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uvik的《自由经济启蒙》通俗精练,一本标标准准的启蒙教材。但问题在于,从纯粹经济学理论角度看,它的确也就是“启蒙”级别的读物。其中既包含着真知灼见,也不乏巴斯夏式的庸俗观点。不要因为sauvik谈到“自由”一词,就对他崇拜有加,要知道sauvik的自由和读者心目中的自由可能有很大不同呢。
我们先来看看《自由经济启蒙》中简短得只有十句的第一章【认识自我】(引用文字译者:椰子)。钱皮逐句展开自己的读后感。
第一句【打量打量自己和朋友,你会发现你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可以把自己和其它生物区别开来。这种本领使你具备了交易的能力。换句话说,是易货和交换的能力。】
同意。交易的确是人类的一种特殊本领。
第二句【这是一种天生的能力。即使小孩子也会参与有利可图的交易:你给我几个硬币,我让你喝几口可乐。交易是人的天性,无需教导生来就懂。】
部分同意。钱皮不认为人类“自己和其它生物区别开来”的交易能力是一种天生的能力,而是基于“智力”。因此,《西方经济学的终结》在一开始谈论需求的时候,就把经济行为和“智”连系起来,在谈论“劳动”问题时,就极力强调人的智力,强调劳动的本质是“智”。Sauvik说交易“无须教导生来就懂”没有根据,这种能力是基于人所具有的智力在后天的交易环境当中学习所得。如果把一个人生下来就放在一个无交易的环境中,他就不懂得交易。例如“狼人”,只会抢夺;例如大山中的一户人家,孩子只会向大人索取,而非交易。从未从事过交易活动的孩子第一次购物都手足无措。
第三句【交易的能力远比使用工具和加工制造的能力要高级。织巢鸟善于筑漂亮的窝,但我们看不到它们为善于捕虫的早起鸟筑巢,以便从中换取虫子。】
这一句补充了第二句的不足。制造、使用工具的能力就是“智”,那么据此交易能力的基础就是更高的智慧。可惜sauvik始终没有说出“智”这个词来。
第四句【交易的能力使我们获得“经济”。】
精辟之极。钱皮自《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一来,一直在谈论经济学的对象问题:经济学就是研究交换的。很多人不赞同,因为他们的经济学没有研究交换,而是跑到交换之外的领域里去了,同意这一点,就意味着承认自己误入歧途或者伸手过界了。而否认这一点,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继续经济学的霸权。
但是这个精辟言论涉嫌“观点剽窃”——巴斯夏早在一个半世纪之前就在其著作《和谐经济论》当中说到:“交换就是政治经济学”。Sauvik没有说出新意来。
第五句【之所以人类有经济制度,而别的生物没有,是因为它们不具备交易的能力。尽管它们当中许多确实可以“制造”某些东西,譬如,织巢鸟筑窝。】
这实际上表达了sauvik对“交换”的理解。很多人也不否认“交换”,但是,他们更乐于将这个词语“广义化”而不是sauvik所理解的2+2式的交换,例如“一人交换”。在“一人交换”的概念之下,sauvik所说的“织巢鸟”就不单单是制造者,而且也是交换者了,因为它们付出了体力耗费。
第六句【因此我们也叫“经济人”;我们是地球上仅有的“经济生物”;我们真的独一无二。】
Sauvik在此给出了“经济人”的另一番解读——交换人。因此“经济生物”也就是“会交换的生物”。不过,钱皮之见,不必要因此强调我们的“独一无二”。因为任何物种之所以可以是一个物种,都必然有独一无二之特征所在。需要强调的是人的“智能”。
第七句【我们,每个人,注定要创造财富。同样,交易也创造财富。】
前半句属废话,每种生物都创造财富——对其生存有利的东西。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关键的是后半句——交易也创造财富,这和劳动价值论的交换不创造价值的思想有着根本的差异。钱皮以为,交换作为人的行为,必然具有自利性,因此说“交换过程必是一个价值增加的过程”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8410,很荣幸与sauvik取得了一致。
第八句【人生来富有!】
精辟。钱皮是一个“盈余论”者,认为交换行为的成立基于“盈余”,这和主流经济学所强调和尊崇的“稀缺论”格格不入,但是和“有效需求”的观点一致。稀缺论者心底里都是贪婪者,总是把自己的无底洞般的欲望和自然资源加以对比,转而抱怨资源的稀缺。只可惜,稀缺论者也不得不把经济学矛盾地建立在“有效供给”之上。人生来富有——还有什么东西值得去抱怨它稀缺?(对此观点的相关评论下集再论)
第九、十句【假如织巢鸟知道拿漂亮的巢去换取美味佳肴,那它将享受到鱼子酱和葡萄酒──棒极了。】【唉!可惜不懂交易,它注定只能吃小虫。】
织巢鸟在地球上存在的历史比人长久。吃到小虫子是它们的最高“鸟”生享受,我们人类何以嘲笑它们“可惜”?价值判断是人类特有的,即便是在人类内部,价值判断也是因人而异的,何以延伸、强加给自然界?我们无法知道织巢鸟是不是在鸣唱:我们无须交易就可以吃到美味的小虫子了。
(欢迎阅读下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