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经济学》第四编(上)社会再生产考察(11—13章)
第十一章第二节内容介绍
本章运用了考察社会主义再生产的新的表式。这是因为,虽然马克思的再生产表式,就其基本原理讲,对于分析社会主义再生产问题也是适用的,但是,这一表式同时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点,所以,以这一表式来考察社会主义再生产,事实上总要遇到重大的困难。
运用新提出的社会主义再生产表式,本章考察了以下两种类型的扩大再生产:(1)物质生产劳动者总数不变,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的扩大再生产。其中详细地分析了此种类型扩大再生产的特点,论证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造成两大部类比例变化的基本原因。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的重点。(2)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因劳动者数量增加而引起的扩大再生产。分别研究了以上两类性质不同的扩大再生产之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劳动者数量增加一起发生时的社会再生产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本章的研究暂限于物质生产领域。关于非物质生产部门和其他类型的社会劳动部门,我们以后再专门进行研究。
第二节重点研究,劳动生产率提高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问题。作为一般趋势,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量活劳动将推动和消费价值量更大的生产资料,这对社会再生产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或者说,此种条件下的社会再生产有什么特征呢?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
——————————————————————————————————————
二、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怎样
影响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
我们就从新表式开始:
c1+n1
c2+n2
c代表生产上消费的,当年需要替换的生产资料,n是当年新创造的价值,1、2分别指第一部类、第二部类,我们考察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要由此入手。
首先,看c和n的关系。c是当年消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n是当年新创造的价值。就价值而言,作为标准的劳动者,无论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都不影响他每年新创造价值量的大小。而劳动日的长度和劳动天数,从全年讲就是一年内的总劳动时间,则影响和决定着全年新创造价值量的大小。但是,如果以1代表劳动者当年新创造的价值量,那么劳动者生产过程中消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他自己新创造的价值就可以互相比较了。有一点可以得出肯定的结论:劳动生产率越高,活劳动所推动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就越大,生产过程中消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相比也越大。当然,劳动生产率的每一提高并不总是伴随着生产资料价值的增大,因此,这是指总的趋势而言。
劳动者推动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费的生产资料并不是一回事,但这两者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随着劳动者所推动的生产资料价值的增大,消费掉的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相比也有越益增大的趋势。这是因为,第一,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者所推动的机器等劳动手段的价值日益巨大,同时又将使过去制造的设备,较快地显得陈旧。有些机器设备,使用的年数并不多,但是和更为先进的设备相比,实际已经丧失使用价值,需要用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的机器设备来代替,而生产资料中的固定资产无疑是全部生产资料中的重要部分。就这一点说,生产发达国家固定资产的更新年限不断缩短,是生产力发展的本身要求。因此,我们看到发达国家和较落后的国家在固定资产更新年限上的差别也就不奇怪了。显然,固定资产折旧费的增加将相应地使产品价值中代表过去劳动的部分增加。第二,原料辅助材料的价值将全部转移到产品中去,因此,消费掉的原料辅助材料价值的增大,也将使产品中代表过去劳动的部分增大。所以我们已经有这样一点: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n比值将有增大的趋势。重复地说,那是因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机器设备等劳动手段越益复杂、精密,制造这些机器设备所化费的劳动量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同时,原料、辅助材料的价值也有增大的趋势。c/n比值的增大,实际表示了,在社会产品中,代表过去劳动的部分有随劳动生产率提高而不断增大的趋势,代表新加劳动的部分则有减少的趋势。当然同一原因即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使生产同量劳动手段、原料、辅助材料所化费的劳动量减少,所以将使c/n比值的增大减慢。表式:
