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精彩”是长安福特的品牌宣言。可是,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因为一场声势浩大的金融海啸,福特汽车却活得一点也不精彩,甚至正面临死亡的威胁。 随着金融危机的“恶作剧之吻”继续肆虐,底特律汽车三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垂垂老矣。为了拿到美国国会的“救济金”,福特一不小心成为首家第二次开口恳求政府提供救命钱的美国汽车制造商。尽管许诺在2011年前扭亏为盈,但美国政府的90亿美元联邦贷款能否顺利发放还是个问题。 福特应该感到欣慰,因为要不是中国日益增长的汽车消费市场,它在美国大本营估计早已“体力不支”了。因此,近年来福特对中国市场越来越重视,在新车型引进上不遗余力。经济型车马自达2、嘉年华、A级车福克斯、马自达3、B级车新一代蒙迪欧致胜、C级豪华轿车沃尔沃也国产了、还有MPV车型S-MAX。 不过,尽管福特“一直在努力”,但从目前的市场反应来看,唯一能让长安福特欣慰的恐怕只有福克斯了。但除了福克斯外,其他车型的表现却很难谈得上及格——马自达3和蒙迪欧致胜月均销量也就两千多点,根本无法挤进中级和中高级轿车的主流地位,马自达2尽管在国外备受欢迎,在国内却迟迟不能入流,S-MAX也一直徘徊在MPV的主流行列之外。这就像一个信奉多子多福的大财主,膝下九子,却个个不争气,最终成为老人家的心病。 所幸,新嘉年华用不了多久就会进入中国市场,这个有可能让福特在中国的命运从此扶摇直上吗的重要车型被寄予太多期望。但长安福特的历史告诉我们,好产品并不一定会有好市场。更何况,母公司福特在美国如今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实际上,抛开福特在中国的渠道开发、产品引进计划不讲,单从长安福特的营销策略和品牌定位策略方面,就可以看出一些问题。作为美国汽车文化的代表,福特所倡导的消费理念是非常符合美国年轻人的,但在中国,长安福特的“活得精彩”虽然给国人带来了美丽的精神愉悦,但由于中国国内汽车普及率不高,交通环境拥堵,加上特有的文化氛围,国人的汽车消费取向大多仍停留在家庭用车的阶段。运动风格的私人轿车在中国目前仍然属于少数派。 无可否认,“活得精彩”寄托了一个百年汽车品牌希望给中国消费者带来“享受到汽车生活的快乐”的美好理想。但非常可惜的是,这种一厢情愿的努力,并未能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阶段和消费心理进行充分考量,有点偏离主流。就像中世纪时代的传教士们,尽管揣着拯救天下的梦想,却在异国他乡被扣上异端邪说的帽子而走上绞刑架。 “活得精彩”在中国市场的失落,实际上正是个性消费在目前市场条件下的惨败。如果仔细研究你会发现,在中国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车型,永远是那些经济省油、外形美观、内部精致舒适、方便驾驶的车型,中国消费者最关注的还是家庭化、性价比高的汽车产品,个性化、运动化的车型只属于少数人。当然,如果你只想做三菱、斯巴鲁等专注于某一运动特性的边缘化品牌来说自然无可厚非,可是作为一个生来就以推动汽车大众化、家庭化为己任的汽车品牌来说,福特汽车在中国的策略已经违背了福特他老人家最初造车时的梦想,成了一个背叛者。 所以说,福特是有趣的一个理想主义者,却不是识趣的一个现实主义者。说得不客气一点,如果福特面对中国市场的不同需求,只是一味停留在“活得精彩”的美好理想构建上,而忽视掉市场真正的需要。尽管我们会缅怀它曾经为“活得精彩”而作出的种种努力,可是难免会有一些人会为它的“死的伟大”而扼腕。
![生得伟大死得光荣 福特:活得精彩 死得伟大?](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483024103315.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