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生产总值 非物质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四)



《理论经济学》第四编(上)社会再生产考察(11—13章)

第十三章第四节

 

四、非生产部门纳入总体联系以后的社会再生产

    一切不以企业方式经营、不把自己的劳动成果以商品或类商品形式和社会进行交换的社会劳动部门,都属于非生产劳动部门。这是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视角对社会劳动进行考察之后必然会得出的结论。属于这一类的劳动部门有各级权力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基础性科研机构、教育系统的相当大部分等等。诚然,这些部门的存在是十分重要的,这些部门的劳动耗费对于社会也是必要的。也就是,若是从社会主义社会总体全景式地观察,那么上述部门就也是生产的,即这些部门的劳动耗费同样是生产了对社会有用的效果。但是,在性质上这毕竟截然不同于以商品或类商品形式进行交换的劳动部门。当然,对非生产领域的劳动耗费,以商品货币形式进行计量也顺理成章。只是我们不要忘记,商品价值交换形式对于社会主义生产无疑已证明是重要的,因而首先总必须着眼于与社会生产方式相联系的价值创造和交换的客观实在性。这个问题,从社会总产品价值和c/n比值的变化上将会看得更清楚。

    我们知道,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基础性研究机构、教育部门的大部分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而财政拨款基本上来源于税收,从再生产表式讲就是来源于n。非生产领域所需要的产品和劳动成果既来源于物质生产部门,也来源于非物质生产部门;既包括第一部类的产品,也包括第二部类的产品。如建造和维修的智能化办公楼或较低档次的办公楼,电脑等设备,其他办公用具;而非生产领域的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当然将购买消费品,并享用非物质性的劳动成果。因此,非生产领域对物质产品和非物质劳动成果的购买也将相应地对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发生影响。但这些购买实际已经包含在社会再生产总表式n1+na和n2+nb的相应部分之中。税收的缴纳和再支出(财政收支),非生产部门所提供的服务及劳动者得到工资收入,实际是另一种劳动交换形式。

    从非生产部门本身的角度来看,该部门所需要的各种劳动物质条件,显然不同于该部门的劳动者用货币工资购买的消费品包括消费性服务。非生产部门所需要的各种劳动物质条件及中间性服务,从性质上讲属于一般生产资料范畴。我们现在就来看非生产部门所需要的生产资料问题。表式:

    c1+ca+n1+na

    c2+cb+n2+nb

我们知道,无论简单再生产还是扩大的再生产,c1和ca都是全部用于一部类自身的生产消费,那是一部类已经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补偿或生产性服务的补偿。在简单再生产时,n1+na全部用于第二部类的补偿,其中一部分是物质性补偿,另一部分是非物质性补偿,此时n1+na=c2+cb。在扩大再生产时,(n1+na)-(c2+cb)之差用于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积累。那末,非生产部门所需要的劳动的物质或非物质条件来源于那里呢?因为非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不以价值商品的形式体现,不以商品或类商品形式和社会劳动的其他部门进行交换,而是来源于所谓再分配;但是,这种再分配必须体现为再生产表式中的相应部分。也就是,第一部类n1+na的相应部分,无论从价值量还是从实物量或服务效果讲,其实都是为社会的非生产部门生产的。同时,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补偿及积累均必须继续正常地进行。

由此得到结论:由于社会的非生产部门同样需要广义的生产资料,所以即使社会仅只维持简单再生产,n1+na之和也必须大于c1+cb之和,两者的差额就是每年给予非生产部门的生产资料。在社会再生产取扩大态势时,社会生产的生产资料及生产性服务成果,除了满足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积累,也必须额外再多生产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性服务成果,以满足非生产部门的相应需要。即必须额外地增大(n1+na)-(c2+cb)之差,这是和各生产部门不同的另一种形式的劳动的物质条件的消耗和积累。

    我们上面所举,并入物质生产部门以后的社会再生产基本比例表式如下:

8050c1+187.5ca+2012.5n1+125na

1950c2+187.5cb+487.5n2+125nb

其中c1/n1=c2/n2=4,ca/na=cb/nb=1.5。现在加上新的条件。假定,社会非生产部门表示劳动物质条件和劳动者基本关系的c/n比值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相同即等于1.5/1,非生产部门从业的劳动者数量等于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一半即等于125,此时非生产部门每年消耗生产资料187.5,非物质生产部门在一、二部类的分布量仍假定不变。△n1=187.5÷=37.5,

n1=2012.5+37.5=2050。两大部类的再生产比例如下:

