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不要做电商 创业者——不要把自己变成气球(12月19日)



创业者——不要把自己变成气球

 

关键词:新的放假安排  创业时间管理  团队管理  创业成功  心理焦虑

 创业者不要做电商 创业者——不要把自己变成气球(12月19日)

 

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2008年的放假安排,虽然“五一”常规假期减少两天,但增加了清明、端午与中秋等传统节日,现在一年中的假期又增加了一天,而且法律约定了带薪年假,假如企业在年假期间需要员工加班,员工可以依法拒绝,而假如企业执意要员工加班,企业就要支付员工3倍的薪金。这对以取得薪金为养家糊口的来源的劳动者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但对创业者与管理者的压力恐怕又要加重一些了。

越是提高劳动者的权益,创业者所感觉到的心理不平衡就会愈加严重。

尽管如此,在创业者看来,运营成本与人员成本的提高与预期的利润相比,依然不值得一提。毕竟任何一个创业者都在梦想着盈利模式清晰逐步、客户越来越应接不暇,并从亏损经过持平到有利润,并进而接洽风险投资,进而纳入到快速的成长路线,最终在投资人的支持下到某个证券市场去上市,并成为一夜暴富的英雄。

就如“富爸爸”所带给中国的那个“老鼠赛跑”的现金流游戏的游戏规则:一旦进入了快车道,收益就会立刻提高百倍。进入“快车道”无疑是吸引创业者,让创业者眼睛发光的重要因素。但实际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往往会让创业团队倍感压力,而那压力时刻在转化成为一种焦虑。

在心理学中,焦虑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况。

企业的焦虑有很多症状,比如老总整天都在外面忙,直到傍晚的时候才回到办公室,并召集大家开会,而且会议一开就刹不住闸,通常会议都如马拉松般的长久,成为头脑风暴会议,似乎不把问题讨论清楚、并得出一个大家达成共识的结果,老总不提出散会,大家都不好意思回家,即使心里已经如猫抓一般。

通常创业老总是没有周末甚至没有自由睡眠的,更不要说劳动法上所说的节假日了。比如,他们会在深夜还在草拟文件;会在深夜突然有灵感让自己兴奋得睡不着觉;会在半夜的时候给那些他们认为是有创业精神的同类人打电话,讨论下一步工作的安排;会让自己成为空中飞人,让所有人都感觉,他们就如“上满弦的时钟”,而成为工作的永动机。

 

创业型企业的团队经常会有一种工作状态,就是长期出差或者让员工在公司住宿。

其实对创业型的公司,出差与公司提供住宿应该是不错的运营方式。出差时需要住宿在外地的酒店里,每多一天都要多花很多钱,而且有一种在外地漂泊的感觉,这种感觉对谁都是一种煎熬。而在公司提供住宿不单纯是给员工提供了一种福利,可以确保员工跟创业者一样,可以在不自觉中超时工作,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得员工有一种危机感与紧迫意识。跟创业者一同焦虑,至少让创业者的焦虑心理得到稍许平衡。

公司提供食宿会带来的一个问题——让大家失去时间概念!并不是以天为单位,“日出而做,日落而息”,而是感觉没有了时间概念,连续工作会给人一直向前跑没有尽头的感觉。

笔者认为:这种工作状态固然有好处,但也需要有些调剂。比如上班前和下班后有时间出去呼吸新鲜空气,去见不同的人。同时制订阶段性目标就成为相当重要的事情,这可以使得每个人的前进有清晰的方向感、有阶段性肯定的心理安慰。

另外,在office里工作的人都需要有音乐陪伴,工作起来才不会感觉单调乏味。

事实证明,人在寂静的环境下连说话的声音也会变得小的,而人在寂静的环境中的是难以形成亢奋的工作状态的。每个人都至少需要有人跟他(她)说说话,即使是调侃与闲聊都能够促进人的沟通欲望;相反,一旦整个人陷入沉寂,就会很快进入困顿状态。人原本就是在环境中彼此影响的,一个人的状态也会影响到身边的人。即使他(她)不愿意,也不是自己所能够控制的。更具体一些,相比于个人塞着耳麦听音乐,在办公室里放些舒缓的背景音乐显然更有积极的作用。

 

笔者在去年的文章中曾经提到,有了创业冲动之后立刻就开始创业,90%以上的困难是想都没有想到过的。匆忙创业的错误是导致创业者成功概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走上了创业的道路,特别是在创业导师们“最大的失败就是放弃”,这真的让创业者感觉创业是一条不归路。创业者再也不会像就业的时候一样在固定工作时间之内的固定薪金,即使加班也不会有人支付给自己加班费,相反,让别人陪自己加班却要支付给人家加班费,但那些加班费与办公室空置的损失相比,还是不值得一提的,就如出租车充分利用就是“两班倒”人歇车不歇;或者是那些加工企业在赶订单的时候,甚至是“三班倒”人歇设备不歇。因为厂房与办公室、水电、通讯费、人员工资等等应付账款都不会因为你实际有多少个工作日而计算房租,而是按照自然月走的。

也许是受持续关注《赢在中国》被那里面的那些创业的选手的情绪所感染;或许是身边那些正在创业的朋友们都是充满激情的,所以笔者也就认为,创业者就应该是富有激情的,而且正如马云所说:短暂的激情是不值钱的,持久的激情才是赚钱的。

 

现在感觉,因为内心的焦虑, CEO的激情最充沛,但只看CEO激情澎湃的独舞就似乎有些滑稽了。如何能够让团队,特别是市场团队兴奋起来,澎湃起来,就成为CEO们的首要问题。

