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经济学》第四编(下)社会再生产考察(14—19章)
第十五章第三节
三、制订劳动手段折旧率时的预测因素
当新式劳动手段在使用期间得到的节约总量与新式劳动手段的价值量正好相等时,要被替换的劳动手段相应的役龄就是该种劳动手段的经济寿命。这样进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是一个基本的界限,一个基本的标准。不弄清这个基本的界限,就不可能对问题作出定量的分析,事实上也就不能弄清事情的性质。但是从另一方面讲,如果上述两个因素的对比量正好相等,那末实际上此时换用新劳动手段就会是不合算的。这除了因为生产新劳动手段的价值必须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一下子予以支出——赊购或租赁使用新劳动手段不会改变事情的基本性质——使用新芳动手段后所得到的节约却是在该种劳动手段的使用寿命这样长的时期里逐步完成的;更重要的是,由于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总是有不断提高的趋势,更新式的劳动手段的出现就是必然的。这时候,劳动量的节约不是很显著的较新式劳动手段完全有可能在短时期里就成为不经济的劳动手段,这时它就成了无用之物。它的价值事实上也就不可能再转移到产品中去了。也就是,采用何种类型的新式劳动手段,事实上总是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性。因为现在所涉及的不仅是现实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而且涉及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未来变化,所以就出现了预测因素。
在既定的、不变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下,现实存在着的各种劳动手段的经济寿命总是相当确定的。因此,如果制订劳动手段的折旧率,只是为了反映这种状况,那末折旧率也就能够制订得相当符合社会生产的实际情况。但是,因为实际生产是不断推移、不断发展的过程,一般讲社会劳动生产率有不断提高的趋势,所以人们制订劳动手段的折旧率,固然是以现实的社会生产条件为依据,但本质上却是着眼于未来。这是很明白的事,因为各种劳动手段的经济寿命正是在实际的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们制订劳动手段折旧率,也只是为了从现在开始的以后的即未来的生产用的。与之相联系的是人们对此种客观情况的认识。显然,此种认识也是不断进行、发展的认识过程。至于人的认识与实际状况会有或大或小的差距,那更是不言自明的事。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生产条件的变化,将使已经存在的各种劳动手段的经济寿命发生变化;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者使生产同一型式的劳动手段所化费的劳动减少,或者发明了新式的劳动手段,而无论出现其中那一种情况,都会相应地使已经生产出来了的、使用中的劳动手段的经济寿命缩短。因为人们制订各种劳动手段的折旧率,其实是为以后的社会生产用的,所以必须考虑到将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这一因素,这实际是要求进行预测。换言之,当人们制订各种劳动手段的折旧率时,实际总是包含了预测这个因素;要预测,在未来的一定时期,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对已经生产出来的各种劳动手段的经济寿命发生多大的影响。而既然是预测,就毫不奇怪,人们主动制订的各种劳动手段的折旧率所对应的劳动手段使用寿命,与劳动手段的实际经济寿命,必然会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距。但是如果说这里有什么问题的话,那末我们就要说,预测的因素不仅存在于人们对劳动手段经济寿命的计算中,也同样存在于社会生产的其他方面。因为一方面,人们总是在社会生产力的现实水平之下进行新的生产;另一方面,实际的生产及其结果,总是不同于历史上的生产。换言之,无论何时何地,社会生产都决不会是严格重复的生产,决不会是纯粹的简单再生产。例如,当我们研究今后怎样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较为适当时,很明显,我们头脑中所设想的未来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必然不同于历史上和当前的结构。这就是说,所谓适当的社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构想,必然包含有预测的因素。但是这里所说的预测,决不是没有什么根据的幻想。科学的预测,必须以现实的条件为出发点。因此,如果问到,现实存在着的各种劳动手段的折旧率多少为好,首先就要弄清,在此时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之下,此种劳动手段的经济寿命为几何,而这是能够通过分析、统计得到比较准确的数值的。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考虑未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劳动手段经济寿命的影响,显然,这种考虑也要以对现实的劳动生产率水平的了解、对较近的一段时期例如最近十几年里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的分析为前提。可见,这确实是在现实基础之上进行的预测。如果对社会生产的实际条件、社会劳动生产率在最近一段时期的提高速度等方面进行了较仔细的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社会制订的各种劳动手段的折旧率,其所对应的劳动手段的使用寿命,和劳动手段的实际经济寿命就不会相差太远;这还因为,人们制订劳动手段的折旧率,是为现在开始的一个时期的社会生产用的。当然,这样制订的折旧率,也不可能和劳动手段的实际经济寿命所对应的折旧率完全一致。因为对实际情况的了解事实上不可能没有误差,而对未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的预测,和以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实际提高速度,毕竟是不同的两件事,预测的时间越长,情况就越是这样。所以,在社会生产的进行过程中,需要按照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在适当的时机适量地修订劳动手段的折旧率。
当某个劳动手段例如某件机器投入使用之后,我们知道,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别的部门生产这种劳动手段所需花费的必要劳动有相应地减少的趋势。这时候,这个使用的劳动手段的价值会怎样地向所生产的产品转移呢?一般规律是,这个劳动手段的价值,正是在其被使用的整个生命期间转移自己的价值的;而既然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在不断提高,生产这种机器所耗费的劳动有日渐减少的趋势,这就意味着,劳动手段的役龄越小,其每年转移到产品中的价值就必定越多,因为不然的话,使用的劳动手段就不是按照其实际的消耗量转移自己的价值了。也就是,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使用的劳动手段不断降值的情况下,劳动手段每年的实际消耗量和价值转移量,必定是每年不相等的。役龄越小,年消耗量就越大,价值转移量也相应越大;役龄越大,年消耗量就越小,转移价值量也相应越小。所以,不同的役龄,劳动手段的实际折旧率必定是不相等的。役龄越小,实际的年折旧率就越大,役龄越大,实际的年折旧率就越小。以上所述,就是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条件下,劳动手段递减折旧或加速折旧的深层原因。
递减折旧对固定基金蓄积价值的取用也有影响。和过去相比的显著变化是,由于幼小役龄阶段固定基金的年折旧率高于平均折旧率,同时高龄阶段固定基金的年折旧率小于平均折旧率,所以即使就固定基金的一个循环周期平均计算,取作他用的蓄积价值也可能大于固定基金原值的一半。请看下面的示意图。
图4
关于固定基金蓄积价值的取用量,我们在上一章的研究中曾多次指出,平均计算,取作他用的蓄积价值等于固定基金原值的一半。因此,更准确地讲,这就是指近似计算和总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