规划土地面积约7.4万平方公里,总规划区域内有8个地级市和计划单列市,22个县级市、600个建制镇的经济区,人口3941万人,城市化率为40.6%,2005年GDP为10180亿元。形成有竞争力的区域产业价值链,其定位为成为外向型城市功能整体发展的城市密集区域,成为全球城市体系和全球产品生产服务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从山东区域战略发展的总体要求看,半岛城市群经济圈主要应“强化内联,联紧两翼”。

二、半岛城市群经济圈要“强化内联”和“联紧两翼”。

半岛城市群经济圈作为“一体两翼”的主体组成部分,绝不能孤立发展,必须自觉融入进环渤海经济圈,在山东区域内强化内联和联紧两翼。

第一,强化内联。

一是通过经济联系,强化半岛城市群经济圈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区域内联型合作,真正实现“一体”。

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地域范围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7个城市。7市总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人口3219.4万,2006年实现GDP7800亿元,分别占全省33.4%、34.6%和35.7。其定位为技术成为孕育齐鲁、开放创新的文化型都市圈;山水形胜,生态宜居的环境友好型都市圈;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联结长江三角洲地区、面向中原腹地的枢纽型都市圈;依托山东半岛城市群,辐射黄河中下游的强势龙头;环渤海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心。突出发展城市服务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产业、先进加工制造业、重型装备制造业、旅游业5大类29个产业集聚区。通过5大类产业专业化集聚发展,突出济南都市圈区域特色,充分发挥这一地区靠近京津唐都市圈的优势,实现人口城镇化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升参与环渤海产业竞争合作的能力、对外辐射能力。同时,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通过内联型合作实现同半岛城市群的“一体”。

二是以项目为载体,强化半岛城市群成员间的内联,实现一体化协调发展。

半岛城市群里的日照和青岛对接合作已走过三载。三年来,日照市共从青岛引进项目574个,计划总投资85亿元,到位资金51.2亿元,过千万元的项目259个。青岛各大银行批准向日照市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授信额度22亿元,到去年11月底,已到位12亿元。

青岛和潍坊同处于胶济线上,又均是半岛城市群成员。两市地缘相连、人脉相亲、人文相近、经济相通,青岛市域面积的61%,曾为潍坊的“地盘”。按照《潍坊——青岛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两市将根据半岛城市群区域发展总体规划,重点在农业、制造业、旅游娱乐业、金融业、物流业、科技教育及人才交流、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文化信息交流等八大领域以以项目为载体加强合作。合作协议还提出建立双方高层领导定期互访机制和协调会议制度、建立相互衔接的政策体系、建立工作推进机制等协作机制。

三是通过打造产业链,强化半岛城市群成员间的内联,实现一体化协调发展。

在半岛城市群中,威海着力推进优化开发,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核心竞争力的要求,搞好与半岛城市群和“一体”紧密层城市之间的对接,产业对接。按照,“立足特色、错位竞争”原则,调整优化产业发展重点,主动接受辐射,鼓励发展造船、汽车、电子信息等配套产业,培植“小件巨人”,增强与周边城市产业关联和互补性。推动与周边城市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强旅游合作,打造“黄金海岸线”。

四是通过基础设施对接,强化半岛城市群成员间的内联,实现一体化协调发展。

半岛城市群成员间以实现全方位交通联网为目标,实现与周边城市高速连接。加快推进荣乌高速公路荣成至文登段建设,做好荣潍高速公路文登至莱阳段、烟威荣石铁路争取工作,加强威海港与青岛港合作。

第二,联紧两翼。

一是联紧北翼。

环渤海地区尚待全面空间开发的三大板块中,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已抢占先机,迅速崛起。目前,山东以东营市为“北翼”龙头的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作为三大板块之一,亦进入了全面开发建设的历史阶段。该区域涉及6个设区的地级市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区内人均土地面积4亩,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6倍;未利用土地811万亩,占全省33%;浅海面积1500万亩。丰富的土地资源是吸引生产要素、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核心优势。近年来,东营市建黄河水城、扩建机场、扩建东营港、建设液体化工码头、已初步构建起大交通网络。东营市是胜利油田生产区,是其基地所在地,打好油田牌,是东营市一大优势。加强与大企业合作,推进大项目投资建设,特别是争取大乙烯、大练油等重大化工项目及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布局东营,连同整个区域将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和海盐、盐化工基地。规划中的东营临港产业区、滨州临港产业区、潍坊沿海开发区和莱州临港产业区都进入了开发阶段。

二是联紧南翼。

山东“南翼”按照“一带、三区、六大产业基地”总框架进行建设。“一带”即沿荷兖日铁路、日照到东明高速公路和规划建设的荷泽至日照岚山告诉公路、枣庄至临沂铁路等,在贯穿鲁南经济带东西的大通道两侧,形成集中布局、产业集聚的大产业带。“三区”即以日照、临沂为主体建立临港经济区,以济宁、枣庄为主体建立运河经济区,以荷泽为主体依托京九和新乡到日照铁路大通道建立京新沿路荷泽经济区。“六大产业基地”即食品及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能源及煤化工基地、精品钢铁基地、优质建材基地、机械制造基地、商贸物流基地。