CEO在忽悠了别人的同时,也忽悠了自己,让自己迷失方向,成为气球。这主要从聚焦的角度来看。CEO不是要去抓机会,因为机会无处不在,抓住了机会就意味着要分担精力,要承担更多的风险。每个机会后面都会隐藏着危险,而CEO是对那些不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机会说No,对那些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机会要发现其潜在的危险。

CEO是教练,是需要用悲观、理性而成熟的方式去思维的。真正可以对各种诱惑保持新鲜感,有憧憬有梦想而无须太过于关注灰暗面的是那些下属,那些年轻而有冲击力的年轻的业务精英。

但相当多的CEO正在把自己转变成为一只被吹得越来越大的气球。

 

创业者的品质决定企业的表现。

几乎每个创业型的老总都是销售起家,靠业务进行原始积累,从规划到现实,从地基到巍峨的大厦。很多人会认为这是靠忽悠得来的,那激情与忽悠的成分正在把CEO变成越来越大的气球。

创业者有激情,那激情对身边的团队成员和客户都有忽悠的成分,但当你脚踏实地地去做事情,每个人都在看着你的一举一动;当你说话的时候总是有人会记得,你的员工总是记得你所说的每一句话,也许你已经忘记了自己是在什么时候跟什么人说的不经意的一句话,但总是有人会传播着那句话——以及那句话所衍生出来的深刻含义。也许那含义不是你的本意,却总是被人传来传去的。最终的苦果只有自己去吞。

创业者——特别是已经有成功迹象的成功者,对媒体的忽悠也是不可避免的。

笔者认为,针对媒体的忽悠成分是更危险的,因为媒体会把你夸大的话再度夸大。所以在你没有准备好之前,最好不要对媒体说话,也不要发表任何意见。越是高职位的人就越需要后说话,贵人语话迟,即使已经胸有成竹,也要表现得深思熟虑之后再说。至少你要让对方感觉你并非轻描淡写,也许发表的言论并非完美,但你是在努力地让事态掌握在自己手中。

当他们对你的“忽悠”越来越感觉不以为然。而看到公司真实状况,那么就会以看客的心态像看舞台上的小丑表演一样地看着你表演。

企业家总体而言是代表企业整体形象的。你能够做到什么事情,谎言与忽悠是不会给你带来正面影响的,除非你用更多的谎言去圆以前的谎言,用深厚的理性去掩盖激情所表现出的不成熟。一个企业的老总的行为细节很能够影响企业的状况。而传播那些话的也许也包含准客户的理解。

但笔者总是感觉,忽悠成分肯定会如啤酒的泡沫一样破灭的。

 

每个人都在争取时间而不是享受生活。有了时间“一切皆有可能”,业务员可以争取与客户维护好关系,企业可以进行产品研发、团队建设与市场拓展,员工可以得到养家糊口所需要的钱,老板可以获得现金流周转的机会。

所以,通常创业的老总都是最忙的,至少看上去给人最忙的感觉。

笔者认为,争分夺秒不浪费光阴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尽管如此,但当所有人都在疲于奔命的状态下,就会被压力与焦虑所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是不会有安全感可言的。忙碌很多时候仅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心理安慰。当我们为了求得这种心理安慰而使自己的心灵过于劳碌,是否会造成生命的另一种不和谐呢?

 

实战派的老总在形象上总是需要借助包装,其实所谓包装应该是传媒的事。在媒体、在客户、在整个创业团队的所有成员面前,CEO应该是脚踏实地,根深蒂固,仅仅对做事感兴趣的。如此才可以形成正面的影响。

传播型的老总一直生活在聚光灯下,很容易会有诸如装腔作势、重形象却不重内涵、重概念却不重执行等致命弱点。你就像是一支气球,吹得越大就越朝天空飞,飞得越高就越不着边际,最后的结局就是破灭——粉身碎骨。

不管你有多么自信,也不管你的根基有多深——还是不要做气球型的创业者的好!

 

贾春宝

2007年12月19日星期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8592.html

更多阅读

电商战略研究之四:为什么每家企业都必须做电商?

北大社会学博士 锡恩咨询集团董事长学习社会学,让我建立了一个基点:那就是别相信任何“反人性”的结论,符合人性就是最高准则,社会学中有一句话说得好,那就是,任何努力与人性开战,胜利的一定是人性。从北大毕业后,我到摩托罗拉工作,在战略

人文主义精神 做电商推广更应具有人文精神

每个人都在追寻内心的那份幸福,追求自我价值的存在感和有尊严的生活,用户不例外。现今,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精神压力的增大,幸福指数有待进一步提升,而消费体验正是实现的途径之一。大互联时代的信息大爆炸,快速散播,快捷搜索,

白酒电商销售 白酒做电商时刻谨记三件事

     2013年,国内白酒电商热潮风起云涌,一度在寒冷的形势下如火如荼,一线酒企领衔加盟。电商似乎成为了行业突围的方向,众多酒企早已按耐不住,继而前仆后继寻求自建电商平台或与酒类电商平台合作。这种竞相加入的现象,很容易理解,这是

中国农村电商十大模式 中国十大超市做电商大点评

      今儿个闲得蛋疼,把中国连锁超市做电商的,有点模样的,都拎出来数落数落,甭管外资、内资的,全国性、区域性的,大卖场还是小便利店,给大伙盘算盘算。  他们大部分没有做出有影响力的电商平台,但他们的试错是未来成功的基础。我们一

万达电商 死你太低估 传统百货业: 死了做电商的心吧!

     这个标题绝对不是哗众取宠,当然也不是想自断后路,毕竟我现在还在给传统零售业做内训和咨询,只是想给许多豪言壮语拥抱电商、拥抱互联网甚至是拥抱移动互联网的传统零售商一记闷锤,让他们清醒清醒。  为什么要让传统百货“死

声明:《创业者不要做电商 创业者——不要把自己变成气球(12月19日)》为网友惜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