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5月4日,奥运圣火开始了在中国大陆传递,围绕火炬传递,我们看到了可口可乐、三星和联想等三个奥运火炬传递合作伙伴的营销推广活动,同时也看到蒙牛、李宁等非奥运合作伙伴巧妙地借助奥运平台来实现品牌想象力的扩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为中国酒类品牌提供了一个展示品牌价值观念的良好平台。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和长城葡萄酒作为北京奥运的产品供应商,当然可以利用奥运平台来提升品牌、扩大销量,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具有相应的营销敏感度来将奥运营销资源最大化。如果仅仅停留在口号的宣讲上,那么只是属于粗浅层次的奥运营销,因为企业可能不能抓住奥运精神与品牌内涵相通的共鸣点,所以不能开展相应的深层次营销。对于已经获得奥运各个层级合作资格的商业品牌,获得称号其实只是第一步。有一种说法,为获得奥运赞助商等身份识别每花1元钱,企业的后续投入要增加5元,可以说奥运营销对于合作品牌来讲也是一场巨大的挑战,不仅仅是资金的挑战,更是营销水平的挑战。因此,不能简单的认为奥运合作品牌就能够利用奥运这一体育事件充分营销自己的品牌,也不能否认非奥运合作品牌就没有营销机会。就拿奥运火炬国内传递来讲,包括奥运合作品牌在内的所有中国酒类品牌都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支持奥运、营销品牌。如果说奥运营销在国外市场的开展对于我们来讲很遥远,并不现实的话,那么离我们越来越近的奥运会,在国内阶段,中国酒类品牌也即将拥有丰富的营销机会和资源。奥运营销,希望我们酒类品牌不仅仅是旁观者,更需要我们积极参与其中,让品牌在奥运的舞台上飞扬。北京奥运,奥运营销,对于酒类品牌来讲,遥不遥远?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也是审视中国酒类品牌的营销敏感度和操作水平的自我评估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