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摆渡3箜篌般若 文字般若与五行管理(3)



《道德经》里的“二生三”指的是阴阳两仪的内部关系,而《周易》里的两仪生四象指的是外部关系。

“三生万物”

从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知道,所谓的“三生万物”,其实就是阴阳生万物。

借用《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的一段话:“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以进步理解“三生万物”的道理。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万物负阴”:负是背负,是可见的。阴是指有形体的,具体而言是指物质(器)。那么,这里的“抱阳”中的“阳”是指什么呢?有很多书籍和文章,称:指能量。这是说不通的。之所以会犯这样的错误,是因为其以现代唯物论调来说的。其实,诚如前文所言,“道”是心物一元的。所以这个物不是与能量相对应的,而是另有对应关系。“抱阳”,其实是说与“阴”相对应的“阳”是不可见的。

aihuau.com

“冲气以为和”

这里的“气”是指什么呢?结合《道德经》全文可以知道,这里的“气”是指信息 。“冲气”相当现代物理学的动量。为什么要“以为和”呢?“和”其实是一种均衡状态,更确切的说是动态的均衡。

“能量”的运动,是使无序度增加,“信息”是使世界处于有序状态,而“和”是一种有序的状态,“和”是信息的表现。

 上面谈到“物质”为阴,不能将“能量”简单理解为阳。这是因为:从数的角度来说,阴为2、4、6、8、10;阳为1、3、5、7、9。在其它文章的观点中,将物质视为阴,这时物质是一个维度,而能量是另一维度,均为“一”,为“阳”。

从前文关于E=MC²的解读中,我们知道世界是由“物质、能量、信息、空间和时间”五个基本维度构成的。

将从E=MC²公式中解读出的五行图与阴阳图进行对比,则能够更好的理解上段文字。

将时间和物质二者视为阴:  

将信息、空间和能量三者视为阳:

物质是阴,但阴中有阳,从上图可以看出,时间是一阳,物质是一阳,两个阳的争斗,处于均衡状态,在外界看来,这便是一个阴。

信息、空间和能量三者合为一阳,但阳中有阴。信息为阳,相对于信息来说,空间和能量的相互作用,处于均衡状态,则二者合而为阴,此“阴”使信息——阳增长。对外界来说,外界看到的是一阳,是相对于时间和物质的一阳。之所以存在物质为阴,能量就是阳的解释,是因为持此观点的人,并未悟。

做如此的解释,读者可能有点晕。这是以禅定功夫作基础来理解的,如是大脑被绕晕了,请退而修行禅定功夫 。

由于攀缘心的存在,人们总是喜欢思辨,所以本文再从太极图论的角度,进一步讨论阴阳与五行之间的关系。

(二)、太极图论:

“太极者,天地万物之始也。《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廖廓,肇基化元。’老子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孔子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邵子曰:‘若论先天一事无,后天方要着工夫。’由是观之,则太虚之初,廓然无象,自无而有,生化肇焉。化生于一,是名太极。太极动静而阴阳分,故天地只此动静,动静便是阴阳,阴阳便是太极,此外更无余事。朱子曰:‘太极分开,只是两个阴阳,阴气流行则为阳,阳气凝聚则为阴。消长进退,千变万化,做出天地间无限事来,以故无往而非阴阳,亦无往而非太极。’

夫太极者,理而已矣。朱子曰:‘象数未形,理已具。’又曰:‘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先儒曰:‘天下无理外之气 ,亦无气外之理。故理不可以离气,气不可以外理。理在气亦在,气行理亦行。’夫既有此气,则不能无清浊而两仪以判;既有清浊,则不能无老少而四象以分。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动静有机,阴阳有变,由此而五行分焉,气侯行焉,神鬼灵焉,方隅位焉。

河洛布生成之定数,卦气存奇偶之化机。有死有生,造化之流行不息;有升有降,气运之消长无端。体象有常者可知,变化无穷者莫测。因而大以成大,小以成小;大之而立天地,小之而悉秋毫,浑然太极之理,无乎不在。所以万物之气皆天地,合之而为一天地;天地之气即万物,散之而为天地。故不知一,不足以知万;不知万,不足以言医。理气阴阳之学,实医道开卷第一义,学者首当究心焉。”

 

(三)、 阴阳与五行

从《太极图说》,我们可以看出“夫太极者,理而矣已”,理即是气,气即是理,理不异气,气不异理。因为有“气”的存在,则有“清浊”,有“清浊”,则有“四象”,有“四象”,而后有“五行”。

