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翻译 中小企业陈情表(2)



 信贷收紧绷紧企业资金链

 从中小企业在改革开放的作用来看,它们目前遭遇的的危机,事实上就是中国经济危机的全部。

 在过去30年,每隔3~5年一般都有一次宏观经济调控。尽管每一次调控,遵循的都是“宏观吃紧,调控民企”的逻辑,但是,中小企业生命力却最顽强。每一次调控来临时,它们总能够以合法或非法的方式保护自己,找到存活下来的那条缝隙。而此次调控,为什么会出现倒闭潮呢?要给出这一问题的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只要把最近的两次调控与此次的调控作一比较就可以明白了。

 1998年的宏观调控,起因是亚洲金融风暴造成了消费市场的低迷,中央政府通过启动房地产的方式,激活了内需,并由此带动了重化工业的繁荣;2004年的那次,则是因为上游产业出现了投资过热景象,决策层进行了选择性的惩罚,将进入钢铁、水泥和电解铝的民营企业一一逼退,同时在短时间内控制对地方产业的信贷,从而实现了经济的软着路。而此次的景象就全然不同,最重要的两个新特征:一是出现了15年来从未发生的通货膨胀,二是人民币升值造成外贸的增长压力,调控陷入两难局面:“外需萎缩,内需不涨”了。也就是说,这一次是缺少了刺激内需的动力了,中小型企业就成为了牺牲的对象。

 金融调控和信贷收紧是造成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直接原因。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尽管遭遇目前严重的经济压力,成本高于产出,但只要银行信贷予以帮助,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还是可以渡过难关的。但是,我们国家的银行信贷则普遍“嫌贫爱富”,只会“雪上加霜”,决不可能“雪中送炭”。客观地说,银行这种落井下石的行为不能全由银行负责。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导致银根收紧,数次上调存款储备金,导致银行经营在收缩,再加上银行信贷终身责任制等一些荒唐的政策,使银行只愿意向既保险、效益又高的垄断型国有大型企业或国家重点项目发放信贷,而中小企业则成为银行的“烫手的山芋”,一有风吹草动,就惟恐收贷不及导致银行自身损失。

 目前,银行对于中小企业,几乎是百分之百的抵押贷款,都必须有银行认为极保险和极容易变现的资产,如土地、房产做抵押,才能放贷,而生产设备,加工能力打二折银行都不一定接受。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这样状态,严格地讲中小企业根本就没有“银行”和“信誉贷款”,中小企业实际上面对的是“典当行”和“当铺”,讨价还价的是典当成数。没有一个支持企业发展的良性信贷环境,中小型企业怎么可能发展和升级换代?

 陈情表翻译 中小企业陈情表(2)
aihuau.com

  不能抽干血再升级

 有学者说,中小型企业的“倒闭潮”是经济转型的阵痛,中小型企业可以在阵痛中转型。说得真是轻巧!人们都知道,阵痛是妇产科的术语,可是,阵痛可以顺产,也有难产,母子双亡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逼中小企业转向高科技,升级换代,听起来很美好。但是,技术升级,无论如何都要建立在工艺和设备更新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建立在追求技术设备投资的基础上,建立在更良好的融资环境基础上。哪有抽走你的血以后再要求你升级换代的逻辑!

 如果把30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比作一列承载着国家繁荣的列车的话,列车只有在铁路上才能飞驰。铁路是由两根铁轨、枕木和碎石组成的路基。考量中国的两个指标:一是股市,一是房市,就相当于两根铁轨;枕木呢,则可以看作是各类大中型企业;而枕木下的碎石,或者说是路基,可以看作是数量众多的中小型企业。那种以转型为借口而要中小型企业自生自灭的理论,实际上是不要铁路的碎石路基了。没有碎石路基,列车怎么奔驰?有些学者又该说了,我们改磁悬浮了。改磁悬浮可以,那是未来科技发展的目标,就是现在可以改,请问,碎石往哪里倒?几亿人的就业,占国家55%的税收、60%的出口,65%的就业等一系列问题怎么办?

 因此,幻想磁悬浮是可以的,但在科技和国家经济情况还没有达到的情况下,强行逼中小企业转型,仅几千上亿的就业问题,一定是国家的灾难。那么,眼看着中小企业倒闭潮一浪高过一浪而言阵痛不思救策,也是国家的灾难!

