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营销案例分析 可乐男孩与事件营销



  所谓事件营销是指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名人效应、新闻价值以及社会影响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目的一种营销手段和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一个信息源,信息传播的过剩和媒体多元化造成的信息干扰,令很多的传播大打折扣。而事件营销却能够避开由于媒体多元化而形成的信息干扰,提供信息传播的有效性,迅速抓住公众的“眼球”,借势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

  法国葡萄酒虽然闻名遐迩,但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却难以打开美国市场。1951年,在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67岁生日到来之际,法国酒商决定借助这一良机开展促销宣传。酒商先是通过新闻媒体大造舆论,说要在艾森豪威尔总统生日那一天,将两桶珍藏67年的陈年白兰地酒作为礼物送给总统,并在白宫门前举行隆重的赠酒仪式。媒体的炒作把市民的兴趣都调动了起来,很多人都翘首等待这一天的到来。到了艾森豪威尔总统生日的那天,在白宫门外,盛大的送酒仪式举行:一队身着法国古代宫廷服装的卫兵在《马赛曲》的乐曲声中,抬着两桶装潢华美的“白兰地”酒缓步送进白宫。很多市民都涌到白宫门外,观看这一特殊的仪式。送酒仪式及其盛大的场面自然又是一大新闻,报纸、电台又大肆报道一番。就这样,法国名酒白兰地借着艾森豪威尔的名气源源不断地摆放到了美国人的餐桌上。

  事实证明:好的事件营销无论是在投入还是在知名度的提升方面,回报率都超过其他广告形式。

 可口可乐营销案例分析 可乐男孩与事件营销
  薛枭----一位来自四川绵竹市汉旺东汽中学高二(2)班的普通男生,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将他埋在了废墟之下。当薛枭被救援人员从瓦砾下挖出来之后,面对摄像镜头所说的“叔叔,我要喝可乐”的话语,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的宣传也早已名闻天下。

  这是一起再典型不过的突发性事件,从受伤男孩的口中说出“我要喝可乐”,足见可乐在人们心中的受众度,如果此时相关厂家能够跟进,那么对于提升自身品牌知名度、形象以及市场占有率,无疑具有不可估量的商业价值。

  然而,在薛枭为可乐作了免费的“广告”之后,相关厂家却毫无反映:可口可乐没有、百事可乐没有,就连国产急需扩大市场份额的非常可乐也始终无动于衷。众多厂家坐失推广良机,从事件营销的角度来讲,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7931.html

更多阅读

可口可乐与非常可乐之战 可口可乐公司战略分析

一、4P理论,产品、价格、分销、促销。 1.产品非常可乐在口味上进行了改进,其甜度低、口感清爽,香味与可口可乐可乐有所不同。在低价策略的指导下,包装全部采用塑料瓶。2.价格娃哈哈非常可乐系列以低于可口可乐 20%的单价推出(超市里 600mlP

“药家鑫案”案例分析 药家鑫事件案例分析

【案件】2010年10月20日23时许,被告人药家鑫驾驶红色雪佛兰小轿车从西安外国语学院长安校区返回西安,当行驶至西北大学长安校区西围墙外时,撞上前方同向骑电动车的张妙,后药家鑫下车查看,发现张妙倒地呻吟,因怕张妙看到其车牌号,以后找麻烦

可口可乐:卫道者的互动营销

     见到可口可乐大中华区互动营销总监陈慧菱时,恰逢京东与苏宁的电商大战,微博上各种猜测、分析、体验,你一言我一语,热闹非常,而可口可乐旗下的微博却依旧被趣图、名言和品牌企划占据,看上去寡淡很多。  “这是我们的品牌调性决

王老吉加多宝案例分析 广药与加多宝为“王老吉”对簿公堂

  本报讯 (记者黄佩)虽然加多宝在多个场合公开反对广药集团将王老吉商标运用到凉茶以外的产品,但这并不能改变手中紧握“王老吉”金字招牌的广药向大健康产业进军的步伐。记者昨天从广药与香港同兴药业的合资公司王老吉内部权威人士

企业商业伦理案例分析 商业伦理与中国企业原罪

前言:1998年,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理由是,他从伦理学的角度对经济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认为,任何人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的伦理背景下进行的,离开了伦理而单纯地强调人的经济理性只会减弱经济学的预测能

声明:《可口可乐营销案例分析 可乐男孩与事件营销》为网友醉翁之意不在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