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参考文献 全球化遭遇大考



中国一直是全球化的好学生,《世界是平的》一书在中国非常地畅销就是明证,但我们要思考弗理德曼提出的问题,而不要盲目相信他提供的答案

两年前,受湖南科技出版社之托,翻译了托马斯·弗理德曼的新书《世界是平的》,其在中国的大获成功实属始料未及的。

作为《世界是平的》一书的翻译者,我在译后记里面却恰恰要讲《世界仍然是崎岖不平的》。这是因为,历史的演变是缓慢的,尽管技术的进步可以是呈指数型增长,但是决定历史变迁的仍然是海面下的潜流。制度在短期内是难以变动的,思想和信仰的成长会跨越很长的历史时期。调整人与人、人群与人群、人与技术的关系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因此我们不可能像从一扇门跨进另一扇门那样,从一个历史时期直接跨越到另一个历史时期。

《世界是平的》是一本谈全球化的书。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著作已经浩如烟海,弗理德曼在他的书里面提到哪些著作了呢?没有,一本也没有。因此,需要提醒读者的是:

aihuau.com

第一,弗理德曼的这本书并非是关于全球化的权威著作,他也根本就没有想被牵扯到关于全球化的无休止的争论之中。倒不如说,这是一本关于全球化的宣传小册子,或是写给企业家们看的全球化的使用手册。

第二,弗理德曼的观点只是审视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视角而已,但审视全球化的视角可以有很多种。有很多人根本就不认可弗理德曼的观点。比如那些在西雅图、华盛顿、达沃斯和香港抗议全球化的示威者就不会同意弗理德曼的观点。弗理德曼也不会同意这些反全球化者的观点。当反全球化者在西雅图街头示威游行的时候,弗理德曼在他的专栏中刻薄地谈到,这些示威者是“疯狂和荒唐的”,他们要么是坚持贸易保护主义的工会分子,要么是希望重温60年代嬉皮士旧梦的雅皮士们。弗理德曼说:“如果他们不再吵吵闹闹,或许就会发现,他们已经被诸如Pat Buchanan这样的政治流氓愚弄了。”

这个世界可能看起来比以前更平坦了,但事实是,它仍然是崎岖不平的。与其感叹与赞美技术进步给我们带来的无限机会,探讨这种急剧的变化给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国家所带来的冲击、困惑和挑战,才是更有意义的题目。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世界是平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思考弗理德曼提出来的问题,但不要盲目相信他提供的答案。世界变平了,中国怎么办?弗理德曼先生并不知道答案,答案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出来的。

全球化的三个版本

弗理德曼把全球化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代从1492年持续到1800年,他称其为全球化1.0版本。这一阶段肇始于哥伦布远航开启新旧世界间的贸易。全球化令世界的规模从大号“缩水”为中号。在全球化1.0时代,推动全球化的动力是国家。受到宗教影响或帝国主义影响(或两者的结合),国家和政府利用暴力推倒墙壁,将世界的各个部分合并为一。所谓“国旗所到之处,贸易就到哪里”,实际上讲述的就是帝国主义通过武力打开落后国家国内市场的历史。当英国的军舰开入中国的珠江口和长江口,中国被迫签署了屈辱的《南京条约》、《虎门条约》。当美国人佩里的黑色舰队出现在日本的江户湾之后,日本被迫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因此,弗理德曼谈到:“在这一时期,在1.0版本下,主要的问题是:我的国家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何种地位?我如何走出国门,利用我的国家的力量和其他人合作?”

第二个时代或可被称作全球化2.0版本。按照弗理德曼的说法,这一时代从1800年左右一直持续到2000年,中间曾被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打断。弗理德曼谈到:“这个阶段让世界的规模从中号“缩水”为小号。在这一时期,推动全球一体化的主要力量是跨国公司,这些公司到国外去的目的就是要寻找市场和劳动力。荷兰和英国股份公司的扩张和随后的工业革命带动了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在这一时代的前半阶段,铁路和蒸汽机带来了运输成本的下降并推动了一体化的进程,而后半阶段的全球化进程则得益于电话、电报、电脑、卫星、光纤电缆和初期互联网等带来的通讯成本下降。”

实际上,技术变革并非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唯一因素。弗理德曼所忽视的因素至少包括:

