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总量上,陕西是一个经济小省,而且目前存在的大企业多为军工企业,所以其本身对于发展工业有强大的内在需求。如今西安市建设渭北工业区,正是希望能够从工业上发力。另外,国家倡导的新型城镇化、军转民、棚户区改造、老工业基地改造都为渭北工业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政策背景。 目前渭北工业区还在起步阶段,但要建成这么大一个工业区并不是易事,我觉得其在发展上主要面临着三个层面的障碍,这也是渭北工业区需要考虑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企业和政府间的博弈。渭北工业区距离西安市主城区依然有一定的距离,这就使得企业在搬迁之后面临更高的成本。在天津就有多家大型企业,企业员工居住和上班的地方距离很远,企业需要准备数十辆大巴每天接送员工上下班,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劳民伤财。另外,像中国西电集团等一些企业,都刚刚做了大量的技术改造,投入的资金在几亿元到几十亿元,那么要求像这样刚刚改造完的企业搬迁,实际上也不那么容易,企业和政府之间必然存在利益上的博弈。 其次是各个开发区之间的博弈。实际上几年前,渭北工业区的雏形,西安市经济开发区就提出过,希望能够在原来泾渭新城的面积基础上得到扩大;而西咸新区也是北跨泾渭工业园,距离渭北并不远。仅经开区和西咸新区这两个新区就在地理位置上对渭北工业区的招商引资构成竞争,不排除一些企业在地理位置、居住环境等方面进行重新选择。所以可以预见的是,渭北工业区的发展,必将给西安市的几大开发区带来竞争,内部格局之间可能面临一轮洗牌。 另外是土地模式的博弈。这么大一个工业区,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大量的基础建设,其中的投资也是巨大的。在土地财政穷途末路和国家要求各地清理地方平台债的背景下,传统的土地模式已经很难走下去,那么建设工业区需要的巨额资金在哪里? 所以对于渭北工业区的建设,我的建议是在体制上一定要进行变革,改变以往工业发展以规模取胜的方式,不仅仅是做一个产业新区,还应该将其做成一个工业新城,将产业进行良好的布局规划,做高品质的产业结构模式。 其次,在产业的分区上,渭北工业区一定要考虑在此就业的人群定位,对工人阶层给予方方面面的保障,不仅让他们在这里就业,还要让他们在这里很好地生活。所以,渭北工业区的发展,不应仅仅是做工业的城镇化,更要做有人的城镇化。 最后,希望渭北工业区能够在资金运作模式上有所创新,改变以往希望地方融资平台和财政补贴的方式,在投融资模式上走市场化投资运作,从而获得稳定良好的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