8200c1+187.5ca+2050n1+125na=10562.5

1800c2+187.5cb+450n2+125nb=2562.5

粗看起来,这是一个扩大再生产的表式,因为(2050n1+125na)-(1800c2+187.5cb)=187.5,但实际上,这却是一个仅只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表式。因为上述生产资料187.5既不是用于补偿一、二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也不是用于一、二部类的积累,而是进入非生产领域,作为劳动的物质条件。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如果从社会主义社会整体看,非生产领域例如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等部门的存在是必要的,该部门对社会的各种服务却没有以商品价值的形式经过交换得到补偿,非生产部门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就只能取之于n1+na。而这时候从一部类看,也没有得到等量价值的消费品包括消费类服务成果,所以(n1+na)-(c2+cb)之差必须额外地增大,以致即使社会仅只维持简单再生产,n1+na也必须大于c2+cb。与之不同,消费品生产部门包括消费类服务生产部门,它们虽然也同样从n1+na中取得本部类需要的部分,但那是通过商品或类商品交换的形式才得到的,即它们必须以包含同样价值量的c2+cb与第一部类进行交换。

我们下面再举一个例子。设c1/n1=c2/n2=6,ca/na=cb/nb=2,n1+n2=2500,na500+nb300=800。我们把非生产部门劳动者与劳动物质条件的关系表示为cg/ng,本例cg/ng=1.2,ng=200,社会劳动者总数保持不变。同时为简便起见,假定劳动者正常从事生产所需要的存量生产资料的价值,等于一年期间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已经指出,非生产部门和社会各生产部门的联系形式不同于各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形式。计算按下列步骤进行:(l)物质生产部门的基本比例关系。(2)并入非物质生产部门后的基本比例关系。(3)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发生积累,并同时为非生产部门提供生产资料时的两大部类比例关系。

物质生产两大部类基本比例:

12857.14c1+2142.86n1=15000                                2142.86c2+357.14n2=2500

  非物质生产部门生产量:

1000ca+500na=1500

 600cb+300nb=900

    并入非物质生产部门后的两大部类基本比例,即社会全部生产部门的基本比例关系:

    12942.86c1+1000ca+2157.14n1+500na=16600

    2057.14c2+600cb+342.86n2+300nb=3300

    2157.14n1+500na=2057.14c2+600cb,此时一部类的平均c/n比值约等于5.25,二部类的平均c/n比值约等于4.13。

    考虑积累。设,各生产部门△c/n=0.18,即积累率等于18%,△c=3300×0.18=594。已知非生产部门劳动者数量为200,该部门每个劳动者所需生产资料的价值原来等于1.2,设增加量等于0.1,则非生产部门所需生产资料价值等于200×1.2+200×0.1=260,所以,(n1+na)-(c2+cb)=594+260=854,△n1=854÷7=122,总的再生产比例如下:

13674.86c1+1000ca+2279.14n1+500na=17454

2057.14c2+600cb+342.86n2+300nb=2446

         【240cg+200ng】

(非生产部门的成果不表现为商品和商品类服务)

   社会总产品价值19900。(2279.14n1+500na)-(1325.14c2+600cb)=854,854÷3300=25.9%,这是全社会的名义积累率。

其中生产部门积累率为594÷3300=18%。

    积累发生作用以后,只实现各生产部门交换时两大部类新的基本比例关系如下:

13430.74c1+1090ca+2173.26n1+500na=17194

2019.26c2+654cb+326.74n2+300nb=3300

其中n1+na=ca+cb

    既有各生产部门自身的积累,同时为非生产部门提供生产资料时两大部类的基本比例:

