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进化大致经历了从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有机高分子、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低等动物、高等动物等具体过程。价值现象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而要全面而深刻地了解价值,消除价值理论界存在的诸多争议,就必须了解价值的起源。人类是由低等动物进化过来的,价值现象也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夜之间产生的,它有自己的起源,并随着人类的进化而进化。
一、能量的哲学本质
世界万物是不断运动着的,在物质的一切属性中,运动是最基本的属性,其他属性都是运动属性的具体表现。例如:空间属性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体现;时间属性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体现;引力属性是物质在运动过程由于质量分布不均所引起的相互作用的体现;电磁属性是带电粒子在运动和变化过程中的外部表现;等等。物质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物质运动形式存在相应的能量形式,例如: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动能;与分子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热能;与原子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化学能;与带电粒子的定向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电能;与光子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光能;等等。当运动形式相同时,两个物体的运动特性可以采用某些物理量或化学量来描述和比较。例如,两个作机械运动的物体可以用速度、加速度、动量等物理量来描述和比较;两股作定向运动的电流可以用电流强度、电压、功率等物理量来描述和比较。但是,当运动形式不相同时,两个物质的运动特性唯一可以相互描述和比较的物理量就是能量,即能量特性是一切运动着的物质的共同特性,能量尺度是衡量一切运动形式的通用尺度。因此,可以对能量做出全新的哲学定义。
能量:是用以衡量所有物质运动规模的统一的客观尺度。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的大脑及机体也是物质世界高度进化的产物,也是物质的特殊的、复杂的表现形式,人类社会的一切经济的、政治的与文化的运动是一般物质运动特殊的、复杂的表现形式,因此用以衡量人类一切社会运动的运动规模的统一客观尺度也必然是能量。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作用力(如管理能力、科研开发能力、综合国力、战争能力、权力等)最终都是自然力量特殊的、复杂的表现形式;维持和推动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源——价值,必然也是能量特殊的、复杂的表现形式。
二、食物能量:
对于动物来说,最原始的价值就是食物能量,即食物中所含有的、可以被生物体所吸收、所利用的生物化学能。
动物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不断从外界摄入食物,这些食物之中蕴藏着化学能量,通过合成代谢来吸收能量作为能量储备,通过分解代谢过程来释放能量,人体所进行的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糖、脂肪、蛋白质的氧化分解,通常是在恒定的体温条件下,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进行的,此氧化过程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直接以热量的形式散发,另一部分以化学能形式贮存,提供机体维持体温所需热能,肌肉收缩所需机械能,神经冲动传导所需电能,吸收与分泌所需化学能等。
食物中所蕴藏的能量是一种有序化能量,因为动物机体可以通过相应的生物化学反应,按照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来进行充分的吸收与利用。食物主要包括淀粉、糖、脂肪和蛋白质等,其能量的利用是人体在呼吸过程中的有氧代谢,其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水,并以某种或某几种有机磷酸脂形式来贮存化学能,其中最主要的是三磷酸腺苷(ATP),这些有机磷酸脂通过全身的细胞线粒体中的呼吸作用,为各种机体组织的正常运行提供能量。
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机体,都是典型的耗散结构。对于动物来说,维持其生存与发展的价值主要来源于食物。对于植物来说,维持其生存与发展的价值主要来源于阳光。
生物系统中的食物链就是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一般来说,动物之间的竞争在根本上是对于食物能量之间的竞争,虽然,有时也围绕其它生态要素(如阳光、水与空气等)来进行竞争,但对于食物能量的竞争是最根本的、最持久的。
三、温饱类价值
除食物能量之外,生命机体还需要水份、空气、阳光、无机盐等生态元素,这些生态元素虽然不含有能量,却是生命机体不可缺少的。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生态元素构成生命机体的基本生存环境,既不缺乏,也不多余,它们构成了生命机体的基本生存环境。
