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管理:让工作变轻松



2008年4月和10月,由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主办的英国艺术管理项目发展工作坊和高端论坛在上海举行,我有幸参加,并在与英国艺术管理学者和从业者的交流中,切实地感受到英伦三岛在艺术管理理念和交流沟通方面与我们存在的诸多不同,从管理学角度考量,这其中主要体现在其工作方式与工作心态上。

在我所参加的交流与讨论活动中,我从各方面感受到了英国艺术管理从业者在非营利演出项目和非营利剧场中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具体地说,也就是艺术管理中的轻松与愉悦的心态。这不仅是一种管理理念,更源于一种生活方式下产生的工作方式,并且英国的历史和经验证明,这种工作方式运用在艺术创作的管理与运营中,尤为合适。

 艺术管理:让工作变轻松

一、什么成就心态

英国非盈利性艺术机构艺术管理者的工作心态与工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独特的艺术创作环境,具体地说,也就是泾渭分明的盈利与非盈利艺术组织。在英国,商业性艺术机构和非盈利性艺术机构的生存方式截然不同。虽然表演艺术从业人员可能穿梭于盈利或者非盈利项目中,但是相对独立存在的两个完整的体系模式却是各自独立运行的。造成盈利与非盈利两个艺术组织运营体系的巨大差别,其根本原因是资本运行方式的本质性差别。

以伦敦西区为代表的商业剧院团是英国商业演出的龙头,这些剧院团几乎无法得到政府的支持,他们的运营完全依赖商业演出的市场运作。这些演出机构的资本运行以商业投资为起点,经过项目策划、预算、市场推广、项目执行以及票房收入等诸多商业环节完成资本循环,这其中,更有一个被各家机构奉为商业机密的风险评估与监测系统的严密运行,以保障资本的整体营收。商业机构也会使用各种手段,包括降低成本、分摊成本、捆绑销售等等方式保障其资本得利。这个商业体系的严密运行,使得伦敦西区成为仅次于百老汇的世界性商业演出重地。尽管如此,面临着残酷的市场竞争和高额的成本压力,使得以伦敦西区为代表的英国商业表演艺术体系的运营在近几年越发艰难。

aihuau.com

在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商业运营之外,英国存在着更为广泛的非盈利艺术机构,我所直接接触的英国艺术管理者,正是来自于这个广泛群体。英国的非营利性艺术机构的主要运营资金,来源于国家或者地方政府、大小各异的艺术基金以及被他们称之为天使(Angel)的商业或者个人投资或赞助。与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拨款和政府基金支持的艺术项目不同,上述资本所支持的艺术项目具有更为实在的公益性、福利性与艺术性。

资金来源的不同,决定了组织机构的社会功能不同,也决定了组织机构和项目运营方式的不同,也决定了其工作方式、工作心态的差别。这些差别十分丰富而有趣,本文希望在此着重强调其工作中轻松与愉悦的工作心态。

二、引导式互动——愉悦的工作氛围

在此之前一年的时间里,我先后曾与十几位英国艺术管理者有过深入的接触。在正式的交流互动和私下的酒吧聊天中,我始终能感受到这些相隔千里的艺术管理者由内而外所散发的愉悦与轻松。事实证明,在艺术管理这个特殊的管理学领域中,剑拔弩张的紧张和压力很容易适得其反。

通过与英国艺术管理者的进一步交流和研究,我特别希望在此指出:英国式的愉悦的工作氛围和轻松的职业心态,与国内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并十分值得借鉴。

愉悦的工作氛围不是英国人与生俱来的,它是通过各种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手段,在保证无障碍的沟通和认同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出的一种积极的工作默契。在这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手段是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2008年4月的艺术管理工作坊中典型的引导式互动,正好可以让我们明白形成这种愉悦的工作氛围的方法。

在此次工作坊的第一天,为了打破初次见面的拘谨和腼腆,迅速为工作坊形成愉悦的工作氛围,与会英国艺术管理者使用了这样的游戏手段:在整个场地中,工作坊的30名参与者围坐一圈,和通常的工作坊类似,为了方便今后五天的沟通交流,每个人都需要完整地介绍自己,包括姓名、职业、工作历史和自己的兴趣爱好等等,而与众不同之处出现在介绍完毕时。在包括几位英国人在内的所有参与者结束介绍时,我们每人被分发到一份表格,表格分两列,左列列有诸如有亲生兄弟姐妹的人、从业不到两年的人、从业超过五年的人、从没看过芭蕾舞演出的人等等对于一个人各个生活、工作、教育背景等方面的判断性语句,右列则为签名栏,整张表格要求在参与工作坊的30个人中,找出具备这些特征的人,然后请他们在签名栏中签名,每栏中必须有两个签名。

