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蛙到狐狸狗
——在资本与创业间游走的两栖动物
关键词:创业 融资 审美疲劳 找死与等死
Boyd把他制作的小课件发给我共享,笔者到他的博客www.yuyan.biz上去看,却发现那上面都是简单而实用的商业英语小课件。Boyd是笔者在2004年底清科(Zero2ipo)的投融资论坛上认识的,而且也曾经一起探讨过与创业项目有关的话题。这个内容让笔者有些诧异——莫非这位可以操流利中国话的美国老兄不做VC、天使甚至私募基金,转而从事语言教育,开始当语言老师了?
由于笔者原本就是做教师的,而且当初教的也是英语,更巧的是也总结出一些独特的学英语的内容。因此,在这点上更有些亲切感。
Boyd让笔者想起了另一个朋友,中国国际教育产业投资集团、校园在线教育集团董事会主席、CEO郗慧林(Cindy)。她在创业投资领域也是名声远播的美女CEO。采访过她的媒体记者都认为她是一面是天才少女,一面是商业奇才,看起来不那么搭界的两面在郗慧林身上完美地结合?
与在媒体的聚光灯下的每个人一样,Cindy也是引起颇多争议、毁誉参半的一个人。负面形象是在网络与职场中传言经常拖欠工资、让员工超负荷工作、高度的强压式的管理模式,甚至债台高筑、人员流动频繁,这个所谓的教育集团时刻处于濒临破产边缘的企业,冲击NASDAQ不过是其“忽悠”投资者的故事。而其正面形象是14岁读大学;18岁当大学教师;22岁怀揣两万美元独闯华尔街让资本迅速增值到1000万美元;27岁回国创办国内首家大型网络教育机构,成为中国网络教育第一人;30岁掌控规模达6000万美元的企业资产,已经在全力以赴冲击纳斯达克。
笔者也曾经多次到Cindy在北京东方广场宽大的公司去拜访,人员近乎混乱的忙碌着,作为CEO的Cindy甚至比所有的员工都更忙碌,在公司内部的环境也让闲散惯了的人有透不过气来的感觉。但笔者曾经有幸与Cindy吃她们家乡西安小吃,在那个时候,她单纯得简直就像是个临家的妹妹。
类似从投资者转型为创业者的例子还有一个,那就是沈南鹏。
笔者只知道他有花旗银行的8年经历,而且与梁建章共同创办携程旅行网,再回到投资者的身份而成为红杉中国基金的合伙人。由于对沈南鹏并没有直接接触过,笔者不敢妄加评论,唯一可以给予的评价就是沈南鹏在投资者与做事者之间身份转化的成功者。假如把资本看成是水,把创业看成是陆地的话,那么沈南鹏应该是表现做出色的水陆两栖动物——是只相当出色的青蛙。
外界对Cindy的评论让我想起了早先笔者在北大就读的朋友在评价北大的时候,不屑地说“北大无他,无非是一塌(塔)糊(湖)涂(图)”(其中“塔湖图”分别指博雅塔、未名湖与图书馆)而且据他说这是北大学子们共同的说法。
每个人走近了都会发现其难以掩盖的瑕疵,就如再美丽的东西看得久了都会变味,这大约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审美疲劳”。
现在随着中国投资渠道的拓宽,更多中国概念的创业企业成功上市,国际资本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这样就有了更多跳来跳去的两栖动物,跳好了自然如沈南鹏一样,成为媒体与行业追捧的明星,甚至戴有“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光环,而演砸了并跳到开水里被人煮的也大有人在。比如从资本进入实业,并最终在“第五季”上折戟沉沙的健立宝原董事长张海,不仅投资都打了水漂,而且身陷囹圄,遭受牢狱之灾。
笔者曾经写过多篇关于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关系的专题性文章,更多的是从人性的角度进行一些分析。
似乎所有从资本回到创业轨道上的人都有种更强的危机意识,因为该那些钱大体上不是从市场中赚来的,而是从资本那里得到的,众所周知,资本又是有代价的,而资本投入是需要冒巨大的风险的。因此,从资本回到创业道路上来的人,就不是得到资本之后的坦然,而在资源过剩之下的压力。
那种压力把自己与团队都压得喘不过气来。
但实质上,创业是想实现梦想,那梦想不一定是创造财富,更多的是实现价值,但价值与梦想的实现是需要资金的支持的,离开了源源不断的资金,任何理想都是纸上谈兵,都是闭门造车的空想,因此,假如从创业到资本是一种生存的需要,是在把一件看似小事做大。是在用鸡生蛋蛋孵鸡,子子孙孙无穷尽的愚公移山的故事,但现在的投资者大体上是没有耐心等愚公一点点地把山移走的。而反过来,当资金不是问题的时候,问题就是如何把有限的资金尽量快速而且利润率率高地实现投资回报,这是投资家们都梦寐以求的。因此从资本回到创业的轨道上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了。