当这些生态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短缺时,生命机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通过调整生理机制和行为机制来逐渐适应这种短缺。例如,骆驼能在水源贫乏、昼夜温差无常的浩瀚沙漠里长途跋涉,而获得了“沙漠之舟”的称号,它的耐旱能力主要依靠以下手段:驼峰中的大量脂肪可以氧化成水;通常不出汗,体温也不上升,排尿少,肝脏能把大部分尿素再循环,而不会造成尿中毒;得天独厚的鼻子能降低呼气的湿润度,从而节约水分;血液中有一种特殊的高浓缩的蛋白质,这种血浆蛋白仍能维持血液中的水分,保证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行,保证体核向体表的热扩散,增加了高温脱水状态下的存活力。企鹅能在非常寒冷的北极中生存,主要是依靠浓密的、带有油脂的羽毛和厚厚的皮下脂肪层保暖;它们常常彼此紧紧地挤在一起,背部向外,外部的企鹅会轮流转到较温暖的中间去,企鹅这种团结一致的做法保留了自身大量的热量。不过,为了适应生态元素在一定程度上所出现的短缺,生命机体所进行的这些生理机制和行为机制的调整必然会耗费更多的食物能量,即以食物能量的额外消耗为代价的,从而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食物能量,也就是说,某一生态元素的缺乏对于生命机体的负价值等于它所额外消耗的食物能量。
当这些生态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富余时,生命机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节约相应的食物能量,即某一生态元素的富余对于生命机体的价值等于它所节约的食物能量;
由此可见,除了食物能量,生命机体所需要的基本的生态元素(水份、空气、阳光、无机盐等)都属于温饱类价值,它们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食物能量产生替代和补偿等作用。
四、安全与健康类价值
随着生物的不断进化,生命机体(较低等动物)就会逐渐产生对于安全与健康的价值需要,这是因为安全与健康的价值可以提高温饱类价值的有效性。
由于任何生命机体都有可能因为内部的健康原因和外部的安全原因而丧失其生命或丧失其劳动能力,从而使其吸收的温饱类价值对于生命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失去实际的意义。生命机体一方面可以通过吸收营养物质、医药用品、个人生活用品和改善家庭生活环境来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以降低机体内部的生命失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善工作与生活的安全性能、舒适性能、防护性能等,以降低机体外部的生命失效率。这些事物在客观上提高了温饱类价值对于生命机体生存与发展的有效性,从而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温饱类价值。
折算方式为:
Qb=Δfb×T×Eo (1-1)
式中:Δfb为温饱类价值对于生命机体生命失效率的改变量,T为生命失效率改变的持续时间,Eo为能量代谢率。
总之,用以降低生命机体内部的生命失效率和外部失效率的事物如营养物质、医药用品、个人生活用品、安全保卫设施、劳保用品、舒适服装、审美艺术品、优雅环境等都属于安全与健康类价值,都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温饱类价值。
五、人尊与自尊类价值
随着生物的不断进化,较高等动物(如猴子、猩猩等)还会逐渐产生对于人尊与自尊的价值需要,这是因为人尊与自尊的价值可以提高安全与健康类价值的有效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人类往往结成一定的社会团体或建立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一定的分工与合作,来整体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在一般的社会环境情况下,并不是所有的个体的劳动能力都能最终转化为社会或团体认可的劳动能力,这是由于任何个人都会因为某种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其劳动岗位并不能完全与其劳动能力相匹配,或者找不到可以释放劳动能力的劳动岗位,或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能被社会所接受,从而造成部分个体化劳动能力的失效和浪费,即个人所积累的个体劳动能力总会因劳动岗位的不匹配或劳动产品的不适用而存在一定大小的失效率。这种失效率称为“社会失效率”,它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内部社会失效率,它是由个人对于社会的选择倾向性来决定的,其大小取决于个人对于社会或他人的爱与尊重的程度;二是外部社会失效率,它是由社会对个人的选择倾向性来决定的,其大小取决于社会对于个人的爱与尊重的程度。如果一个人对于社会或他人有较高程度的爱与尊重,他就会在一切可能的场合积极主动地为这个社会或他人贡献自己的力量,自觉地把自己的所有个体化劳动潜能与社会或他人的需要结合起来,以实现他对劳动岗位的最佳选择,从而使个体化劳动能力尽可能地转化为对社会或他人有用的劳动能力;如果社会对于这个人有较高程度的爱与尊重,就会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为他提供相匹配的劳动岗位,为他尽情地发挥聪明才智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使他的所有个体化劳动能力尽可能地与社会的需要或他人的需要结合起来,使个体化劳动能力尽可能地转化为社会认可的劳动能力。
