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说明:
1. 从1988年开始进入大陆,怀着对传感器、中医应用器材等研发情况的了解,开始对一个即陌生又好奇幅员辽阔的大陆开始人生的另一阶段的旅程。在历经七年的碰碰撞撞后,兴起创设以推动两岸技术合作为唯一功能的非营利组织,期望借由它的设立能带动更多互动的良性交流与合作。2. 除了我个人的兴趣之外,更多是来自于热衷探索不易解开的问题,但也不是距离所学甚远的未知科学习题,而且我又有某种程度杂学而不易腻的本领,都是创设此专业组织要因。但是如何被社会及企业接受和应用,是后续的重要关键。3. 在1996年底创立此促进会,除了时任国民党籍立法委员刘盛良理事长及远雄集团董事长赵藤雄常务理事的鼎力支持外,也适时的掌握在此范畴甚少有其它社团专责推动而取得较丰富的支持资源,同时在执行政府的委托项目时,也得到大陆协作方北京国际技术贸易协会魏国会长的热心指导与引导,尤其是较为特殊背景的台湾人进行较敏感的课题,确实是一大挑战。这些工作经验的累积都非一般公司或集团所愿意及有能力去投入,但它确是掌握在大陆进行非常态性工作的准则与更是突破现状运作所必须的能量。观点:1. 两岸有相同的语言但也存在不等差距的思维模式,从技术合作中影响最大应是“认知价值观”的问题,同时它又存在难以区分是优或缺,尤其年纪越高专业能力越强者更是如此,这是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因为这些人才应是台湾未来研发转型的有利资源。2. 在政策法规的解读,长期工作中为解开一个字或一个词,经常会得到许多不一致的说法,甚至是大陆主事的官员,当然最佳的答案就是将法规起草人给找出来,才能得到真正的答案,当然这也是自我训练在大陆工作经验的桃战也是机遇。3. 台湾绝对是全世界最能了解并理解大陆言词者,这应是不会被否认的事实,先进的欧、美、日等国家是法治先行者更是工作与投资行为的规范准则, 在大陆又不得不倚赖翻译的解析,但我也发现大陆的法规含有甚多在时空背景及认知思维等不同的因素下,译者是否有能力从文字的解读而达到其意,确实是值得探讨,当然还有一些是中文式英译的法规,就更容易有误导的问题了。4. 台湾担负大陆与国际间产业与服务业的桥梁,绝对是天经地义,但如何被认同而被接受是得靠真本事,期望多结合各领域的两岸专业人士共同携手合作共创机会,因为不少的症结要解开可要通过许多的事例不断的推才能厘清并理顺而完善,此事已有太多的经验了。问题:1. 大陆是有法律也是往“依法治国”的大方向而行,但时至今日还是经常有被当成“仅作参考”的感觉,这是知识产权移转很致命的问题。2. 除了技术进出口的法治规范外,还有税务、外汇、智财等一箩框的事,而且更有流程不可逆又行政救济相对较不成熟的环境下,对于“关系就是一切、到时再说”习以为常的台湾人更是得多留意。解决方案:1. 强化多元、双向的运作功能,它是网络发展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2. 能应用好大陆的研发资源,对两岸的政府、社会、个人都是双赢的局面。3. 如何取用已知的经验快速导入政府及企业的运作,相信是知识经济时代创造价值的不二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