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听课笔记 经济解释听课笔记(8)



声明:本文系本人听张教授讲课时的录音整理,未经张五常教授审阅。

未经张五常教授及主办方金禾经济研究中心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发表、转载或将本文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因研究或学习需要转贴的,也请注明出处,谢谢!

局限的选择 第三讲

张五常

 

下边要讲价格行为,这是在经济学上比较有趣的话题,但是一些英文课本里很少提到。

我把它分为三类,课本里边有两类。第一类叫做受价,price taking。传统来说,这是竞争下的价格,也就是说这条需求曲线不只有一个出售人,是平的,卖多少都可以。

每一个顾客的需求曲线都是向右下倾斜的,市场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倾斜的。但是一个出售者只是市场的很少一部份,因此他面对的需求曲线是平的。他没有什么选择,把价提高一点就没人要,而如果价格降低,就可以无止境地卖,因此他会觉得有个市价,他就照市价出售。

这就是经济学所谓的完全竞争,它里边的分析是很勉强的,也没有什么智慧。一个比较近的例子是黄金,比如说今天金价是多少钱一盎士,你没有理由去卖得比它(市价)高或低。你只能接受这个市场的定价,所以叫做受价。

我的老师提出price taking这个概念,现在大家都这么叫了。

离开这个所谓的完美的竞争市场,出售者面对的需求曲线就是向右下倾斜的,因此他可以把价钱定高,卖少一些;或都降低价格卖多一些。那你就要做出选择,东西是你的,你要去找一个(合适的)价格。

这一点我的老师称之为price searching,我翻译作觅价,因为所谓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不是你真的看得到那条线,但是你可以找到一个合适的价格。

还有一种上次提到的垄断性的价格,市场每一个出售者面对的需求曲线都是向右下倾斜的,那么原则上垄断价格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开一个餐馆,你到什么地方去吃都可以,不是非在你这里吃不可,那么你减价就可以卖多一些。这是一般的行为。

你不要以为垄断行为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所谓垄断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倾斜的,每个人都有这种机会。比如说邓丽君唱歌,她是垄断,她提高价钱,就少些人听;降低价格,就多些人听。

那你唱歌也是有垄断权的,只不过是没人听而已。每个人都有他特殊的垄断。那么就是说垄断的行为,其需求曲线是向右下倾斜的,成本曲线你们不要管他。

你唱歌难听,那你的需求曲线就在横轴下边,是负值。

我的老师说觅价的行为,当年他称为price searching,但是现在的书里不这么叫了,他们叫price making。这些人对市场缺乏认识,是有price making这回事,我翻译作造价,拍卖行做的就是造价。

我一个很出名的画家朋友拍卖画,拍卖前他就约了肯花150万元买画的朋友去出价,不是真价,是假的,只是举牌。他会通知许多朋友,比如张五常,替他在拍卖现场举牌。因为很多人从来没去过拍卖行,他又叫了几十人人去,结果到了拍卖的时候,一下子有几十个人举手,全部是150万,结果被人封了个“举手党”的绰号。

这就是造价,地产商卖房子也是造价,自己宣布已经买了多少层。香港有些地产商,用巴士运人去售楼现场,好象很隆重的样子。我一个朋友公司上市,不关他的事。上市的人叫很多老太婆去隔夜排队,40多块钱买回来,结果跌到2块钱。

有造价,有price making 这回事,但不是书上说的那样。书上说的实际上是price searching。

Price taking是没有趣味的,prcie making很少见,所以今天我主要讲price searching,也就是觅价的行为。

我可以随便找到很多情况,你们是很难解释的。它的有趣之处在于都是真实的情形,只是很怪而已。好象有些饭馆生意不好,他要招徕客人,就推出1块钱一只鸡,这是真的。但1块钱一只鸡显然是亏本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种行为就需要解释。

这种觅价的行为,我做了几十年研究,现在先讲讲这个玉器市场的问题,这是个比较重要的问题。玉是在缅甸出产的,因为玉是独石,不是从矿里开出来的,而是一块块的。它都是包在一块块的石头里,从外表看不出里边的玉质怎样。里边的玉质好不好很难估计,你到香港市场上去买玉石原价,都是要议价的,但是他们不会先切开,而只是在石皮上开点水口。有时磨一块,有时磨两块,有时磨三几块,让你去猜。