用于降低人的内部社会失效率的生活资料称为自尊类生活资料;用于降低人的外部社会失效率的生活资料称为人尊类生活资料。例如,奖状、奖金、荣誉、职务级别、头衔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和改变社会对于个人的尊重程度,能够满足人们对于自尊与人尊的需要。这些事物在客观上提高了安全与健康类价值对于整个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有效性,从而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安全与健康类价值。
折算方式为:
Qc=Δfc×T×Qb (1-2)
式中:Δfc为人尊与自尊类价值对于人的社会失效率的改变量,T为人的社会失效率改变的持续时间,Qb为安全与健康类价值。
总之,用以降低社会内部失效率和社会外部失效率的事物如奖状、奖金、荣誉、职务级别、头衔等都属于人尊与自尊类价值,都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安全与健康类价值。
六、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
随着生物的不断进化,人类就会逐渐产生对于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的价值需要,这是因为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的价值可以提高人尊与自尊类价值的有效性。
在一般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并不是所有的社会化劳动能力都能最终转化为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用的劳动能力,真正用于人类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这是由于任何一个社会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会存在各种社会性弊病,如贪污腐败、思想僵化、分配不公等,这些社会性弊病必然引导部分社会化劳动能力投入不合理的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而造成流失与浪费,即社会总会因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其部分社会化劳动能力不符合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真正需要或理想需要,而存在一定大小的失效率,这种失效率称为“理想失效率”,它是由社会对于人类理想目标的选择倾向性来决定的,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内部的实际运行状况与人类理想目标相符合的程度。如果一个人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人生信仰,真正把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人生使命;按照正确的人生信仰来确立自己的职业追求和劳动能力的发展方向;按照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来释放出自己的全部劳动能力;把“自我”融化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之中,那么他所造成的社会劳动能力的流失与浪费就会大大下降,从而形成最大的理想劳动能力。如果一个社会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努力使自己的社会行为符合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致力于对外和平共处、对内安全稳定,致力于经济建设、人口控制和科学文化等事业的发展,那么它所造成的社会劳动能力的流失与浪费就会降到最低限度;相反,一个社会如果错误地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把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对外搞侵略、对内搞迫害,忽视经济建设、人口控制和科学文化等事业的发展,那么它所造成的社会劳动能力的流失与浪费就会大大提高。因此,理性化劳动能力的客观目的在于提高社会化劳动能力的利用率。
用于产生理性化劳动能力的生活资料就称为“理想类”或“自我实现类”生活资料,它可以是外部的宗教文化、人文科学知识以及相应的设施、组织等,也可以是个人通过内部大脑的悟性思维而形成的最高信仰与人生追求。这些事物在客观上提高了人尊与自尊类价值对于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有效性,从而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人尊与自尊类价值。
折算方式为:
Qd=Δfd×T×Qc (1-3)
式中:Δfd为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对于人的理想失效率的改变量,T为人的理想失效率改变的持续时间,Qc为安全与健康类价值。
总之,用以降低理想内部失效率和理想外部失效率的事物如宗教信仰、人文科学知识以及相应的设施、组织等都属于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都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人尊与自尊类价值。
综上所述,价值起源于能量,经历了食物能量、温饱类价值、安全与健康类价值、人尊与自尊类价值、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等五个进化阶段。所有形式的价值都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渐发展起来的,高层次价值的客观目的在于在更大范围、更持久、更可靠地维护和更有效地利用低层次价值,但高层次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