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星球上,英特尔绝对可以一手遮天,人与事皆因与他“有染”而变得无比轰动。

领先者当然习惯于扮演胜利者的角色,但挑战者却永远不甘心落于人后! 也许,正是因为有了AMD奋力地追赶,才使得英特尔——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不至于孤独得连失败的滋味都品尝不到。历史上记载着一场“星球大战”,那就是上个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提出的“战略防御计划”。那场战斗大大提高了美国的核威慑力量,而苏联则被迫从对外扩张转向了全面收缩,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美国硅谷走出来的一对同胞兄弟——英特尔和AMD则上演了另一版本的“星球大战”。 或许,连英特尔也没有想到,自己会遭受这样严峻的威胁——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与自己都不可同日而语的AMD,虽然几经覆舟之险,居然都安然无恙地活下来了。不仅如此,在不断给英特尔找麻烦的同时,AMD自身还获得了很大成长,最火爆的时候,曾一度占领台式电脑芯片市场份额超过50%,其增长势头甚至延伸至消费领域,令一向只顾抬头看天的对手不得不低头重新审视脚下的路。aihuau.com 虽然英特尔深厚的根基难以被撼动,每一次战略调整后它都能把AMD打回“石器时代”,但不可否认的是,经历了四十个年头的追随、模仿、竞争和发展,AMD已成为电脑芯片市场上唯一能对英特尔构成威胁的对手,英特尔再也无法做到视若无睹。 是什么神奇的DNA,使得英特尔在每一个起落转折之处都能战略长新,掌握自己的命运?又是怎样的悲壮,伴随着AMD这个斗士的成长? 如今,双方的碰撞从“架构之争”到“对簿公堂”再到“中国战役”,炮声愈发轰隆。芯片市场,尤其是在中国的牌局是否会开始新一轮重洗?中国斗法 在这场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中,曾经风光无限的IT产业也不可避免地露出疲态。但由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再次表现出众,中国市场反倒成为寒冬中一块热乎乎的红烧肉: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把刺激市场增长和迎接未来市场竞争的重心调整到中国来,这其中也有两大芯片制造巨头英特尔和AMD。 2008年4月14日,英特尔全球投资机构英特尔投资宣布设立总额为5亿美元的“英特尔投资-中国技术基金II”,大力扶持中国本土企业在技术上的创新。巧合的是,AMD公司也在同一天宣布将携手联想集团共同推出基于AMD三核羿龙处理器8400的高端锋行台式电脑。对此,业内分析认为,由于得到内地第一大电脑商联想集团的支持,AMD公司在品牌机市场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一度在双核市场抢得先发优势。 英特尔在华投资的10年庆典,也是AMD三核电脑在华的首发式。两家公司都使尽各种解数向外界传达着同一个声音,那就是:中国市场对我们有多么重要!两家都希望借此增加些人气,抢得更多的在华市场份额。AMD意欲借三核再次施压英特尔,英特尔以酷睿2代的推出以及连续的降价政策进行反击,两大芯片巨头对中国市场的争夺烽烟再起。 有趣的是,“同日而语”的戏剧化场景在2008年11月12日再次上演。区别在于,这一次更像是前一阶段争夺的小结。 英特尔于12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宣布,受消费者和客户削减IT产品开支的影响,公司将下调第四季度营收及净利润预期。其纳斯达克市场股价常规交易应声下跌2.94%,随后在盘后交易中又下跌7.17%。自2007年12月6日创出27.99美元以来,英特尔股价累计跌幅已达到50%以上。而就在同一天,AMD却传来好消息,市场调研公司Jon Peddie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AMD新的独立显卡已成功助其夺回部分被NVIDIA抢占的市场份额,增至40%。同一周,AMD宣布已经开始销售新一代Opteron处理器,并将其命名为“上海”。而几乎就在一个月前,AMD虽发布了好于预期的业绩报告但预计第四季度营收不会有多大波动。 从赛迪顾问的数据来看,尽管在中国的销售总额上AMD还难以和英特尔抗衡,但2006年同比2005年增长了45.5%,远高于英特尔的25.1%,2007年增长幅度大跌至1.1%,但英特尔的增长仅比其高0.1个百分点。 AMD公布的2008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显示,第三季度的持续营业收入为17.76亿美元,其中包括1.91亿美元的加工技术许可收入,与第二季度相比,公司收入增长了32%,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4%。中国销售总额对比(单位:亿元人民币) 在金融风暴肆虐全球的年末,AMD三季度亏损大大减少的结果让人惊奇,如今它又重磅出击,推出新品牌、新产品战略,给英特尔来了个措手不及。这一次,英特尔将如何应对? 2008年11月,在外界议论纷纷、各执一词的当口,本刊记者专访了英特尔全球销售副总裁、中国大区总经理杨叙。 情况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糟:虽然调整了四季度的预期,但杨叙并没像其他人那样对目前的全球经济形势感到特别的担忧。他对英特尔未来在中国发展的信心与英特尔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保罗8226;欧德宁于2008年10月来华期间多次宣称的如出一辙:英特尔处于非常好的状态,能够抵御这场风暴,金融危机对英特尔产生的影响比其他公司要小。 事实的确如此,目前英特尔的全球业务在欧洲及中国等成熟市场中仍然保持强势。 市场调研公司IDC最新的调查显示,以发货量作比较:2008年二季度全球芯片市场中,英特尔的份额增长了0.9%达到79.7%,AMD的份额下降了1.2%为19.7%;在笔记本芯片市场,英特尔笔记本处理器实现了最大增长,市场份额增加了1.3%达到86.5%,AMD的份额下降了1.9%为12.6%。在台式机芯片市场,英特尔拥有73.3%的份额,AMD的份额为26.4%。 欧德宁来华前夕发布的2008年第三季度财报(截至9月30日)显示,英特尔当季营收创下102亿美元的历史记录,净利润同比增长12%。在这102亿美元中,美国本土之外的营收比例已达到了81.67%。正是这种全球化的优异表现,让英特尔得以一枝独秀,据市场研究公司MercuryResearch最新的市场预测显示,AMD目前的市场份额为17.7%,而英特尔的市场份额为81.2%。 虽然研究公司的数字有很大差别,需要有保留地对待,但AMD市场份额下降的趋势确实不容乐观。这就意味着,AMD需要一个更强大的移动产品线来阻止市场份额的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