13654.53c1+1090ca+2209.47n1+500na=17454

1795.47c2+654cb+290.53n2+300nb=3040

【260cg+200ng】

    社会总产品价值20494。(2209.47n1+500na)-(l795.47c2+654cb)=260,这是生产部门提供给非生产部门的生产资料。

关于社会主义再生产的计算及其规律的主要方面,我们在第十一章及其他地方已作了分析。所以我们在此仅就新的考察作补充性概括。

第一、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既然已经是有机地溶合在社会生产总体中,所以,我们将非物质生产部门分成两类再分别并入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在一、二部类中则仍区分为物质生产部分和非物质生产部分,就有很正当的理由,因为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的区分仍然是重要的;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就以生产性和一、二部类为区分界限,那么,对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也可以不再区分物质生产企业与非物质生产企业。这时候,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分别从形式到内容都是统一的平均c/n比值。第一部类是指生产资料包括生产性服务生产部门,第二部类是指消费品包括消费性服务生产部门。   

第二,决定非物质生产部门之归属于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原因,除了非物质生产企业服务效果实际的性质,消费性服务效果的生产量还取决于物质消费品生产的丰富程度。一般讲,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消费品的实物量越丰富,消费性服务成果的生产总量也就越大。

    第三,由于社会生产扩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同时也包括某些原来较落后的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而这种扩展往往还意味着它们逐步地转化为企业化经营,进而纳入社会生产总过程,并且其c/n比值通常也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从社会平均c/n比值的增大程度计算实际发生效率的积累量,同时从表面上看,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平均c/n比值的提高速度将会放慢。

    第四、非生产部门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的事实,而非生产部门所需要的生产资料是来源于生产部门,直接地讲是来源于第一部类的n即新加劳动。因此,从社会各生产部门的角度衡量,从表面上看的积累率将显著地高于只满足各生产部门需要时的积累率。在我们所举的例子中,从表面上看积累率等于25.9%,但按真正用于各生产部门的积累量计算,则积累率只有18%,其余7.9%就是提供给非生产部门的生产资料。就实际情况讲,我国财政支出项目中数量很大的社会文教费和行政管理费,大部分就属于社会非生产部门的费用。这个费用总额,除了发放行政管理和文教部门劳动者的工资,其余部分就基本上是为满足该部门对生产资料或者说劳动的物质和非物质条件的需要。

第五,为非生产部门所提供的生产资料,其中数量和非生产部门当年消耗掉的劳动的物质条件相等的部分,其实只是维持了非生产部门不以价值计量的社会性服务劳动的原有规模。就这一点来看,和各生产部门的情况类似,它们不属于新积累的劳动物质条件;只有那些追加的生产资料,才真正属于非生产部门新积累的劳动物质条件。上例所举,为非生产部门提供的生产资料260,其中只有20属于追加的生产资料。

我们现在再来看以货币计量的消费基金额,现实社会是表现为工资、福利、薪酬、奖金等形式。由上面的分析可知,总的讲,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就包括以下三大部分:物质生产劳动者、非物质生产劳动者、非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社会生产的物质类消费品和非物质消费成果就是由这三类劳动者消费的。所以:(1)这三类劳动者的消费总额就等于c2+cb+n2+nb所包含的价值量。(2)由此自然作出推论:物质生产劳动者和非物质生产劳动者的消费总额,必定小于社会生产的物质类消费品和非物质消费成果所包含的价值量。因为非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不以商品价值的形式和社会劳动的其他部门进行交换,但非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却要用获得的工资性收入购买消费品包括消费性服务。非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其工资性收入是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获得的,最典型的是国家以财政拨款支付的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职工的工资。

作为消费性收入和支出的总图画,我们采用上面所举积累率为25.9%的例子。此例劳动者总数包括(l)物质生产部门n1+n2=2500,(2)非物质生产部门na+nb=800,(3)非生产部门劳动者200。全社会劳动者合计3500。全社会物质消费品和消费性服务价值合计2446。也就是,全社会3500劳动者,包括生产部门和非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平均计算,消费价值量约等于自己常年劳动量70%的商品或商品类服务。另有一部分常年劳动体现为各生产部门积累所需的生产资料,并为非生产部门提供一定量的生产资料。此外还要注意,非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没有表现为商品价值的形式。