梦想无崖,财富亦无崖。
投资者实现了财富的积累,那财富是给别人赚的,投资者回来做创业者,是在拼搏自己的梦想,所实现的至少是自己的梦想。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原来是如此演绎在产业与财经领域的。
但其实管理一家企业比管理资本要复杂而且劳心得多,并没有那么轻松。所以不管是从打工者还是从投资者转身而为管理者或者是创业者,都是另一重艰巨考验,甚至相当于凤凰涅磐老鹰重生一般得悲壮——据说老鹰重生与凤凰涅磐一样,需要先把自己的旧喙啄掉,把自己的旧毛拔干净的。
路途并不平坦,有很多难以预见的崎岖与陷阱。有那样的勇气加上智谋的人是很值得我们尊敬的。
从资本返回创业者的道路无非有几种情况:
首先是难以割舍创业的梦想,不想穷得只剩下钱,不想成为财富的奴隶;不想成为投资人赚钱的机器,或者不想太虚幻,而回到真实的社会中来。更想直接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其次是承受巨大的资本的压力,而又对浩如烟海的商业计划书充满了怀疑,与置疑,索性就做回企业的运营与管理的操盘手。这样又掏钱又花钱,在心理上得到塌实,在事后问责上也问心无愧。其实在笔者看来,只有花钱别人的钱的时候才不会有所顾忌,虽然会浪费一些资金,但也不会浪费市场时机;相反,假如是花自己的钱,就会变得缩手缩脚,这虽然是心理上的微妙变化,却会在行为上造成截然相反的效果。
第三是借助别人在资金上的支持,开一些小灶,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如在企业里面普遍存在的工作的时候干私活,打工的时候时刻为另起炉灶做准备,一旦时机成熟,感觉准备得差不多了,都大胆地说byebye。
所谓:生活诚可贵,事业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越来越多的智者总结出了富有哲理的语言,比如跑得快是找死,原地不动就是等死;战线拉得过长是找死,但龟缩在一隅就是等死了;不断地在打广告做宣传的是找死,而只迷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口碑相传的方式就是在等死了;行动的巨人是找死,思想的智者是等死;慢慢地在创业中煎熬而没有资本运营是等死,有了钱之后胡乱投资是找死。
在笔者看来,所谓找死与等死之说也是来源于“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心理,有一种旁观者、看热闹的心态在作怪。究竟是等死的煎熬值得回味还是找死的刺激来得痛快,这是只有当事人才能够感觉到的。
那些跳跃自如的两栖动物(比如青蛙)是稀有动物,在传说中都是会由于有美女的赏识而变成王子的,但更多的人是只适合以一种身份生存的,那么等死的心路历程就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而跳来跳去的生活虽然忙碌,但还是不要找死的好。
这么说与笔者其他文章中的任何说法一样,丝毫没有任何批判与评价的意思,这就是事实。只不过需要人把这些东西整理出来,笔者既然没有看到别人那么做,所以只有自己去做了。
笔者自认为兼有打工者、管理者与投资者的思维模式,并在这些角色中不断切换。与笔者这样的人合作,也许可以让创业者与管理者少走些弯路,节约原本就捉襟见肘的资金;也许也可以让投资者在搭建创业平台,研发盈利模式,组建团队形成企业文化,形成企业内部与外部的资源整合模式等方面的进程中,少花一些时间成本,并更快地看到效益。
笔者以前一直自我比喻成为胶水,把企业运营所需要的各部分因素有机组合并粘贴到一起。
虽然思维方式上像“三栖动物”,但如果用一种动物来做形象比喻,狐狸更贴切一些,但由于性格中又有忠诚的一面,狗也许更适合,将这两者结合,恐怕就是狐狸狗了。在笔者高中时代曾经有个来自西安的同学,送给笔者两只她自己用纸制作的狐狸狗,至今记忆犹新。
这么多年过去了,笔者一直在做的就是一只狐狸狗。
贾春宝
2007年10月9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