第一,国际经济体系对全球化的推动作用。在1875——1914年间,主要由于国际金本位制维护了稳定的汇率,才刺激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二战”之后建立的国际金融体制是以美元为基础货币的、实行汇率固定但可调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GATT则勾勒了多边贸易体制的框架。这套国际经济体制促进了西方国家在战后的经济复兴,也带动了进出口贸易尤其是制成品贸易的增长,以及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涌流。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自由化改革和开放政策,促成了全球化的加速发展。

第二,在技术变革的同时,伴随着产业结构和企业经营模式的革命。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出现了重工业和制造业的兴起、巨型金融信托公司和合股公司的出现以及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以福特流水线和泰罗制为基础实现的大规模生产,等等。信息技术的出现,导致了对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即称雄世界百年之久的福特流水线和泰罗制科学管理模式的颠覆。泰罗制强调在工序分解的基础上,制定所谓“合理的工作量”,并为不同的工序配备不同的操作工人;福特流水线则以可转换零部件和装配线上的分工实现了大规模生产。泰罗制的管理思想加上福特式的生产方式,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并且几乎已成为资本主义大生产的代名词。但这种分工方式到了上世纪60年代左右却逐渐暴露出其僵化的弊病。OECD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引起西方国家70年代经济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泰罗主义压制了技术创新,且无法灵活适应市场变化。西方国家的失业问题和保护主义回潮,亦与企业界固守泰罗制有关。早在50和60年代,一些西方企业便开始在泰罗制之外摸索更为灵活的生产组织方式,比较有名的尝试有日本丰田公司和意大利的某些中小企业。70和80年代中间,日本汽车公司在美国市场上连连挫败老牌的通用、福特等等,才使世人认清旧生产方式的衰落和柔性加工生产的生命力。柔性生产体制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而且促进了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这些新的变化,实际是已经酝酿着弗理德曼所赞颂的全球化3.0时期的各种创新。

弗理德曼强调,在全球化2.0时期,全球化的推动力是跨国公司。因此,他认为:“在2.0版本的情况下,主要的问题是:我的公司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何种地位,它有哪些机遇可以利用?我怎样通过我的公司同他人开展合作?《凌志车和橄榄树》讲的是这个时期的巅峰。”值得指出的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跨国公司仍然由欧美国家的公司主导,能够跻身世界500强的发展中国家的公司犹如凤毛麟角。

弗理德曼在《世界是平的》这本书中倾注笔墨,想要描述的是全球化3.0时期,也就是从2000年之后全球化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这本书的副标题是“21世纪简史”。将我们带入这个新时期的动力既有地缘政治的因素如柏林墙的倒塌,也有技术方面的进步如个人电脑和网络的流行,以及在此基础上生产过程和创新模式的革命。弗理得曼认为,在全球化3.0时代,竞争的平台已经被推平,这就是“世界是平的”的含义。在一个平坦的世界中,弱小的大卫能够胜过巨人。个人和小公司不但能够参与全球合作,也能参与全球竞争,成为世界的主角。原来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随着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国的崛起,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非西方、非白人的个人群体拥有越来越大的能力与影响力。

弗理得曼有其独特的写作风格。他的个人化的表述方式让我们感觉到很亲切。我们仿佛能够和他一起周游世界,时而到印度,时而到中东,时而在中国,时而在美国,感受到科技和全球经济在最近几年内发生的惊心动魄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参考文献 全球化遭遇大考
中国企业的出路

对于企业家来说,这本书读起来尤其惊心动魄。弗理得曼在谈论技术的时候,他关注的是技术背后的生产模式和企业战略的转变。技术进步加速了“优胜劣汰”的竞赛。作为一个美国记者,当弗理得曼在谈到美国的危机意识时,他往往会夸大中国和印度的实力。在这本书中有一个被广泛引用的故事。弗理德曼讲到,过去,美国的父母会和孩子说:“孩子,你要把这碗饭吃完,别忘了中国和印度的孩子还没有饭吃。”现在,美国的父母会对自己的孩子说:“孩子,你要好好地把书念好,因为中国和印度的孩子正等着抢你的饭碗。”

