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中的中国



——明清时期的中国的近代化趋向

培训笔记

清华学人李伯重教授是是国内外公认的中国经济史方面的权威学者,其大名如雷贯耳。他曾愤而掷出“大多数中国大学的学报都是学术垃圾的生产地”的重镑炸弹,令人景仰。

最近,李伯重教授应邀以《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中的中国——明清时期的中国的近代化趋向》为题,为我行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演讲。李伯重教授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妙语连珠,处处流露出大家举重若轻的风范,显示出深厚的学术功底与史学修为。现将演讲内容简述如下:

一、演讲整体框架

李伯重教授从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经济全球化问题入手,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部分为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历史变化,指出中国经济从17世纪进入世界经济,在19世纪前一直处于上升发展地位,19世纪中期后总体上逐渐走向衰落。第二部分为中国经济变化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论述了中国经济变化与外贸的关系。第三部分重点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指出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从当今中国情况看,后者更为重要。第四部分为中国经济进入世界经济所必需处理的关系,主要从中—外、官—民两个维度,勾勒了17世纪至20世纪末中国早期全球化进程中中外地位与官民态度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中的中国

二、演讲主要观点

1、中国的“闭关自守”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始于古典经济学的始祖亚当·斯密的论说。但从明清时期的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考察,这一论述是存在问题的,当时中国的命运是与世界相互交织的。从烟草、辣椒、鸦片等新作物的传播,到疾病的全球化的散布,无不是中国与世界密切联系的明证。所谓的“闭关自守”只不过是后人虚化的意念,并非历史本来的面目。

2、从过去几百年的中国经济发展来看,1820年无疑具有分水岭的性质。在此之前,中国的经济无论规模还是人均收入均是世界其他国家所无法企及的。但是进入19世纪之后,随着中国历史境遇的改变,原有的传统经济贸易圈被打破,经济的沦落随之而至。18至19世纪,这一趋向达到了谷底,中国也成了贫穷、落后、愚昧的代名词。

3、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开放,经济优势的再次凸现,发展速度迅猛,一跃跻身世界经济发展前列。而这一切的变动与转机,都是与中国经济与外部的环境息息相连的,同时植根于中国经济资源的特点。工作的勤奋、重视教育、积极的商业精神,造就了中国经济的成就。

4、在当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优化人力资源利用,在世界经济环境中扬长避短,将是中国经济的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李伯重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不仅展现了历史学通史的魅力,而且具有深刻的理论性与启发性。他着眼于中国经济史问题研究,却不拘泥于传统模式,而是具有世界性的视野,对中国经济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版权所有,若需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Email:[email protected])

附:李伯重教授简历

李伯重教授现任教于清华大学历史系,是享誉中外的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权威学者,著有《唐代江南农业的发展》、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Jiangnan(1620—1850)、《发展与制约:明清江南生产力研究》、《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年》等多部著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9473.html

更多阅读

历史研究中的分类、解释与比较 会计科目分类和解释

历史研究中的分类、解释与比较刘良华我只认三种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历史研究。我建议教育硕士或中小学老师只做实验研究或调查研究,我建议全日志的教育学原理的研究生只做历史研究。历史研究的总体特征是对历史事件或历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现代化进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剖析

     现代化作为一种理论或学说是半个世纪前才出现的。对于“现代化”一词涵义及其实质,学术界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是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也有人认为现代化不能片面强调工业化,还包括心理、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现代化进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

     现代化作为一种理论或学说是半个世纪前才出现的。对于“现代化”一词涵义及其实质,学术界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是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也有人认为现代化不能片面强调工业化,还包括心理、

声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中的中国》为网友青春最珍贵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