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和一个经销商闲聊时他向我抱怨:车市的繁荣已经惯坏了消费者。我笑着对他说这是汽车进入买方市场的必然结果,意味着你们经销商和车商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征服消费者。诚然,当汽车象货架上的大众消费品一样,变得人人都消费的起,自然就会有爱车族要求汽车有甲壳虫般憨态可掬的样式、QQ般可爱的名字……而对这些微妙的消费心理的忽视,则必然导致新车遭遇滑铁卢。
笔者一个同事L君原本打算买F3,但过几天却开着乐风来上班,后来才知道,在最后时刻由于他说出准备比亚迪F3时,朋友们关于这车的“黄段子”让他改变了主意。L君说:“比亚迪性价比还是不错的,还是国货!我一直是很喜欢的,可我到底没买这个车!为什么呢,你不会愿意花钱买个X养的吧?!在别人的影响下,我琢磨一下这车的名字心里就不痛快,所以最后还是放弃了。”而周边许多已经买了这车的人,很多也把车标给换掉了!或者在比亚迪logo上贴一个单色,将原有标识掩盖。
这一切,都拜比亚迪的拼音缩写名“BYD”所赐。
“BYD”是比亚迪拼音字母的缩写,尽管比亚迪内部将这一缩写诠释为“build your dream”、“beyond you dream”、“bring you dream”等较积极的意义。但这车一发布,就有网友将“BYD”恶搞为“避孕的”、“X养的”、“不淫荡”等低俗称谓,使得不少本想买这款车的消费者最终另觅新欢。
缩写字母具有开放行性,给人诠释的空间很大,人们往往会因地域或文化的不同而给出不同的叫法,因此品牌在取英文名称时应该慎之又慎,尽量不使用简写字母,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果非要使用,也应该聘请专业的命名公司对名称进行测试。
专业的命名公司都有一套科学的测试流程,保证新起的品牌名称不会被“误读”。比亚迪之所以遭到如此恶搞,一是草率采用缩写英文字母,二是没有经过全面测试就正式采用的结果。
其实,类似的恶搞并非没有先例,比如之前像宝马的BWM被戏称为“别摸我”、讴歌的ACURA则被叫为“呕吐”“俺哭了”等等。“前车之鉴”这么多而比亚迪重蹈覆辙显然是选用命名公司不慎所致。
据了解“尽管比亚迪目前有一定的销量,主要因素是在于国家政策影响、政府采购支持。对于比亚迪这样一家有抱负的企业,为谋求长的远多方面的发展,相应的企业文化和内涵是必需的。而作为企业最直观的名称,应当是企业文化的标志,‘比亚迪’的英文名称应当有它的具体意义,这恰恰是‘比亚迪’的软肋。如果比亚迪不对品牌做长远规划,及时变换不雅的名称,将很快被竞争对手所超越!”
新车对于车商来说无异于新生儿之于常人。联想到普通人为新生儿取名的费劲程度就可以想象车商对新车的期望,若因为名称的缘故导致市场销售受挫,那可真是因小失大,万分不值了。因此还是希望车商能够多倾听消费者的感受,多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勿让好车让坏名字给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