商人在缅甸买原石回来的时候,一次买很多,然后在上边磨一些水口,就拿出去卖。买的人当然都是专家,在灯光底下看来看去,看得准的可靠性是很低的。有的人看得准一些,有的就没那么准。有的玉质好的,它里边会有一条绿色的筋。如果真是顶级的货色,一块能卖几百万。

你买的时候,无论是在市场里买,还是在拍卖行买,都是不切开的。他讨价还价不给外人知道,在一间房里有很多篮子,每个篮里有两三块石头。一张四方桌,1.5米乘1.5米,把篮子放在桌上,这时买家早都看过了。他请一个专家,专家拿个毛巾把手盖上,跟每个人在毛巾下握手,很快,每一次握手对方就在毛巾底下出价。专家可以把每个人的出价记住。

玉主躲在后边,专家握完手后,退回去跟玉主也握一下手,告诉他最高出价是多少。然后再回来,再握手,第二次他就会说高些高些,然后再跟卖主握手,再回来,通常要做三四次,如果玉主不满意,他就不卖,如果满意,一叫你的名字,你就一定要按照你报的价格买下玉石。

通常卖完石头后,大家会例行公事的去吃饭,见者有份,你不一定要买,只要来了就有人请客。有个数学家阿罗,也是经济学家,很出名的。非常小孩气,一直要我教他怎么在毛巾下握手谈价,因为他知道我知道。

你要研究怎么看玉石,从水口猜到里边是怎样的,能猜到四五成的人都要二十年以上的功夫。所以玉石市场的知识都是家传的,我们外人看不懂。

那为什么不切开呢?切开不就真相大白了吗?为什么要搞那么复杂?

有人说切开会损伤里边的玉石,那可以磨开呀,把皮磨掉没什么关系,看中的机会也高很多。这个答案我做了三个月研究,其实很简单:那些人(这么做)是为了隐瞒信息。

我的家族研究某种玉,家传几十年的经验,我为什么要告诉你?而我去参加拍卖的时候,你知道我是专家,我出多少价你都会跟着我,所以我要把手盖起来,不让你们知道我的出价。

所有人都要隐瞒信息,卖主开点水口给你看,他会选最好的部份,把最好的玉质那块磨开给你看。他是要由专家来指点在哪儿开水口的,这种专家很值钱,指一个地方要几万块钱的。

开完以后不好,就要再开第二个。如果一个水口开不好,那块石头的价格会跌百分之八九十。所以建议你开水口那个专家是很值钱的,如果他指点得好,你一开,那块石头可能价钱会上升好几倍。

所以卖主开水口,就是为了只把最好的那一点点给你看;买的那个当然也知道,因为是要买回去做手琢,还是做戒指面,都要不同的玉石,也是不同专家看的。

买的人知道他要开什么价,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在价格上就会有分歧,导致价格没法谈。曾经有一个大陆来的朋友拿了块玉给我,他那块玉已经开了几十个口,看起来很漂亮,我带个专家过来,问他这块玉怎么样。他说你千万不要买,你块玉是不行的,结果我就没敢买。

还有一次,一年多前我到郑州看到一块玉,是一个戒面和一个挂件,两件都是好的。也就是说我认为是好的,我不是专家,但我在玉石市场也研究了几十年,那次我就赚钱了。因为我买回来给玉石专家看,他一看整个人跳起来。我买的时候那个挂件好象是十几万,那个戒面是8万元,但是这个专家一看就说,那个挂件三件也换不了一个这个戒面,所以很难看的。他是几十年经验,一拿上手就知道我这个8万块的戒面,应该值五六十万,因为他是看惯了的。

这些人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学,学了以后利用知识去赚钱,所以尽可能不让别人知道。他买回来切个口,只要有钱赚,他就不再多开了。所以这个市场竞争,并不一定会减低交易费用,在某种情况下是会增加交易费用的。

现在我再来谈谈价格分歧,price discrimination,国内翻译成价格歧视不对,没什么可歧视的。

价格分歧是大题目,有的现象是不是价格分歧很难看出来,大家以为是,其实不是。价格分歧就是说同样的物品,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市场而以不同价格出售,这是好几个经济学家提出来的,到鲁滨逊夫人就已成定局,接着是斯蒂格勒加以推广。