通过完成这次任务,30个人之间完成了一次寒暄、交流、了解继而熟悉的过程。事实证明,这种主动通过某种方式促进团队人员交流和合作的方法非常奏效,它使整个团队在初识的第一天就建立了某种熟悉和信任,并对此后的交流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形成这种愉悦的工作氛围的各种“小花招”,在英国艺术管理者看来非常重要并且屡试不爽,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国内管理者最为看重的“开会”。这种愉悦的工作氛围从管理理念上,应该对国内的艺术管理团队工作产生一些有益的启发。

三、允许失败的精神——轻松的职业心态

在前后一年的时间里,我所接触的英国人艺术管理从业者都供职于非盈利性演出机构或非营利性艺术项目,也就是说,他们的项目资金多来自政府基金和非商业资助,而由此产生的职业心态,就与商业项目发展截然不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允许失败”。

可以用一位英国人的原话,来描述他对艺术创作中的失败的理解:“事实上它是成功的,因为我(作为一个制作人)只花了5000镑就知道了这么做(指艺术家创作的探索)是行不通的。”“艺术创作当然是有风险的,谁都不能保证它会奏效,我们拿到得基金支持就是用来做这种尝试的。”

这个描述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作为非营利性演出项目制作人的职业心态的:第一,作为非营利性演出制作人,政府基金的投入本身就是被用来进行尝试,并且,尝试本身不论成功或是失败都是有意义的。第二,作为非盈利性尝试探索,是否盈利,换句话说也就是钱,并不可能成为衡量成功与失败的标准,并且,没有一种有效的利益评价体系来衡量非营利性项目是成功抑或失败。而事实上,如果我们使用了以票房为标准的评价方法,用成功和失败来评价非盈利性演出,这本身就是不合时宜的。关于这一点,甚至可以将其推向极端,即一次非营利性的艺术尝试,不论在观众和理论界中“是否奏效”,它都是一次成功的项目。

将这种允许失败的职业心态推广到校园创作和演出,独立戏剧制作乃至商业戏剧演出,也不失为一种可取的职业心态。在商业项目运营中,面对瞬息万变几乎没有固定规律可循的艺术市场,如果艺术管理者急功近利,快马加鞭,也许情况会变得非常复杂,而坦然宽容地面对客观现实,说不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毕竟,艺术创作是人的创作,人的心态和工作环境对人的行为可能产生巨大影响。

另外,这里需要客观地指出,商业演出项目发展也是允许失败的,只不过其视角与非盈利性演出项目全然不同。商业演出将项目失败纳入到了风险管理的范畴中,用各种商业手段抵御这种风险。这与“允许失败”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面对艺术创作风险的解决之道和职业心态,而这种职业心态在商业演出氛围如此浓厚,艺术家被迫浮躁的中国社会现实下,就非常具有启发性。

四、不仅是轻松和愉悦——从点到面培育艺术作品

轻松的职业心态与愉悦的工作氛围并不意味着散漫与放任,它只是一种有效的艺术管理方式。在这种工作方式下,英国艺术管理者依然保持着一套完整的工作方式。以伦敦巴特西艺术剧院为例,以轻松的职业心态与愉悦的工作氛围为基础,剧院团队在多年的愉悦的合作中,逐渐形成一整套项目培育的流程。简单地说,这个项目培育的全过程就是一个从点到面的阶段性创意筛选过程。

一个演出项目通常由一个非常小的“点子”(idea,通常翻译为创意)萌发,通过不同阶段的培育和发展,最终成为一个足以完成巡演任务的大型项目。然而需要培育一个大型项目单靠一个点子是不够的,一次尝试是不够的,必须通过一整套项目培养的方法来完成一个大型项目的培育和发展。

项目发展的整体过程被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创意之夜、创意表演、首演、项目运行和巡演。在创意之夜,剧院会举行开放式的晚餐会,并广泛邀请制作人、导演、剧作者参加,在这个晚餐会上,参与者可以交流成型的或者不成熟的由“点子”形成的五至十分钟的表演,评价这些创意和表演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点子”,这些新的点子可能是某个“点子”的延伸,可能是某几个“点子”的组合,也可能是通过外界灵感激发产生产全新的创意。总之,在这个创意之夜中,剧院期望产生至少20个可供发展和使用的创意。

