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湖南的《衡阳日报》卷入一场舆论风波中,原因是 “换报头”。 4月19日至4月23日,《衡阳日报》5天时间3换报头,如同小孩子玩过家家游戏,由此也受到广泛质疑。很多人直指,这与当地刚上台不到1个月的新书记李亿龙有关,还挖出李亿龙在怀化任市委书记时曾将《怀化日报》报头更换。一时间,“换字书记”被推到风口浪尖上。 做报纸的人都知道,动报头不是小事情,要格外慎重对待。报头是报纸的脸,有关报纸品相,代表报纸形象。兹事体大,随意变动,有失庄重严谨。特别是对党政机关报来说,要更换报头,就要格外严肃审慎了。 这事情被曝光后,连不愿透露姓名的《衡阳日报》员工也对外表示不满。有句老话,叫“打人不打脸”。如果真是权力之手在随意更换报头,那就是不尊重媒体的传统,也不尊重媒体人的人格。这样的权力,无疑是随性又任性的,是在以蛮霸手段来破坏良好的官媒关系。 不过,在4月28日下午,《衡阳日报》在其官方网站首页头条位置,用加粗字体发出“关于《衡阳日报》改换报头的说明”,来对公众质疑进行回应,声称5天3换报头属于正常改版,根据读者意见选定。然而,这一回应却引来了网友更多的质疑。 事实上,《衡阳日报》这个回应,也禁不住起码的质疑。原因很简单,这段时间,这份报纸上根本没有任何关于报纸改版及更改报头的“声明”“公告”等内容。当地的读者也从未在报纸看到,或收到任何关于更改报头的投票或选择方式。没有任何告示的征求意见,难道是要靠神秘的“读心术”吗? 如此漏洞百出的危机公关,让人看到的只能是谎言,而没有诚意,当然也就不能消除公众此前的疑惑,反而让人觉得,民意在遭受更大的愚弄。很多人也由此猜想,媒体会不会是被权力“强奸”了,还得忍气吞声把问题都扛到自己身上,甚至站出来去喊很“享受”? 就在公众继续进行质疑和猜想中,《衡阳日报》这份带有公章的“说明”,在网站论坛短暂“置顶”之后,如同被更换的报头一样“短命”,很快就全部被迅速删除了。这一切,都是留存在网页快照中,还是留存在人们的截屏中,还留存在民意更多的质疑与嘲笑中。 经历5天3换报头的《衡阳日报》,经历发帖“公告”又迅速删除的《衡阳日报》,真的很忙乱,而且,是忙中出乱,乱中,自然容易出错。这样的忙乱,让人感觉到这份媒体真的很“折腾”。当然,也让人在想象,这份媒体很可能是“被折腾”。这一切背后,无疑有着太多“隐藏的文本”。 “改版说”很难禁得住考证,那么,人们自然还是会回到最初的关注点——这事真的与那位“换字书记”无关吗? 这些年,一些权力喜欢根据自己的情趣与情绪,把一切公共空间和平台当作自家私地,进行涂抹乱划,附庸风雅的事,也频繁被曝光。5天3换报头,会不会真是因为当地一把手把报纸当成自家练字的毛边纸,涂抹完了之后,端详打量一番,觉得不爽,又再进行涂抹呢?公众对此有担心,当然是害怕有着这样偏执的权力爱好,会无法把心力聚焦到管理民生经济社会之类的大事上来,同时,也让人担心在这样随性的权力思维驱使下,人们会掉进更多“被折腾”的尴尬与无奈之中,最终还是以降低行政效率与损害公共利益为代价。 这一切,从《衡阳日报》这番忙乱中,似乎也能得到很多印证。 当那份“短命” 声明不但没有完成危机公关,反而让民意觉得遭受更大愚弄民意的代价,当地政府与这家媒体,要想不再失去更多的公信力,恐怕还是要有勇气,拿出更有说服力的事实与证据,来真正公开这起事件背后“隐藏的文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