你们如果读过经济学本科就会知道,书上的解释是说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市场,它的需求弹性是不一样的。

这种分析任何课本都有,我不再讲了,这里只是谈谈问题。这种解释逻辑上是这样的,你的需求弹性不同,可能引起价格分歧。但你不需要解释,有更好的解释。

什么叫做价格分歧?斯蒂格勒曾经闹过一个很大笑话,这是真事。他思考敏捷是出了名的,智商爆棚,有一天他在课堂里讲课,他是价格分歧的专家。其实在美国,任何一个市场里的小孩子都比他厉害,但他是专家。

他在课堂上就说,不可能找到这样的物品,它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市场里是卖两种价钱的。他觉得自己很明白这个世界,结果课堂后边有个芝加哥大学的学生举手,说就在外边的电影院里,同一场电影,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它的票价上就写明:成人2块5,学生1块5。这件事搞得斯蒂格勒很尴尬。

这个价格分歧不是那么容易的,在20多年前我在香港年宵市场,带着学生在街头卖桔子,后来我就写成《卖桔者言》,同样的桔子,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价格是不同的。有的不知道的人给高价,比如年三十晚上,时间转变很重要。某一个时间都很多人买,有时又很安静,过了12点很多人以为有便宜货买,又出来抢购。

我找了四个学生分开卖,每个人都说谎,教他们讲价,你开价怎么开,另外一个如果比你好你怎么讲,然后学生们分开各自为阵。我卖了两三年,第一年输精光,因为下大雨,桔子掉了很多;第二年刚赚到送朋友的桔树钱。

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场地,价格可以从一百到三百块不同。我们无从考究那些买桔子的人需求弹性是怎样的,有的人不讲价,付了钱就走;有的会在市场里问一大圈再来找你。所以价格分歧很大,这不一定跟需求弹性有关。

很多情况人家以为是价格分歧,其实不是。你去吃晚饭,餐馆给张赠券,50块钱,一人一张。第一个人不见了那张赚券,他回来吃的时候就要多给50块钱,这是不是价格分歧?不是价格分歧。因为价格是相同的,你不见了是你的事。

我的老师阿尔钦说,信用卡是价格分歧,你刷卡他也刷卡,有的人到了期限才还钱,有的人过两天就还钱(因此利息不同),他说在利息上早还的人利息吃亏了,因此是价格分歧。其实这不是价格分歧,因为没有人逼你早还钱,大家都是那么多利息。

你买个苹果5块,他买个苹果也是5块。你买回来吃了十口,那每口的价格是5毛钱;另一个人买回来只吃了五口,每口价格是一块钱,是不是价格分歧?也不是价格分歧。因为大家都是5块钱买回来的。

很多人就搞不清楚,这种错误是很普遍的,很多人以为捆绑销售是价格分歧。捆绑销售的理论是戴维德提出来的,我记得20年前,他问我对他的理论有什么看法。我说你对度量的解释是天才之笔,但是价格分歧是错的,他同意。戴维德很喜欢我的经济学,我的经济学是从他那里学来的。

30年代IBM的电脑是很大的,它不卖的,只出租,他收月租,然后负责维修保养;那时的电脑资料也不是存在光盘上,而是存在纸卡上。(解释纸卡用法),30年代IBM租电脑的时候,一定要你买他的纸卡,否则就不租给你。

那些纸卡是谁都能做的,但电脑是IBM的专利。IBM就说租机器就一定要买他的纸卡,他的纸卡比其他供应商的要贵,这就引起一件很大的反托拉斯案。有人就告他将电脑的专利垄断权推到了纸卡上,而纸卡本来是没有垄断权的。

它被政府起诉,20年后才输掉这个官司。当时在芝加哥,戴维德认为,我也同意,把这个垄断权延伸到其他产品上是不可能的。但问题是IBM为什么要指定买它的纸卡?当时芝加哥学派的解释就是价格分歧。

