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支出资本化条件 资源资本化与资本资源化即《量子经济力学》第03章第05节(二)



二、什么是资源资本化、资本资源化?有什么本质体现?

资源资本化是经济的本质吗?可以肯定,它就是经济的本质。但是,笔者需要说明的是,资源资本化还有其本质。何谓资源资本化的本质?如此,它不就成为经济本质的本质了吗?是的。何谓经济本质的本质?它还是资本资源化的双向运动吗?诚然。但是,亦需要说明的是,它已经不再是抽象的事物了。那么,它是什么?笔者以为,它就是经济能量聚集成经济质量的过程。当然,反过程也存在。

(一)什么是资源资本化?有什么本质体现?

在讨论资本资源化问题之前,依照惯例,还是首先让我们讨论一下资源资本化问题。上述我们已经认识到,所谓经济,按其本质说就是一个资源资本化的过程。诚然,关于这一点,不是所有的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和管理者门都能认识到,于是,“一部人类历史”就成为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

1、什么是资源资本化?是怎样形成的?

如不出错,人类的历史必将是一部“资源资本化”历史。至少,大家应该承认,在真正意义上的商品还没有产生之前,是没有所谓资本的;有的,也只是各种资源。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非商品意义上的产品生产了相对意义上的剩余,有剩余产品时才有了把它当作商品并拿到市场上去交换的可能与条件,结果相对剩余的产品最终走上了用于商品交换之路,产品变成了商品。

产品变成商品是史前人类相当了不起的一个大事件,其伟大意义不亚于对火的发现和利用。笔者甚至可以把商品产生理解为人类经济社会之火种,正是由于有了商品产生才产生了市场、资本、货币这些重要的经济手段。可是,有一点人们不能否认,那就是,在没有把剩余产品拿到市场上去交换之前它还不是商品而只是一种有变成商品可能的“商品资源”。换言之,如不交换它始终处于资源状态。

由此可见,交换是使资源转化为商品的、充分而必要的条件。为何要讨论上述问题?因为笔者想告诉我亲爱的读者,如果没有最早的、原始意义上的产品剩余——概括为“原始剩余”——就不会有商品、市场、货币、资本等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经济手段”。为何又要讨论这些问题?因为笔者又想告诉读者的是,所谓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原始剩余”的性质不是别的,本来就是一种资源也。

如此,我们当然也就用不着再讨论自然、社会、意识、知识、文化、制度、程序、信仰等的资源性质了。那么,笔者又想得到一个什么结论?笔者想得到的这个结论是: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资本全都是由各种资源转化而来。换言之,如果没有资源就不会有商品、市场、货币,更不会有资本这个注定要震惊世界的经济物质形式。诚然,资源要想转化成资本是有条件的,不是随意就可以转化的事儿。

这个条件是什么?那就是,它们或他们首先、必须具有资源性质,而“简单再生产”,从本质上说就是“资本转化为资本”。什么叫“资本转化为资本”?简单地说就是——“投入的资本没有实现增殖”。反之也就是说,如果投入的资本实现了增殖就叫作“扩大再生产”或者说实现了“资源资本化”。如此,笔者想说明什么?笔者想说明的是,所以能“扩大再生产”是剩余劳动等资源之“转化”。

2、资源资本化的本质?为何体现经济能量聚集?

从严格、最终的意义上说,一部人类社会史就是一部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取能量物质的历史。有以下根据:第一,狭义地说,作为生命体,人体的维系离不开各种能量物质。大家知道,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脂肪等都是能量物质;第二,广义地说,人类之所以要从事社会物质生产与再生产,最终目的是为了从自然界获取广义的能量物质形式;第三,经济存在与运动都需要能量物质来支撑、推动。

在原始社会,人类之所以要从树上摘取果实,之所以要狩猎,其目的也都是为了获取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以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的需求。“营养”是什么?毫无疑问,它也是一种能量物质。至于说结成一定的家庭、部落等经济社会组织,最终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自然界中的能量物质。奴隶社会产生之后有了国家、政权、军队等社会形式,究其目的恐怕也是为了能获得更多的能量物质形式而建立。

商品的出现在人类的历史上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但究其目的依然是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能量物质形式。只要是商品都与人的衣食住行有关。衣者为了保暖和审美,前者是为了保持肉体的温度而后者则是为了审美或者说是为了满足人的虚荣心。大家知道,温度是一种能量物质,保住温度就是为了保住能量。那么,虚荣心是什么呢?笔者以为,从根上说,保住虚荣心也是为了与人能量交换之用。

个体人类为什么要打扮自己、显示自己?难道不是为了达到与众不同的目的?打扮自己如果能达到显示自己的作用,他们是否可以赢得异性、赢得同伴的青睐?从表面上看似乎与获取能量物质没有关系,但到最后,个体人类打扮自己、显示自己的结果就是能从对方那里得到一些好处。请问,“好处”是什么?可以肯定,它就是能量的体现。获得“好处”也就自然是为了获得能量,尽管可能间接发生。

随着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获得经济能量的意义就越发地显示出来。比如商品交换,说穿了就是在交换能量和获得剩余。什么叫资本?按马克思的说法,是剩余劳动的转化形式,它们也具有能量意义和性质。首先,劳动的本身就是人体能量物质的释放过程,释放的结果就是为了得到价值补偿和能量的补偿。而之所以能够“剩余”下来,转化为资本,用于投入,更是为了今后能获得其他能量。

笔者以为,资源资本化的本质就是能量的聚集或者说就是为了将能量物质聚集为具有一定质量的社会财富的过程。当然,如果有人把它理解为经济能量物质聚集成经济质量物质也可以,而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经济质量物质、经济质量物质都是由自然能量物质聚集而成。比如原子是由比它更小的能量物质聚集而成,分子是由于原子聚集而成。总之,资源资本化的本质就体现能量聚集成质量就对了。

(二)什么是资本资源化?有什么本质体现?