然而,作为一个中国的学者,我更清楚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不仅仅是更多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的机会,而且给中国的企业带来了喘不过来气的压力。全球化的扩张速度太快了。我们原本以为全球化是在我们的国门之外发生的故事,但是很快,中国就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一个中心地带。在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很多跨国公司是把中国作为制造基地。它们看中的是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如今,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瞄准的是中国的国内市场。跨国公司的到来,不仅会拉拢走中国的消费者,而且会将中国的企业逐渐鲸吞。随着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开始被冲得七零八落,尤其是那些天生长着吞咽国际市场的巨嘴的全球采购和销售企业,更是有“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与此同时,那些原本在国际市场上春风得意的中国企业也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难题:随着很多产品的出口迅速扩张,中国企业在海外遭遇到的反倾销和其他贸易保护主义打击越来越多。

有没有退路呢?和跨国公司相比,中国的企业缺少资金、缺少技术、缺少先进的管理水平,于是,有些企业幻想能够退而求其次,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制造,利用廉价劳动力做贴牌生产。孰不知就连做制造也不是中国企业的强项,随着国外的EMS进入中国,中国的企业才意识到,和这种从采购、生产、存储、营销都样样拿手的高级管家相比,中国的企业只能做擦玻璃和拖地板的小时工。面对跨国公司咄咄逼人的攻势,有先见之明的企业敏感地意识到,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我们现在所处的是正是像60年代的日本、80年代的韩国一样的情况。该走出去了,正如《圣经》中以色列人只有走出埃及、跨过红海,才能到达那神所赐予的“流奶与蜜之地”一样,中国的企业也必须从民族企业,成长为全球性的企业。只有了解世界才能更好地走出去,从这个角度来看,《世界是平的》可以被中国企业当做走向全球的最好的教材。

把和平的希望寄托在跨国公司和网络技术上面,这种论断是令人担忧的。技术的进步可能会呈指数型递增,但是这能够保证全球化的进程越走越顺吗?从最近两百多年的历史来看,全球化是有起伏跌宕的。在全球化潮涨潮落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技术,不是经济,而是人们的反应和行为。当全球化的速度过快、相应的调节制度没有到位、赢家和输家越来越对立的时候,全球化会减速,甚至也会倒退。

G20集团领导人峰会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2008年11月16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发表宣言,强调在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面临严重挑战之际,与会国家决心加强合作,努力恢复全球增长,实现世界金融体系的必要改革。宣言指出,市场原则、开放的贸易和投资体系、得到有效监管的金融市场是确保经济发展、就业和减贫的基本因素。宣言强调,在金融不稳定时期更应反对保护主义,反对为投资或商品和服务贸易设置新壁垒,反对采取新的出口限制措施或采取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刺激出口措施。

全球企业大裁员

面对这场金融风暴带来的资金链断裂、全球市场萎缩,全球企业们祭起了“过冬”的大旗,收缩投资、全球性裁员已经弥漫全球。中国仅有的能够称得上全球整合企业的联想和华为也未能幸免。10月19日联想集团宣布启动其收购IBM个人电脑计划以来的第四次全球裁员计划。由于目前市场状况和经济不明朗,10月8日,华为宣布暂缓已经确定的终端业务的出售。

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症状正一天天明显,昔日里一些风光无限的全球知名公司在10月份也由于业绩大幅下滑等原因,卷入到一场大幅裁员的狂潮之中。

2008年10月全球裁员狂潮:

10月31日,美国最大的报业集团GANNET宣布因业绩下跌,将在12月裁减10%报纸部门的员工;

10月30日,摩托罗拉中国区总经理离职,摩托罗拉同时宣布第三季度亏损3.97亿美元,计划裁员3000人;

10月22日,互联网搜索引擎服务供应商雅虎宣布,由于第三季度盈利大幅下跌64%,计划裁减至少10%约1500名员工以减少支出;

10月16日,美国第二大饮料制造商百事可乐宣布裁员3300人,同时关闭6个工厂节省成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7766.html

更多阅读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论文

董世闯09国际物流一班20091220107本文来源于网络从经济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市场经济机制,直接、全面和深刻地影响我国的经济稳定和政治稳定。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世界市场的全球化,世界市场按照自由竞争原则,自发地调节各国经济发

浅议我国应如何有效应对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应对措施

一、何谓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概念的提出起源于OECD前首席经济学家S·奥斯雷特,主要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动,实现资源的追加配置的过程。其实质是发达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体制的全球化。从根本上而言,经济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利弊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辩论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机遇。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给我国经济带来挑战。如今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发挥优势

声明:《经济全球化参考文献 全球化遭遇大考》为网友微笑面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