当时戴维德的解释是,你买他的纸卡,他才可以知道你使用电脑的频繁程度。你买得多我就知道机器用得多,买得少就知道你用得少。戴维德是指,IBM用纸卡销售量来度量机器使用的频密度,我认为这是天才之见。

但跟着他就错了,他说为什么要度量?是因为价格分歧。他的解释莫名其妙,他说你租一部机器他收你一个月租金,都是这么多钱。但是你用得多的时候,因为IBM的纸卡比外边贵,因此用得多的人相当于租金就高了,用得少的人租金就低一些,他说这是价格分歧。

这个解释并不是没有道理,但我认为是错的。因为每个人租机器的租金是一样的;而买纸卡的价格也是一样的,没有分歧,只是加起来才有分歧。这就象吃苹果一样,吃5口和吃10口,不能算分歧。

IBM输了这场官司,如果他们请我做顾问就不会输了。我看他审判的过程,他的解释是这是为了保密。因为当时IBM的机器刚出来时,他们不给别人修理,只能自己修理,一是怕弄坏机器;二是怕别人知道机器的秘密。所以他要包维修。

但问题是,他维修时是卖一个固定价格的维修合约给用户。用得多的也是这么多钱,用得少的也是这么多钱。所以他要在卡在赚回一部份维修费,用得多的就多赚些,用得少的就少赚点。这就等于是一个维修的保证书,一张卡本来卖1毛,但我卖1毛5,那多出的5分钱就是维修费。

我不明白IBM为什么会突然间输了这么多钱,他为什么不在法庭上说出这个理由?还是有什么其他问题?

这就是捆绑销售最有名的例子。在50年代有很多这类案例,比如说有的鞋子要系鞋带,鞋带洞的铁圈也是一种捆绑。

第二种捆绑,也是芝加哥发明的,所以说芝加哥学派出名很特别,你说它维护自由市场也不算突出,因为有其他学派比它更维护自由市场。唯一芝加哥学派的独到之处,就是捆绑销售理论都是从它来的。

第二种叫全线逼销,是很过瘾的。这也是戴维德先提出来的理论,他写了一篇文章,也是全盘错的。全线逼销在外边是看不到的,只有出厂商或批发商跟零售商之间有这种关系。

比如你开间大五金铺,你去批发钉子。钉子批发商跟你说,你光买钉子我不卖,除非你一起买铁丝。有一个固定的比例,比如一吨铁钉配两吨铁丝。这就是全线逼销。比如你去买照相机,相机铺老板说这个相机卖得很好,你要买可以,但得一起买多少个胶卷。

传统上对全线逼销(full-line forcing)解释就是榨取消费者盈余。芝加哥学派是这么解释的,就象会员费,你要(在俱乐部)买杯咖啡,就要先买卡,不买卡就不卖咖啡给你。这就榨取多些买咖啡者的消费者盈余。

这是错的。1975年我在香港一家商店里,他是卖名牌首饰的,卡地亚。它的打火机是很名贵的,真金的,很重。还有一个是银做的。一金一银要卖好几万块钱。

我坐在那儿时有人来投诉,说批发商不肯单独让他选卖金还是卖银,规定一定要两只一起买,否则就不卖。

我一听当场跳了起来,立刻就找到了全线逼销的解释。芝加哥学派不理解,全线逼销不是商店跟顾客之间的销售,而是批发商逼零售商一定要买一对。当时我突然就想起来,因为当时金价升得很快,所有的零售商都要进金打火机,没人买银的。

那批发商怎么办呢?因为打火机的价格本来就是我订的价,金的比银的贵。理想状态是有人买金的,也有人买银的。

但突然之间大家都要买金的,那他就知道金价上升,金的打火机要提价,但是涨多少价他不知道。如果他打电话问零售商,金的是不是很好卖,人家肯定会跟他说不好卖。他说我要涨价了,你进多少,回答的零售商就会说我都没钱赚了,你还涨价。

但批发商自己知道金的卖得快,没人要银的,而他一下又不知道金的应该提价提多少,银的该减价减多少,所以他就逼零售商捆绑进货,把金火机的价格拖下来。过段时间以后,他慢慢就会知道金银各卖多少(也就不用逼销了),所以这种全线逼销是不会持久的。