三、以青岛为龙头的半岛城市群的特色发展。

山东省委、省政府多次明确的提出,进一步发挥青岛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把半岛城市群打造成在全国开放程度高、发展活力足、核心竞争力强的区域之一。目前在全国普遍开始重视城市群经济圈和经济带建设的情况下,以青岛为龙头的半岛城市群,只有走特色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建成发展活力足、核心竞争力强的区域之一的目标;才能建立半岛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一)创新城市布局发展模式,实现“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强化青岛的龙头地位。

青岛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进行着的伟大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创新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成功地实现了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城市西海岸始建“经济重心”,到90年代城市政治中心“东迁”引发的城市空间所进行的巨大拓展,再到今天“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重大布局调整,创新了城市布局发展模式,促使青岛强化了龙头地位,进入了21世纪发展的新时代。

青岛市在实施新一轮改革的重大布局调整中,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3]的战略思想指导,充分利用青岛的地理优势,通过布局的调整使青岛的一般地理优势发展为经济发展优势,由一般的地理优势转化为经济地理优势,确立起在创新城市布局发展模式中,依托主城、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线辐射,建立“一主三辅多组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海滨城市框架。

在“环湾保护,拥湾发展”中,青岛市科学的引入功能分区的概念,按照自然、生态的状况;按照自然资源和能源的保障情况;按照区位特征、环境容量、现有开发力度、经济结构特征;按照人口集聚状况、地缘特征、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等划分组团功能区。组团功能区之一就是按照功能区域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重造青岛高新区和强化拓展高新区的孵化器服务功能,使之成为中国的“曼哈顿”;实现各种产业的协调发展,实现“一方经济”与“一方水土”、“一方人口”相协调,把环胶州湾核心圈层建设成为个性鲜明、独具魅力的国际化、生态化的花园式现代化新区,从根本上解决四方区、李沧区等老市区同市南区等区域长期存在着的“南北差距”。

我们生活在人类历史上最具革命性的时代,世界变革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城市必须置身在这变革之中。“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就是置身在这变革之中所进行的“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4]的伟大实践活动;是在城市范围内所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合理、科学利用中国拥有丰富海岸线和海湾综合资源,提高包括土地在内的城市空间使用效率所进行的前无古人的实践探索;是对在加快推进城市化过程中,破解发展与保护难题,从城市“全域”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所进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探讨。

从这样的认识出发,青岛市从确立以胶州湾为空间主体对象的“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同时,进一步确立广义的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布局战略概念,使青岛市区的延伸形成立体空间整体开发的态势,充分利用青岛拥有中国城市最长的海岸线和多港湾的地理优势,通过立体交通形成大出行网络,实现多海湾的“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真正形成“全域”城乡统筹组团布局发展模式,使青岛的“全域”海岸线成为生态岸线、经济岸线、生活岸线,使青岛成为世界上最适宜人居住与发展的海滨城市。这也是青岛市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指导思路。

(二)以青岛港为龙头,建设有特色的半岛临港经济板块,实现半岛港口群的一体化发展。

半岛城市群现拥有过亿吨港口三个,据测算,港口每万吨吞吐量对GDP的贡献是110万元,可以创造20个就业岗位。港口作为综合运输枢纽和现代物流节点,已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发展资源、强有力的发展引擎。按照“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的要求,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港口为依托的半岛临港经济板块,正紧密结合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发挥邻近日韩的区位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以发展临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为主线,开拓半岛临港经济板块更大的特色发展空间。

(三)以建设特色滨海文化产业带为中心,实现特色文化错位发展。

在齐鲁文化的大摇篮中,以青岛为龙头,包括烟台、威海、日照、东营、潍坊,突出滨海文化和近现代文化资源与产品特色,打造东部文化产业集聚区。突出青岛龙头地位,衔接半岛城市群建设、制造业基地建设和环渤海地区综合开发,充分发挥海洋文化优势和邻近日韩的区位优势,突出“开放、融合、发达”的区域特色,进一步提高文化产品生产能力和文化服务功能,推进优势互补与和谐发展,实现文化生产要素的快速聚集和高效组合。以沿海丰富的海洋文化、渔民文化、科技文化内涵为基点,整合开发山城相连、海天一色,人文景观与秀丽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的旅游胜地,促进文化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适合人类居住的文化环境,成为符合现代人时尚需求,具有休闲、娱乐、游览、度假和展示功能的知名滨海文化产业带。

(四)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为中心,实现特色产业错位发展。

以建设创新型城市群为中心,把现代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城市群产业升级的方向,打造区域创新极。如烟台实现三个错位发展,即部门错位、产品错位、功能错位,通过错位发展近中期打造成制造业基地,远期成为制造业中心,形成一批主导优势产业链,实现链式发展,以整个产业链参与国际竞争。2007年,胶东半岛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产业集群发展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在全省改革和发展中辐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据统计,半岛三市进出口合计786.2亿美元,其中出口478.4美元,分别占全省65.2%和64.9%,实际使用外资73亿美元,占全省66.4%;区域内营业收入过50亿的企业达18家,过100亿的6家,其中海尔集团营业收入已突破1000亿元,是我国跻身世界最具影响力品牌行列的首家企业;充分发挥园区载体作用,37家园区,占地面积不足1%,利用外资、工业增加值、进出口、地方财政收入却分别达到三市总和56%、46%、51%和51%,8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园区已投资193个项目。