c1+n1
c2+n2
cl是第一部类当年需要替换的生产资料,nl是第一部类当年新创造的价值总量,cl+n1是第一部类的年产品总量。第二部类的c2、n2与此类似。在简单再生产时,cl在第一部类总产品的一部分中已经再现。c2也已经在第二部类总产品的一部分中再现,但其实物形式是消费资料,nl与c2交换,于是两大部类间的交换完成。如果其他的条件没有变化,社会生产就可以这样的方式重复运行。这里,cl、c2、nl、n2在价值量上也是不变的。
如果我们以一个标准劳动者全年新创造的价值作为计量单位,那么nl、n2就既是当年新创造的价值全部,又代表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总数,这样做便于对问题进行分析。因此,如果nl与n2之和不变,那末这实际上是说,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者总数是不变的。
c2+n2是整个社会当年生产的消费资料全部,两大部类交换的结果,第一部类消费量为c2,第二部类则是n2。这样的区分在资本主义下是必要的。但在社会主义下,决定消费品总量,从而决定每个社会成员平均能够有多少消费品(既从价值量也丛实物量说)可供消费,主要是在当时的社会生产条件下,社会总生产中有多大部分从事消费品生产,有多少消费品被生产出来并得到实现。消费品的生产是一个总量,劳动者,包括物质生产劳动者和非物质生产劳动者,按照他所付出的劳动量,获得相应的价值额,就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当然,这是就总的情况而言。至于消费资料是被许多人集体消费,还是由单个人消费,那对这里所讨论的问题也没有什么影响。所以,如果两大部类之间的联系已经建立,主要是生产资料的交换已经完成,那么,我们正不必问第一部类、第二部类的劳动者各自有多少消费品可供消费。在以后的分析中,我们就不再讲这一点。表式:
c1+n1
c2+n2
我们假定n1+n2总和不变,即劳动者总数和他们所创造的年价值总量不变。现在,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c增大了,即c/n比值变大了,例如c1、c2,现在分别为c1+△c1、c2+△c2。但是,就已经消费了的因而在产品中再现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说,则仍然只是c1和c2。△c1和△c2只是新的生产条件的要求,那只能来源于现实的生产,也就是,必须有追加的投资即追加的生产资料的生产。我们在此不考虑生产过程中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推动的生产资料存量价值的差别。c2的加大已要求n1的增大,c1的加大也要求n1的增加,而要想增加n1必须减少n2。n2的减少一方面使c2减少,因而n1中用于和c2交换的部分也可以相对减少;n2的减少又使n1增加,n1的增长,还将引起第一部类本身消费的生产资料的增加,即引起c1的增加。所以,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将快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确切地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第一部类生产在社会生产中的比例有日益增大的趋势,第二部类的比例则随之缩小。因为无论劳动人口总数是不变、增加、还是减少,这种现象都必然会发生。
如果因劳动生产率提高需要而引起的追加的生产资料生产已经完成,而劳动生产率又没有新的提高,那么显然,第一部类的比例可以适当降低,但是尽管如此,现在已不可能回到劳动生产率提高前的比例关系,因为现在的c已不是劳动生产率提高前的c,而是已增大了的新的c,并且已经以实物形式存在于生产过程中,再现在新的产品中。就第一部类需要替换的生产资料说,追加的投资一完成,新的生产过程一开始,被消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就自动地转移到年产品中去,并且是以本部类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的形式。因此,只要追加的投资已经完成,c1的增大就并不要求n1的增大。但是第二部类的情况却不是这样。虽然追加的投资也已经完成,在新的生产过程中,c2也会自动地再现在本部类的产品中,但是这种产品的实物形式却是消费资料,而不是生产资料,不能直接以这种实物形式合并到第二部类的生产资料中去,从而进入新的生产过程。恰恰相反,它将要进入的是人们的生活消费领域,为要取得生产资料的形式,必须和第一部类的产品相交换。因此,c2的增大引起的n1的增大,与此相联系的第一部类比例的增大将固定下来,现在,已是在新的劳动生产率基础上的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了。所以,如果撇开因c/n比值增大引起的追加生产资料生产这一点,决定第一部类比例增大的原因是,价值量已经增大了的第二部类需要替换的生产资料,只有通过本部类产品和第一部类产品的交换,方能取得。劳动生产率新的提高,引起c/n比值新的增大,那末两大部类的比例就会发生新的变化。因此,随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第一部类所占比例有日益增大的倾向。这样说来,第一部类比例的增大和第二部类比例的缩小似乎会是十分迅速的。确实,只要c/n比值迅速增大,那么,两大部类比例的变化就将是很快的。但我们知道,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使生产同量生产资料所需要的劳动量减少,使过去生产的、正在使用的生产资料不断贬值,因为决定它们现实价值的是现在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所以,实际c/n比值的增大将因此而变慢,这是矛盾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