这里的“四象”与“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中的“四象”是相同的。

那么,“四象”为什么在《太极图说》中生五行,而不是直接生八卦呢?与上面《道德经》中的“二生三”是相同的,“四象”生“五行”讲的是四象之间的内部关系,而“四象”生“八卦”讲的是外部关系 。

关于五行,《礼记-洪范》中的定义为:“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当然,现代人所用的“物质、能量、信息、空间、时间”等概念在传统的五行理论中是没有的,这是一个文化的融合问题。但是通过比较,我们能够发现现代与传统的内在一致性。

“能量”,总是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运动,这与“水”的润下特性相同。

“物质”总是有形体的,形体要么是方形的,要么是圆形的,也有兼而有之的,这与“木”的曲直特性相同。

“信息”,是人的意识与外在信号的相互作用,而意识是光电运动,火,其实就是一种光电现象。人体总光电属阳,阳是向上运动的,这与“火”炎上的特性是相同的。

 灵魂摆渡3箜篌般若 文字般若与五行管理(3)
“时间”,具有收缩的功能,时间能够让人忘记,这是因为被忘记的事件从意识进入了潜意识。又比如:中国的“八字命理”,即是一个出生的年月日和时辰。这个时间,浓缩了这个人出生的时的“物质、能量、信息和空间”的某种组合,这便是我们人类的遗传编码(从信息角度看),基因(从物质角度看)和生命能(从能量角度看)。然后,时间又作为一要素,参加现在的新的“物质、能量、信息和空间” 的组合。这与“金”的“从革”特性是相同的。

“空间”,宇宙空间承载、生长出了万事万物,这与“土”“稼穑”的特性是相同的。

五行(金、木、水、火、土)皆为逻辑符号,而非实有的事物。将它们分别代表“时间、物质、能量、信息和空间”,并无不可。

四、参禅悟道

参禅悟道是中国智者的重要生活方式,是提升境界的重要手段。

“参禅”是佛家的术语,“悟道”是道家的术语。二者之所以连用,是因为佛教的禅宗是受中国道教的影响,由中国自创的大乘宗派之一。而道教是中国受印度佛教的影响,而自创的本土宗教,二者本来就有很深的渊源。

从某种意义上说,二者是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问题,这便是为什么本文要以“文字般若(佛)与五行管理(道)”为题的原因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内心感悟到的东西表达清楚。

(一)参禅

禅宗由达摩祖师传入中国,由六祖慧能发扬光大。达摩祖师将禅宗传给二祖慧可时,用的是《楞伽经》;而到五祖传六祖时,用的是《金刚经》。《楞伽经》是唯识宗的经典,《金刚经》是般若空宗的经典。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转变呢?这内在的理路又是什么呢?

让我们先来看,达摩祖师在将《楞伽经》传给慧可二祖时是怎么说的。

  达摩祖师在收二祖慧可为徒时,说了这样几句话:“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这是禅宗心法的特别交待。如按五行分列则为:

“外息诸缘”,是指不再接收外来的“信息”,或不与外来“信息”做互动。

“内心无喘”,是指内心的能量没有波动,这是能量平衡的状态,能量既不外溢,也不内收。

“心如墙壁”,是指内心就象物质一样,是相对稳定的,不动的。

“可以入道”,是指这个时候,就好像是道一样,但还不是“道”的本身 ,可以从此处入道。

这是禅宗的角度来谈的,禅宗又称为“心宗”。“色身乃洎山河大地,函是妙明真心中物”。这里的妙明真心,是指比空间还大的空间(空间的无限性)。

(二)悟道

什么是道呢?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

看来禅宗和道家确有内在的联系。如果我们要把“参禅悟道”现代化,其实,就是处理好,物质、能量、信息、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怎样处理好这五者的关系呢?

从悟道的角度来说,其实是要参悟到五者的均衡关系。为什么这样说呢?

道家的宗旨是清静无为,提倡“清静为天下正”,“归根为静,静曰复命”。

由于时间关系,文字般若与五行管理(上)暂时写到这里。在该文的(中)部分将从河图洛书,以及先后天八卦讨论“动静二相”。即: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关系,以及道家命功(修命)与性功(修性)之间的关系。该文的(下)部分,将从中医的脏象、经络和五志的角度思考社会运行系统,结合西方的宪政和法治,讨论市场运行机制与人体运行机制的同构性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7933.html

更多阅读

声明:《灵魂摆渡3箜篌般若 文字般若与五行管理(3)》为网友中國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