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贸大集、外贸商品与内地零售企业不断接洽的情况下,为寻求更大的合作平台,东莞近500家外贸企业与零售巨头沃尔玛洽谈合作;针对有贴牌生产优势和经验的外贸企业,沃尔玛提出利用外贸企业的生产优势,继续给沃尔玛贴牌生产自有品牌商品,并希望指定第三方代理商进行合作。
中小外贸企业多愿贴牌生产 自有品牌是由零售企业指定供应商生产,贴有零售企业品牌的产品,零售企业从设计、原料、生产到经销进行全程控制,在贴牌零售卖场与其他商品共同销售,低价、品质有保障是其鲜明的特点。 参加东莞洽谈会的沃尔玛相关负责人表示,进入沃尔玛终端销售的外贸转内销企业,可以与沃尔玛深度合作,开发沃尔玛自有品牌,沃尔玛给予企业设计技术支持。记者昨日试图通过当地主办部门联系与会的外贸企业,但是当地政府部门和中小企业局以及外商协会都表示无法提供企业联系方式,最后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同样急需解决内销问题的北京外贸企业。 “按照商家在款式和材质等方面的要求给企业贴牌生产产品是外贸企业的特长,借助沃尔玛等大集团的销售渠道,可以加快产品的传播范围,树立品牌形象。同时,也可以通过商家对产品的要求了解国内市场的特点,为企业转内销积累经验。”生产皮包的北京阿莱克斯公司总经理张建国认为,该公司转做内销,愿尝试采取贴牌生产、独立设计款式等多种渠道扩大销售。一家生产家居用品的企业负责人也认为,为大型企业做贴牌产品或许是试水内销、把握产品设计的好机会。 但从事高端针织品出口的另外一家外贸企业却有不同看法。“如果为企业贴牌生产产品,那么企业这些年积累起来的研发优势就无法体现。”该厂负责人介绍,自己公司设有专门的研发团队,国外买家也都有稳定客源,如果在内贸中照单为企业加工产品,那么生产的产品可能会以中低端为主,内外销会造成生产线不匹配。 沃尔玛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是与厂家合作开发沃尔玛的自有品牌商品,还是外贸企业商品直接进入沃尔玛门店,如果性价比高的话,这些商品有可能进入其全国乃至全球采购平台,供应到沃尔玛各地的门店。 大部分外贸企业希望寻找代理商 沃尔玛与外贸企业进行采购谈判时,希望指定第三方代理商与企业合作。但一些外贸企业表示反对,认为通过第三方代理商会使产品的价格被压低,利润缩减。认为这种模式完全照搬现在的内贸供应模式,产品在各环节加价后,在零售终端的商品价格难以体现优势,商品自然就难有销路。但与上述企业看法不同,大部分北京的外贸企业在转内销过程中倾向于通过代理商、批发商等第三方供应商与零售企业合作。记者从几家家居用品、玻璃器皿、工艺品等外贸企业负责人处了解到,虽然目前他们在与一些商场、超市进行接洽,但由于售后服务、门店销售人员等问题比较繁琐,合作进程较慢。 “如果通过代理商进入国内零售渠道,我们担心的货款结算时间过长的问题就可以通过代理商解决。”一家外贸企业负责人直言,虽然一些企业倾向零售厂家直接到厂家采购,但外贸企业必须以租赁的方式出现,外贸企业不仅担心双方的回款问题,同时还要承担促销员、售后服务等,会带来很大的人力成本压力,如果选择代理商代理,相关问题就会由代理商解决。 外贸内销难以畅通的原因 受国际消费紧缩影响,今年以来外贸企业出口下滑,有关地方政府部门、相关协会积极组织零售企业与外贸企业对接,试图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由于国内外市场特点不同,内外企业联姻并没有向外界想象得那样,一蹴而就。 外贸商品在外贸大集无租金、中间环节等费用,因而表现出极强的“物美价廉”优势受到市场追捧。但一旦进入国内零售渠道必然会增加相关的环节成本,外贸商品价格与国内商品相比就会失去优势,销路成为零售商担心的问题。 低价是目前国内零售渠道主要的竞争手段,选择商品进店时价格必然是商家考虑的最重要因素,选择外贸商品同样也如此。受消费紧缩影响,目前国内的消费水平进入相对更低的阶段,市场对价格也更为敏感。 作为目前仍“存活”的外贸企业,大部分都是有相对优势的外贸生产厂家,这些厂家目前考虑的不仅仅是处理外贸库存产品,更希望利用多年外单生产、研发、设计的优势,在内销市场找到持续发展的出路,相当多的企业还希望在内销市场树立自己的品牌,因此这些厂家在与内销商家合作时,合理的利润空间是不能放弃的。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都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宗旨,赔本的买卖谁都不干。在商品过剩时代,外贸商品内销必然要经历必要的市场磨合。 商报记者 吴文治/文 车亮 顾景盛/摄 焦剑/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