下面再讨论一下与“资源资本化”相反的“资本资源化”。毋庸置疑,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仅有“资源资本化”过程也必然会有与之相反的“资本资源化”过程。诚然,没有一位经济人会主动去实施“资本资源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又不可避免“资本资源化”现象的发生。

1、什么是资本资源化?是怎样形成的?

笔者以为,历史上发生的经济危机和最近这些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能源危机、次贷危机和企业亏损的产生,可以说都属于资本资源化的过程或者说上述危机、亏损都是经济、资本资源化的表现。换言之,如果经济、资本未被资源化也就不会有上述危机、亏损的产生。如此也就说明,对经济、资本资源化的研究并非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笔者认为对资本资源化的研究高于对资源资本化的研究。

只有不亏损的企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赢利企业,只有真正意义上的赢利企业其资本才能得到可持续增殖;同理,只有其经济非负增长的国家其经济社会才能得到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而一个始终与各种危机相伴的国家,其经济社会就不可能得到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为此,为了使我们的企业资本能实现增殖与可持续增殖,使我们的国家经济社会能得到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研究资本资源化过程。

那么,什么是资本资源化?简单地说就是,本来属于经济过程,由于企业家、管理者经营管理不善而使上述过程发生了逆变状态、逆变趋势。其具体表现是,一个企业、国家的资本、经济不但不能实现增殖与可持续增殖,增长与可持续增长,发展与可持续增长,而且还出现了与之相反的逆变经济状态、经济趋势、经济过程。显然,上述是非常糟糕的事情,而且它还是一件很不容易解决好的问题。

在一般的情况下,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逆变状态,主要是由于所实行的经济制度与社会制度不对称造成。比如,在封建制度下应该实行商品经济制度,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应该实行资本经济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应该实行市场经济制度,可是,如果出现了错位即不对称状态,无论其社会制度或经济制度有多么的先进,其经济社会都不可能有长足的发展,就更不要说可持续发展。

在一般的情况下,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逆变状态,主要是由于所生产的产品非市场之所必须或者说是由于企业生产了一种市场已经基本饱和了的产品造成的。于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厂房、设备的相对闲置和产品的相对过剩就成为一种必然步骤,因而出现资本资源化状态、趋势便很自然。诚然,它也是由于企业家的管理失误造成,但主要表现为经营上,因为经营先于管理存在。

2、资本资源化的本质?为何体现经济质量耗散?

人类为什么要发展科技事业?笔者以为,根本目的、原因是为了能够更多地从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凝聚更多的能量——当然是相对的范畴。比如热力学,就是一门力图从自然界中获取更多热能的科学;再比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之所以要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目的也都是为了揭示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而揭示上述规律之目的,当然是为了认识、开发、凝聚更多的能量。

人类为何要认识、开发、凝聚更多的能量?因为所有的经济质量都是由各种能量凝聚而成,而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科学无不是在干着凝聚能量的事儿。瓦特为何要发明蒸汽机?难道不是为了充分利用热能?当然,马克思所以要认识、揭示经济规律、社会规律也是为了认识、开发、利用、凝聚、解放生产力。什么叫解放生产力?生产力又是怎么产生出来的?难道不是开发、凝聚、利用能量的结果?

经济效益是怎么产生的?消耗过多的能量能创造出来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可是,如果我们能够作到消耗最小的能量而获得更多的能量的话,也就自然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企业为何要进行成本核算?不就是为了降低各种能量的消耗?经济是怎么产生的?不就是所凝聚的能量大于其所消耗的能量吗?一个企业、国家为什么能得到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不就是由于积累了大量的经济能量吗?

 研发支出资本化条件 资源资本化与资本资源化即《量子经济力学》第03章第05节(二)

资本是个啥东西?就是一种能够投入到商品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的能量物质。从表面上看,资本好象曾经是货币形式,其实这些货币无非是对资本含能量的度量而已。大家知道,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既然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而不是能量物质的本身,那为什么不用本身就具有价值属性的能量物质去取代货币而进行价值交换?即便不用能量直接交换价值,为何不用能量对商品价值进行度量?

难道货币的生产就没有成本了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试问,工资煤水电气油体现了什么?当然是能源,当然是能量,当然是价值。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不直接用能量来对价值进行度量?难道所有的、具有价值的经济物质不是由经济能量聚集而成?而如果出现相反的、经济质量的耗散形式(如固定资产磨损即折旧、大修理基金的提取等)不是经济质量耗散?而与货币这种东西又有什么干系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9802.html

更多阅读

黄与黑:中国公关的污名化之痛(二)

舆论暴力 公关开始黑化当被污名化的公关还没有彻底摆脱色情印象的困扰,公关又要经受黑色暴力的考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今年7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突破的4亿大关,达到了4.2亿,并且这一数字随着国家信息化工程

建材市场设立条件 超级市场的立地条件(二)

(二)、店铺位置条件    1、商业性质。规定开店的主要区域以及哪些区域应避免开店。    2、人口数及住户数。了解一定的商圈范围(例如1000米)内现有的住户人数。    3、竞争店数。了解一定的商圈范围内竞争店的数量。

东莞危化品物流公司 世界鞋都东莞多措并举 转危为机(二)

做法1    破难题,壮“产调”之势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是主体,而推动企业升级,关键在于破除企业的转型瓶颈,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后,厚街镇委镇政府先后拟定36个调研专题,由班子成员分头组织,全面剖析厚街产业

声明:《研发支出资本化条件 资源资本化与资本资源化即《量子经济力学》第03章第05节(二)》为网友义统天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