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消费过程是生活资料使用价值转化为劳动潜能的过程,与一般的生产过程相类似,消费过程也存在一个效益问题,人们总是希望以尽可能少的生活资料消费量来形成最大的劳动潜能。
一、消费效益的分析
对于不同的人,相同的生活资料可以转化为不同的劳动潜能,从而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人们通常不容易知道事物对于某个人的具体使用价值,但容易知道它的社会平均使用价值,即转化为劳动潜能的平均值。消费者在同一生活资料上所存在的使用价值差异反映了其消费素质的高低。为了比较一个人相对于社会其他成员的消费素质,现提出如下概念。
消费规模:就是指个人对于某一生活资料的消费规模Ni占全社会消费总规模No的比例,用ki来表示,即
ki=Ni/No (2-14)
则 ∑ki=1 (2-15)
期望使用价值:设在确定社会区域内某一生活资料对于所有成员的使用价值为Qui,消费规模为ki,则把
Quo=∑(Qui×ki) (2-16)
定义为该生活资料的期望使用价值。
当ki=1/n时,有
Quo=∑Qui (2-17)
生活资料的期望使用价值反映了社会区域内人们对它的平均消费状态,每个人的实际使用价值总是或多或少地偏离这个期望使用价值。实际使用价值相对于期望使用价值越高,说明消费者对于该事物功能价值的利用率越高,由此可得
消费效益:消费者对于某一生活资料的实际使用价值与期望使用价值之比,称为消费效益,用Ex来表示,即
Ex=Qu/Quo (2-18)
其取值范围是(-∞,∞)。显然,有
∑(ki×Exi)=∑ki=1 (2-19)
由此可得:确定社会区域内所有社会成员的消费效益的加权代数和为1。
二、消费熟练度的概念
当消费者的消费规模及所处消费环境已经确定时,其消费效益完全取决于他所积累的消费信息。消费素质较高的人因积累了较多的消费信息,只需消费较少的生活资料就可形成等量的劳动潜能,从而对生活资料期望使用价值产生了放大效应;相反,消费素质较低的人对生活资料期望使用价值产生了缩小效应;只有当消费信息的积累处于社会平均水平时,其消费效益为1,此时为正常消费素质。消费熟练度就是用来反映消费者偏离正常消费素质的程度。
消费熟练度:设期望使用价值为Quo的生活资料对于消费者的实际使用价值为Qu,则把
Rx=(Qu-Quo)/Quo (2-20)
定义为消费熟练度。
则 Qu=(1+Rx)Quo (2-21)
由(2-18)、(2-20)式可得
Ex=1+Rx (2-22)
由(2-16)、(2-20)式可得
∑(ki×Rxi)=0 (2-23)
由此可得:确定社会区域内所有社会成员的消费熟练度的加权代数和为0。
三、影响消费熟练度的因素
1、生活资料的品质特性。生活资料的品质特性只有与消费者的内部素质相亲和,才具有较高的消费熟练度。例如,高层次品质特性的生活资料只有对于高层次文化修养的人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即只有高层次文化修养的人对高层次品质特性的生活资料具有较高的消费熟练度。
2、消费信息的积累情况。消费信息的积累主要取决于科学文化水平、生活经历、家庭教养等因素。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消费知识的增长,有利于自觉调节饮食的营养结构,有利于对消费品进行科学的选购、贮存、维护、加工等;生活经历的增长有利于生活经验的积累;良好的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可以培养人良好的生活习惯。
3、消费者所处的消费环境。消费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消费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条件、温湿度、水文地质、自然风光、空气成分等,当自然环境与生活资料的品质特性相亲和时,消费者对它具有较高的消费熟练度。消费的社会环境包括人际交往方式、社会潮流、消费风俗、文化背景等,当社会环境与生活资料的品质特性相亲和时,消费者对它具有较高的消费熟练度。
4、生活资料的消费规模。根据使用价值的“边际效用规律”,生活资料的消费规模越大,其消费熟练度就小。显然,穷人对于生活资料的消费效益通常要大于富人对于生活资料的消费效益,即穷人的消费熟练度通常要大于富人的消费熟练度。
四、生活水平与消费能力
前面已经区分了期望使用价值与使用价值,与此相对应,“生活水平”也区别于“消费能力”。
生活水平:是指单位时间内所消费的生活资料期望使用价值,用S来表示,即
S=Quo/T (2-24)
消费能力:是指单位时间内所消费的生活资料使用价值,用W来表示,即
W=Qu/T (2-25)
由(2-20)、(2-24)、(2-25)式可得
W=(1+Rx)×S (2-26)
一般来说,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使人的消费能力提高,但是这种提高通常不是正比关系。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以是无限的,但消费能力的提高是相对有限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对生活资料的消费效益就会下降,人的消费能力的提高幅度就会下降。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当人的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人的消费能力几乎不再提高,如果此时再提高人的生活水平,无疑会造成社会财富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