破解中小企业困境的办法

 垄断与腐败,尤其是后者,是威胁中小型企业生存的痼疾。上世纪30年代的“轻税重罚、轻管重处”或许仍是治疗疾病的良药。放权让利,任民自主,这是改革成功的根本核心。俄罗斯用过,美国用过,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用过。为何现在要忘呢?改政、松绑、减税、放贷,实业仍然救国。

 如何破解中小型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我认为,需要从政策和制度的层面入手,归纳起来就是八个字:“改政、松绑、减税、放贷”。

  “以税定贷”增强企业“造血功能”

 此前,鉴于中小型企业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现实,我曾就此提出一个解决办法,即采取“以税定贷”,银行信贷投放的新方式,使中小企业产生“造血功能”,自身循环健康发展,达到优胜劣汰、产业升级有序进行的目的。

 当然,以税收作为国家银行政策性贷款的基本依据,有人说这不是市场经济,要保证商业银行的市场性。我这个建议,是考虑到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基本原则,中小企业向国家交了这么多税,国家控制着银行,为什么不以税收作为贷款的基本依据呢?那些反对这个办法的人,为什么不去置疑国家把80%的金融资源倒向了国有垄断企业呢?

 市场经济中,为了就业保障,各国都有针对中小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这是公共政策。在另一方面,既然国有垄断银行不愿服务中小企业,为什么不让中小企业自己开办银行来服务自己呢?如果银行是自由竞争的,如果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是公平竞争的,完全不需要以税定贷的原则。但是,在中小企业不准联合起来办银行的情况下,在垄断企业享有垄断权力搞不公平竞争的情况下,在银行被政府控制的情况下,难道以税定贷不是最公平的措施吗?

 其实,以税定贷,仅仅是着眼于中小型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问题,远远不是全面。要真正破解目前中小型企业的危局,需要从政策和制度的层面入手,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轻税重罚、轻管重处”仍是良药

 吴敬琏先生曾指出,改革走到今天,所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垄断与腐败。可谓一语中的。垄断与腐败,尤其是后者,是威胁中小型企业生存的痼疾。

 在中小型企业野生阶段,政府对此并没有太多的限制。而如今,在加强管理的名义下,多重的政府管理机构,个个如狼似虎,把中小型企业的市场准入成本无限地抬高。可以说,就目前情况来说,任何一家中小型企业,要推出一项新产品,不拿到10张以上的许可证,是不能投放市场的。每一张许可证的发放,与其说是政府在管理,倒不如说是企业花钱买政府官员的管理寻租权。

 此外,地方上各种名目繁多的摊派,针对的对象大都是中小型企业。处于弱势和求生状态的中小型企业,像过去旧社会中的“姨太太”一样,只好逆来顺受,然后再把这些费用转嫁到产品成本上去。生产成本一升高,又会造成生产伪劣产品的地下工厂泛滥,造成经济学上所说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建国初期,著名老一代经济学家孙冶方和徐雪寒,在研究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实业管理政策后指出:对目前依然存在民族资产阶级的情况,政府最简便的管理政策是:轻税重罚、轻管重处。即在建国初期依然需要民族资产阶级的情况下,对其企业采取较轻的税收,而对于其生产过程,则不予干涉,企业生产什么,由企业自己决定,不需要发放什么许可证之类的。国家政策的着眼点是:只要企业所进入市场的产品,如果出现伪劣假产品,要课以重罚,罚到你官司缠身倾家荡产,罚到你媒体曝光名誉扫地,罚到再无敢效仿者。生产过程由市场经济决定,后果由法律来决定。这一政策,对于鼓励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缓解建国初期的紧张局面,功莫大焉。

 而目前,我们现行政策则恰恰相反:是重税轻罚,重管轻处。政府过多干涉的是企业的生产过程,而对于进入市场的产品质量则在其次了,这种倒挂是寻租的乐园,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也是导致中小型企业一遇风吹草动就陷入危局的制度原因。

 要根治上述恶劣的情况虽然还很难,但是政府如果在税收政策上立刻加以调整,则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为了让中小企业能够生存和创造就业机会,政府的财政政策到了该调整的时候了,这就是减税。

 企业创造的财富,分解为三大部分:一部分是国家税收;一部分是职工工资福利;一部分是企业利润。今年企业普遍困难,但国家财政收入却继续大幅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速达到30%。这意味着政府合法地占有了更大比例的企业财富。同时,政府又出台各种措施,要求企业自己提高职工的工资和福利保障。我不明白为什么企业多交了税,政府不用这税来搞转移支付,而要由企业自己来再增加成本?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税收和劳动成本直线上升,利润自然锐减,再加上原材料涨价,银行又雪上加霜地收紧信贷,这不是故意把企业逼上绝路吗?

