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会影响员工忠诚度吗?在21世纪的中国,“忠诚”的对象与内涵到底是什么?onmouseover=displayAd(4);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4);>人力资源该如何有效衡量“忠诚度”?有效提升员工忠诚度的前提,又是什么?什么是“忠诚”?对谁忠诚?杨?光:忠诚度是个所有管理者都关心,但是又充满争议的话题。尤其在今年,中国的用工环境发生了变化,《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多少改变了原先的雇佣关系。那么,在此背景下,我们对员工忠诚度的理解和建设是不是也将发生变化呢?因此,首先我们讨论一下,究竟什么是忠诚度?吴春波:其实忠诚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是一个常用词。忠诚度,我想首先是基于职业的,其次是基于合约关系下的员工和一个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我认为忠诚度的本质,是人力资本的贡献度。员工的忠诚度,跟他是否长期效力于一个组织无关,而是跟他的所得与为组织做出的贡献之间的比例有关。张利庠:我认为:第一,我们所说的“忠诚度”首先是一个典型的东方概念,本身就是模糊的;第二,忠诚度的概念是发展的。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员工首先忠于企业,其次就是忠于职业,最后就是忠于事业。aihuau.com同时,企业、职业和事业每一个层面的内涵肯定不一样。对企业的忠诚,我认为首先就是对老板的忠诚,对onmouseover=displayAd(3);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3);>企业文化的认同,其次是对企业战略的忠诚。如果个人想法和企业的战略相左,忠诚度就很难衡量了。樊晓熙:我们做员工满意度调查时,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员工忠诚度,或者叫“承诺度”。什么样的行为算是忠诚呢?这里有三个指标:第一,员工为在这个企业中工作感到骄傲;第二,员工工作既出工又出力,愿意很努力地工作;第三,员工愿意在岗位说明书界定的范围以外,为企业做企业需要的工作。其实,员工跟企业是一种契约关系。只要在这个契约关系基础上,员工保持忠诚度就够了,这个契约一旦破裂,忠诚度就不再延续。很多调查结果表明:越长期的合作关系,越不容易造成企业员工的流失。郭林霞:我曾在企业担任人力资源工作,我认为:员工对企业所谓的忠诚应该有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有“心”,一个是有“力”。有心,是指员工对工作的态度;有力,是指“忠诚”的行为能力,不能只是态度好但不干活。因此,所谓忠诚度的建设,是要培养员工忠诚的能力。这包括培养态度、知识和技能。另外也要用各种指标来考量。另外,我想强调的是,其实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基本上会物化在他的直接主管身上。主管如果做得比较到位,让员工对他有信心,就会带来员工的忠诚。因此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几乎跟大老板没有直接的关系。
![员工忠诚度培训 争议“员工忠诚度”四大热点(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505711079157.jpeg)
景素奇:一个人在职场上分三个层面:第一是专业性;第二是做人;第三是人在组织中的和谐程度。第一,涉及到忠诚,是做人的层面。我认为,员工做的任何事情,只要对组织有利就是忠诚的。其他方式考察不出忠诚度。第二,忠诚从情感上来讲,就是对企业良好的感情。第三,谁会对企业忠诚?“人才”?恰恰人才是流动的,而频繁流动的人是不会“忠诚”的。所以,要把“人才”变成“人财”,帮助企业做事情,才能体现忠诚。叶延红:从大家的发言里我有一个特别大的体会:“身份决定想法”。当老板的、当教授的,和职业经理人的发言观点都不一样。我是做学习型组织的,国际学习型组织机构提出过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当未来出现越来越多的自由工作者时,企业如何希望员工忠诚于企业?所以,忠诚这个概念随着时代和人力资源的流动和社会化的强化,其传统内涵已经完全被打破了。那种所谓对老板的热爱、感恩,和对企业的依附,已经和这个时代有点不合适了。比如说很多网络工作者,他不依附于任何一个企业,谈何忠诚?他的忠诚,就是职业操守。他忠诚地按照合同完成工作,用不着谈热爱某个企业。而且我特别不同意要“热爱老板”!很多老板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值得热爱吗?老板没有权利要求员工热爱你。我们在谈忠诚这个概念的时候,一定要从整个劳动力资源,从越来越多的自由倾向里来界定,不是要求谁对谁的忠诚,而是越来越明确建立相互的和谐的关系。忠诚应是相互的。如果不强调相互的关系,就变成员工毫无原则地依附于企业,这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