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4日,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压抑很久的中国股市投资者发出了火一样的怒吼。上证指数上涨304点,涨幅达到9.29%,成为中国股市最大涨幅之一。印花税、大小非和再融资这三座压在投资者身上的大山要搬走了,减持更加透明,交易成本更低,中国股市重新焕发出活力。

但是,很多人担心股市一旦上涨无法控制,政府会不会重新加征印花税,中国的股市也许走不出政策市的怪圈。政策市的一个恶果是买单人都是普通的投资者,而市场暴涨暴跌最后的压力承受者都是政府。目前,中国股市的市场机制还没有完善,市场的自我修复能力很差,由于缺乏股指期货等金融对冲工具,股市不可避免地大起大落,因为,机构只有在上涨中才能赚钱,一旦下跌,机构很难抽身,甚至出现多杀多的局面。而QFII等外资机构利用境外针对中国股市的对冲工具与国内机构轻松博弈,它们成为中国股市最大的赢家。真正担心中国推出股指期货的是外资,而不是传说中的版本——外资机构会利用股指期货兴风作浪,它们很乐意和瘸腿的国内机构同台较量。在这样一场不公平的较量中,国内机构在单边市场中只能一败涂地。随着本币的升值,以规模和成本优势著称全球的中国制造面临很大的压力,制造业的迁徙正在进行,未来中国的发展需要通过资本强国,以强大的资本市场助推中国制造的技术和产业升级。我们不能放弃资本市场发展的步伐,更不能放弃金融强国的梦想,坚定地发展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向资本大国和技术大国的需要,不管前面有多少困难。在这样一个注重储蓄的国度,我们具有天然的资本集聚优势。过去,中国人靠辛苦劳动积攒财富,生活过得很辛苦,赚的钱也是全球产业链分工中最廉价的那部分利润。今天,中国人可以运用积攒下来的钱参与全球投资,获取资本性收益,或者换回我们需要的技术,帮助中国制造进行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这些都有赖于一个完善、透明、公正和富有效率的资本市场。目前,要挽救政策市需要对冲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