部分非生产劳动部门转变为社会的生产劳动部门,这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不断发展的自然结果,当然同时包括了人的主观努力。例如文化、体育事业的相当大部分转变为经营性的文化、体育企业,就无疑是社会劳动分化愈益加深,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愈益增加,劳动效率也愈益提高的表现。但是不能反过来说,一切未转变为企业化经营的劳动部门,其职能就一定日渐衰弱。例如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对社会的宏观管理职能无疑是重要的,但绝不能说,这一类管理职能必定转变为经营性的管理;只能说,随着相应社会条件的具备,对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管理、保障事务,按企业化方式经营,将更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劳动的节约。

 非生产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固定资产的更新,起作用的并不是同一种社会机制。就生产部门的固定资产讲,随着这些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的被消费,它们的价值就相应地转移到了所生产的产品或所实现的劳动效果中,并以商品或类商品的形式和社会进行交换。因而固定资产的生产性消费,首先从价值上得到补偿;其次,从全社会的角度讲,通过和别的企业的交换,以新的固定资产实物形式得到补偿。与此不同,非生产部门的固定资产尽管也必然会逐渐损坏,但这种损耗的结果,即使从全社会的角度讲,也不是再现为新的固定资产,因为现实的社会机制不是这样的。在这里,劳动成果的商品或类商品形式及其交换,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们常常看到,非生产部门的某些固定资产尽管遭到毁损,但只要没有落实财政拨款之类的经费渠道——这就是和生产补偿交换不同的机制,——就无法做到弃旧图新。就实际情况讲,如果某些基本上属于非生产性的单位例如寺庙等风景旅游点,其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耗费只有一小部分采取类商品形式和社会进行交换——门票收入之类,那也就只能小部分地由此而自我解决资金来源,即有一小部分就属于生产性的了。这些收入,就会或者用于设施的维修,或者用于职工工资福利性支出。至于居民房屋及其消费,更属于另一性质的事。除了用于出租的房屋或少数情况下的兼作生产用房,比如个体户将自己的住房部分地改作营业场地,通常家庭购房是为了自己的生活消费而非生产消费;不可能因为自住房屋的消费而使损耗价值得到转移;毫不奇怪,居民要新造和维修住宅,必须有新的款项,比如支出他积蓄的工资支出。

    因此,按西方现行方法统计国内生产总值时,对相当部分实际尚未转变为企业化经营的非生产部门,以职员薪酬和虚拟的固定资产折旧为增加值的统计口径,其实是模糊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界限。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视角看是这样,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视角看也是这样。

    已经说过,非生产劳动部门转变为生产劳动部门,意味着劳动耗费计量的社会形式的转变。原先不体现为交换价值的劳动耗费,现在实现为交换价值了,包括新加劳动与消耗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及原料辅助材料的价值都是如此,营业额的统计或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自然将因此而相应增加。

    当我们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作了上述分析之后,可以就长远的发展说几句话。商品或类商品的价值交换,是劳动耗费计量的一定社会形式;实践已经证明,这种计量形式对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既重要又必然。但劳动耗费计量的社会形式,当然也会随着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即使那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当社会劳动生产率发展到今人很难想象的水平,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界限也趋于消失的时候,或许可以说,社会不同领域劳动耗费的直接计量,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支出的直接计量,才已具备了最重要的基础条件。那时,社会不同部门劳动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界限,也才会真正趋于消失。一旦社会劳动的生产性与非生产性的界限消失,劳动耗费的计量形式和交换形式也将发生变化。与此同时。社会劳动的部门结构和现在相比也会有巨大的差别。这时候社会生产的总面貌,就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情况下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

 劳动生产总值 非物质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8767.html

更多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有何条件?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关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调整有关事宜的通知各有关省文化厅: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些地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出现机构变更、合并等情况,个别保护单位履行职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软木画 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2北京国际创意礼品及工艺品展览会,于3月2日在国贸开幕,带着“寻宝”的心情,应邀参观展览。逛过几个必去的“应邀店”,无意间看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软木画。要说对软木的第一次接触,我想大家大部分是在顶级红酒的密封瓶

邯郸非物质文化遗产——磁县怀调 邯郸磁县暴雨

磁县怀调2006年6月6日省政府公布磁县怀调入选河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属戏曲类别,序号为77,编号为5—22。磁县地处河北省最南部,是河北省的南大门。磁县怀调是一个古老的板腔体剧种,上承隋唐时期的《

声明:《劳动生产总值 非物质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四)》为网友唅淚聽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