再如潍坊光电子产业园积极引导产业资本、产业技术和项目向光电子园区集中,迅速壮大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链,争取2008年建成省级光电子产品产业园,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建成国家级产业园。

(五)以建设综合型旅游景区为中心,实现半岛联山东的特色旅游错位发展。

如按照规划,“潍坊”建设的“北海水城”即有北方水城的开阔之美,又蕴南方水城的秀丽之气。按照这一目标,“北海水城”规划总体结构为“一带、两湾、三岛一轴一核、四区”。根据规划,“北海水城”的功能定位主要是发展休闲旅游、居住、商业、教育研发及高科技产业,休闲旅游首当其中。同时,引人水生态旅游概念,显现滨海区位及环境优势,河、湾、海综合开发利用,打造“水上潍坊”,建设碧海蓝天、林海风韵的滨海宜居城市。

四、鲁苏合作中的“青连半圈经济带”的建立与发展。

山东除要主动融入进环渤海经济圈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同其它区域的合作。

如鲁苏合作突出加强两大区域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是推动省际间快速通道对接和港口战略合作,加快形成快速便捷、功能完善、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和现代物流体系;鼓励和推动两地企业间投资合作,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双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科学文化领域合作,促进科教资源和人才双向流动,积极探索推进跨地区“产学研”结合有效形式,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合作;促进双方市场开放融合,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有序流动;进一步扩大旅游合作,互荐旅游产品和线路,共同拓展旅游市场;推进区域间生态环境共保,建立和完善区域合作治水和治污机制,完善交界区域环境预警和应急预案,联合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和执法检查,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

江苏在北接山东上,思想解放,意识超前。江苏规划淮海经济带徐州都市圈时,就把山东济宁、莱芜等地划为经济腹地。连云港对接日照一个重大举动是,借助岚山港大力发展赣榆县海州湾百里工业长廊和集群化港口经济。连云港和日照将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协调与衔接、加快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积极开展产业环保等领域合作、进一步加强区域安全协作、共同争取政策,促进桥头堡崛起等五个方面进行合作。

在鲁苏合作中,我们建议可以建设“青连半圈经济带”。1998年我提出了建立“青连半圈经济带”的理论构想(参见《青岛日报》1999年1月30日、1999年11月27日理论版),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青连半圈经济带”由山东东南部和连云港北部区域组成,它同淮海经济区既相连,又有很大部分的交融。“青连半圈经济带”与淮海经济区共同构成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的脐部,是亚欧新陆桥东部首当其冲的重要吞吐集散区,是东部沿海地区联结环黄海国家(地区)西出、中西部地区东进最便捷的通道。由此,我们从确立青岛在西部大开发作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以“青连半圈经济带”为跳板,联合淮海经济区,形成西部大开发最便捷的主要基地的观点。这个观点的核心内容是青岛既能发挥在中国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又能发挥在山东“一体两翼”战略中的龙头作用。

五、在制度创新中推进科学发展。

能不能建立起以青岛为龙头的半岛城市群,关键在于能不能深入进行体制上的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半岛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现在制度创新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区域的整体科学发展。

 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 半岛城市群在环渤海经济圈中的发展问题思考
(一)进行体制上的综合配套改革,要在土地管理制度创新上取得突破。

“随着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通过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式的不断完善,有限的土地资源是能够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消费与生产的需求。”[5] 要认真反思长期存在的简单追求政绩,而把非耕地划为耕地的做法,制定正确的政策,把应当开发的非耕地、特别是荒地都充分开发出来,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

目前,近期,国家将首次制定围填海规划,并可能从环渤海地区开始试点。青岛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城市,要高度重视国家具体政策的发布,抓住机遇,发挥青岛拥有海岸线长的经济地理优势,力争成为首批试点城市。同时,在坚决贯彻国家《关于严格考核耕地占补平衡有关问题的通知》等六个文件的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国家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方式的调整,发挥专家的咨询作用,提高城市土地配置水平。

(二)进行体制上的综合配套改革,要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为重点。

金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建立半岛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必须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为重点。

(三)进行体制上的综合配套改革,要努力探索生态城市群建设新模式。

世界城市发展潮流表明,生态文明城市是文明的最高境界;现代化城市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建设成生态文明城市。发展生态城市群符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向;符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有效避免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可能产生的对生态环境破坏与不利影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7028.html

更多阅读

散户在现货黄金投资中的风险报酬比 买现货黄金的风险

本文为今年4月份文章,现发在博客与投资者朋友们共享。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原创,有转载者请自觉注明出处!散户在现货黄金投资中的风险报酬比摘要:当前,国内黄金白银市场投资风起云涌,无疑已经是各类投资理财产品的热点。其中,天津贵金属交易

声明:《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 半岛城市群在环渤海经济圈中的发展问题思考》为网友满目逢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