香港卖相机有个很热卖的镜头,突然零售商都要进这个镜头,批发商也不知道该涨多少价,就把它跟其他滞销货品捆绑在一起卖。

这种全线逼销永远是批发或生产商与零售之间的销售模式。零售商拿回两个打火机,他会把它们拆开卖,因为他跟顾客有直接的交易,他对价格变化掌握得更快。但批发商不知道,因为他不能跟顾客直接打交道,所以他就逼零售商一起买,让零售商到市场上去自己定价。

这样的情况,在50年代的香港,因为韩战、禁运,尼康相机比较稀缺,如果你去买尼康的时候,批发商就会要你买一顿其他的垃圾。

零售商对市价变化知道得比批发商或生产商都清楚,但他不会告诉他们,因为怕他们涨价。你不告诉我价格,我只好逼你,这就是全线逼销。这不是榨取消费者盈余,而是价格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这些价格的行为,例子可以举之不尽。市场的现象你要自己去看。过去曾经有人说张五常放弃学术,去卖古董赚钱。但你要知道市场的运作,当然要去那些信息费用高的地方。

 

最复杂的问题就是,1963年我向我的老师提出来的,35年以后我才找到答案。这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市场上有讨价还价的现象。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个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我想了几十年呢?因为垄断的产品(定价),缺乏学术价值。讨价还价的行为你们当然明白啦,但是中国人最清楚,外国人不清楚,外国人再厉害他们对讨价还价的行为了解还是很少。

我在香港看到有一条街,都是卖同样东西的,个个都讲价。有很多有竞争的市场,你去看看是不讲价的,比如餐馆,你压低他的价格他就给你差一点的菜吃。

整条街都卖差不多的东西,竞争激烈,而在讲价的情况下,价格会相差很大。为什么要讲价呢?

我记得1963年的时候向老师阿尔钦提出这个问题,他一开始是不相信的,他不相信的。后来他相信了,但怎么解释呢?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呢?

我说过,如果是一项有专利性的产品,它要讲价是很奇怪的。只有摆名是竞争性的产品(才会出现讲价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你去吃东西不讲价,那个容易明白,你讲了价他给些垃圾你吃怎么办?但为什么会有讲价情况?

终于我解释到了,我看到一个现象。一条街上,如果大家都卖差不多东西的,那就会讲价。一件东西我开价10块钱,可能3块钱就卖出去了。我这个东西的成本是两块钱回来的,加上租金和人工,如果不讲价的话,我只做这个生意平均要5块钱才能回本。

那我为什么不开价5块,不二价呢?因为隔壁那家卖4块,或者卖3块钱。那么我开价10块钱,有些卖7块,有些卖5块,平均我会有5块收入。为什么我不只卖5块钱呢?因为如果其他人卖低于5块的话,第一个关门的就是我。

那我为什么不卖4块?卖4块还是有人可能卖得更便宜。总有一个数,比如说3块5,这个数字定了以后,如果人人都照这个价钱(卖),会有很多商店会因此而关门。而不关门的人生意会比以前好,也就是说市场上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商店,这是第一个结论。

这种有竞争性的讨价还价行为,是因为商店开得太多了,这是肯定的。那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呢?是因为有讨价还价的行为,才出现太多商店;还是因为商店本来太多,所以出现讨价还价的行为呢?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因为一般的顾客是根据价钱来衡量商品的质量,如果你开价够高,他会认为商品的质量好一些,你开价太低他反而不喜欢。所以你开价太高或太低都会吓走顾客,你开得太低他会认为是假货,这是市场里的普遍现象。

在一般开店的人来说,首先要吸引了顾客的兴趣,他才会跟你讲价,如果你开个价,他可能掉头就走,你开另一个价,他可能就不走了。所以你开这个价是要很精明的,我听那些商店老板说,比如说手表店,那些售货员都很有经验,他看一个人进来,就知道大概什么价位能吸引他。

通常是在某一个价位上顾客会有信心,再高他就可能买不起了;但如果太低,他又会怀疑是假的。有一个人进来,他就要试试看,每个人的信息不同,这样形成之后,同样商品的市场,它的商店数量会更多。