在创意表演之前,剧院将对小规模投资这二十个创意,期待导演们在几个月中将五至十分钟的表演发展成半小时左右的表演。这些表演将会被集中安排在某几天进行内部演出,剧院将邀请制作人和导演对这些创意表演进行评价,根据总体评价和制作人、导演的判断,剧院将最多保留二十个创意表演中的十个,并进行追加投入。与此同时,剧院也会根据自身资源配置的情况,为保留下来的创意表演提供资源,包括职业制作人、演出排练场等等,并期望这些创意表演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逐渐成长为完整的演出。

首演是这些被发展的创意表演首次小范围与观众见面,演出可能被安排在某个排练场或者小剧场,观众可能被控制在几十人以内。这次演出的主要目的在于与观众的交流,并以此为基础判断这个演出是否具有市场反应,是否值得继续投入并制作成为在伦敦公开演出的剧目。

在这次首演之后,剧院会保留三至四台演出,并继续追加投资制作成完整的演出,在伦敦范围内进行演出。项目发展至此,已经完成了从众多“点子”变成完整演出的全过程,并且经过几次这样的过程后,剧院手中已经拥有不少成熟的演出,在此基础上的下一步就是在这些演出项目中,选择适合的项目推向巡演。这个从“点子”到巡演的整个项目发展过程可能长至三年以上。

以上这一整套项目发展方法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是阶段性项目淘汰机制,也就是说从众多的“点子”中,通过一整套发展,分阶段的发现问题,逐步淘汰,并最终形成可公开演出的项目。这与常见的广泛挑选成熟剧本再制作演出的观念有明显差异,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分阶段逐步将“点子”逐渐按照演出规律培养为成熟演出。其二是,在淘汰不成熟项目的同时,控制了整体的项目风险。在项目发展的过程中,剧院分批将资金投入大量有潜力的演出雏形,并在每个阶段停止对不合适或者失去潜力与价值的项目停止投入。这种项目发展方式的典型效果就是以少量资金进行最大化的探索尝试,并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及时终止项目,以求以最低成本,最大视野制作出适合市场的演出项目。

轻松的职业心态对于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是有意义的,这与团队的商业属性或者非营利属性无关,而更多的是一种职业态度,甚至是一种生活态度。愉悦的工作氛围更是任何工作团队精诚合作的基础,艺术创作不仅需要有条不紊的规划,同时也需要愉悦的群体参与。更重要的是,愉悦的工作氛围需要诸多微妙的“花招”来引导,如何发明并且使用这些“花招”,这是摆在艺术管理者面前的一道有趣的难题。

只是中国的艺术管理者面临着与英国同行完全不同的更为复杂和艰辛的行业环境,而本文所述的英国非营利性机构艺术管理者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心态,又有着其独特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不知英国的这些经验价值几何,又将会在多大程度上对国内的艺术管理理念和执行形成借鉴意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7357.html

更多阅读

员工管理:让员工明白为谁工作

     2009年7月9日,富士康员工孙丹勇在从生产线拿到iPhone,清点数量后暂存。2009年7月10日,取机台的人来,孙丹勇打开纸箱让他们确认数量,孙有事不在场,回来后发现少一台,孙怀疑机台丢在产线,但没能找到。  2009年7月13日下班时,孙丹勇

细节管理:让企业尽善尽美!

     社会上流行一个词叫“差不多”。当你问某公司老板今年发展怎么样?他回答差不多。再问公司管理的怎么样?还是差不多。年终总结怎么样?差不多。来年计划怎么样?差不多。发展目标确定了吗?差不多。工作做的怎么样?差不多。对象谈的

人力资源管理:委派工作的十种方法

 有些管理者认为他们很擅长委派工作,他们将所有日常垃圾工作和责任一股脑的委派给了下属。这样的做法更能让管理者而不是让团队感到高兴。有效的工作委派能够提高老板和团队的业绩,但是它需要勇气,纪律和自我意识的支持。   1.了解

人才战略管理:让合适人做合适的决策

  不管在哪个组织中,重新分配决策权都是一项充满争议和组织权力争斗的困难任务。  好的决策不会自然而然地出现,而须依靠科学方法才能实现。  企业让谁做某些决策,会在日常工作成效及业绩两方面对其经营产生深远的影响。  

声明:《艺术管理:让工作变轻松》为网友矛盾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