  政策松绑,重提“实业救国”

 中国30年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简单地说,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把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合法化而不是拘泥于以往的既定政策。不是要求政府另外想出一套东西来指导中国人民往哪走,而是政府可不可以为了让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方式生存,而努力去节制寻租管理。

 当年,农民包产到户的自发行为,政府顺应农民的要求,对农民进行松绑,结果8亿农民一下子有粮吃、有衣穿了;改革初期野生的中小型企业,所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我前面说过的,“没有政策比有政策好”。“最好的政府是管得最少的政府”这些最基本的经验,似乎已被整天在高调争论的左右派学者官僚们忘掉了。

 因此,改革到今天,面对着中小企业的“倒闭潮”,破解的办法还应该跟30年前一样,官方权威政策的方向,要顺应民间自发的努力,全面对中小企业彻底松绑。

 从国际经验上看,叶利钦没有盼到俄罗斯“休克疗法”的成功,却使经济休克了。普京上台后,一手打击垄断的官僚资本、经济寡头,一手打击腐败的地方政府,令政府撤出市场,让市场经济公平运行,一批中小型企业渐渐复活并发展起来。就美国来说,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扶植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已经基本成为国策。从《反垄断法》的出台,到创造能够自主就业的环境,这些都促进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美国近期已有呼声,要夺回创造就业和税收的制造业,缩小制造业的运输半径圈。

 而我就始终想不通,中国作为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和税收的世界制造工厂有什么不好,怎么这两年在学界“中国制造”成了贬义词。实业救国是百年中国有识之士的共识,没有产业和实业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没有脊梁的民族。一个现代国家必须形成一个橄榄球的社会财富和人口分布,这应该是学界的共识和发达国家繁荣稳定的重要经验,文革模式的普遍贫穷和目前正走向的两极分化,都会造成社会的动荡。让中产阶层成为主体,增加人们的资产收益和普遍财富,社会就会稳定。而千百万中小企业正是中产阶层的孵化器,破坏了这个孵化器,对社会有什么好处呢?

 我感到最担心的是,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着市场经济奔了几十年,市场经济也给中国带来了几十年的繁荣,怎么忽然间,似乎大家大脑被洗空了一样。忽然间,大家忘了国家稳定的基础在于经济建设,繁荣经济的基本法则是市场经济这样的基本常识?这样的转变是如何从上到下微妙地发生的,我没有仔细研究过,但我知道,这样的转变威胁着中小企业的生存,威胁着劳动者的就业,威胁着中国的稳定,再这样压下去,会压出巨大的社会问题!

 放权让利,任民自主,这是改革成功的根本核心。政府自觉减压,放权让利于民,以经济建设为重,自由市场,开放外资的进入,还农民和工商业者生产自由。搞了30多年的改革,这些基本东西可不能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8886.html

更多阅读

组织文化评价量表 组织文化评价量表(OCAI)研究

     OCAI(Organizational Culture Assessment Instrument)是由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的Quinn教授和凯斯西部保留大学商学院的Cameron教授在长期研究组织文化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测量组织文化的量表。该量表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国

陈志武:金融让我们得自由(2)

 亚布力观点:这就发展到对人的关注,以及对人的命运的关注了。不过陈教授,我想沿着你这个路径,把话题引到我们都很熟悉的费孝通先生身上。你知道,他的《江村经济》有着对中国经济社会非常细腻、非常学术化的关注,我在里面读到了先生对中

解密唐骏新老板:新华都董事长陈发树(二)

陈景河事后总结:“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把技术神秘化了。其实,有些看似很复杂的东西,把它弄明白了,与生产一结合,就显得很简单。”1992年,紫金矿业的利润只有5万元,不过93年实现了55.4万元的利润之后,开始逐年迅速增长,1996年达到了1000万元

解密唐骏新老板:新华都董事长陈发树(一)

陈发树这个名字对偏好IT类的读者来说,或者有些陌生,他是另一个领域的“猛人”,随着紫金矿业A股上市,关于他的报道将会成倍增长。当然,现在又有了一个唐骏的因素。   民营企业家样本

客情关系的重要性 如何与经销商的客情关系(一)

   笔者前些天写过一篇《客情关系也是生产力》的文章,在爱华网发布后三天时间内被20余家网站转载,受到的广泛关注是笔者没有想到的。静下心来仔细一想,不是我的文章写得有多好,主要原因是笔者的观点“客情关系也是生产力”引起了销售

声明:《陈情表翻译 中小企业陈情表(2)》为网友黑桃先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