不是因为商店太多而出现讨价还价,而是因为讨价还价而出现更多的商店。这种情况下,商店商品的平均售价是会高过不二价的商店,因此不二价的商店数量会减少。

你到香港去买首饰或手表,常常会看到商品上挂着一个小牌子,牌子上写着两句唐诗,五言唐诗,比如“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这几个字的字头是代表数字的,比如说床是1,前是2,明是3,月是4,光是5。1到10都在里边了,你问售货员时,他一看这个牌子,心里就知道,这个数字就是老板指定的最低售价。他看着这个底价,比如说350块,跟顾客讨价还价。

所以你到一些高档零售商去买手表或者首饰,会发现每个售货员都去看那些文字。如果过一段客人猜到诗里的数字,那他就换另外一首诗。

让我跳一下,讲另外一篇文章。这篇出名的文章是阿尔钦写的,是在1959还是1960年,也是错的。是篇好文章,好文章错不要紧,关键是过不过瘾。

阿尔钦的文章是错的,他说为什么那些生产商要划一个统一的价钱,不让零售商卖低于这个价钱,在市场上有这种事情发生的。阿尔钦的解释,文章的题目就是“Why Should Manufacturers Want Fair Trade?”,Fair Trade是公平交易署,是美国自己一个管制价格的机构,就是规定一些商品价格不能变。

为什么制造商或批发商要管这些呢?他的答案是“示范”。怎么示范呢?比如说吸尘器,我新出的吸尘器是名牌,我给零售商卖,但不准你减价。我批发给你1000元,一定要你卖2000,不能减价。你说我要赚少点都不行。

他的解释就是说,厂家是要你推销吸尘器,你要花很多时间解释我的吸尘器为什么好,我要你慢慢详细解释,你才能赚到这个钱,如果你降价买掉,就没有心情解释我的产品好在什么地方了。

他的文章不是没有道理,有了这个思想之后,可以推到不同领域。你们要仔细看。

这是阿尔钦生平里最好的文章,但我认为是错的。大概在70年代,香港的名牌手表是定死价格不许卖少的。现在还是这样,但管得不是那么严了。

 幼儿园听课笔记 经济解释听课笔记(8)

而在香港的例子里,不是阿尔钦说的那样,批发商或者生产商坚持要卖什么价。而是零售商向批发商说,是他们要求批发商监管,不要让大家互相降价。监管人虽然是批发商,但需求的客户不一定是批发商本人,在香港要求批发商这么做的,就是零售商。

现在劳力士手表可以降一点价,降得不多。但士很多手表开价几万,几千块就可以买到。但劳力士就很少。而在70年代,手表零售商偷偷减价的行为也是不足为奇的。

今天就到此为止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7090.html

更多阅读

第二宇宙速度 《宇宙大智慧》笔记(二)

宇宙中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是:因+缘=果。因此,1所有事物都有三个层面:果(现象)缘(中介)因(本质);2任何一个问题都有三种解决之道:解决果,解决缘,解决因。解决果最快,但是暂时的;解决缘慢些,但长久;解决因最慢最不易最要智慧,但才能彻底。  爱因斯坦

《魔鬼营销》连载(8):奥运史上最昂贵的“离婚”

系列专题:《魔鬼营销》离婚经济学   奥运史上最昂贵的离婚,是柯达与奥运会的百年姻缘一朝分手。   自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雅典举行,柯达就成为了奥运会的赞助商,到北京奥运会,柯达与奥运相伴走过了112年。1986年国际奥委

销售火爆 太阳能企业火爆销售制胜系统(8)

系列专题:太阳能企业火爆销售制胜系统通过《太阳能企业火爆销售制胜系统(7)》文章的分析,我们知道了太阳能企业和经销商所操作的众多营销活动的失败原因是什么。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放下包袱,全力以赴地来展开大型主题营销活动,一次性

你不是别人 培训不是为别人,是给自己(8)

  可选机构:四叶草心灵成长工作室(北京)     拼布艺术  拼布的意思是按自己的设计,通过一定工艺把布料进行裁剪组合,缝制成各种极具表现力的作品。最早出现在欧洲,是有钱有闲又赶时髦的贵妇人的“无声宠物”。手下一针一线之间,是

声明:《幼儿园听课笔记 经济解释听课笔记(8)》为网友西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