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中国传媒产业投融资的问题,就要先从我国传媒产业和资本的基本特点和性质入手,然后把它放到中国这个特殊的市场中来分析。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传媒经济在过去10年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如今,全球传媒业正经历着一场喧嚣的、前所未有的变革,各种变革紧密的交织在一起,从信息的数字化到全球电子网落的发展,从计算机能力的迅猛提升和带宽容量的急剧扩增到互联网络的出现和飞速发展,所有这些结合在一起带来了全球媒介行业的不断变革。中国的传媒产业也在这场全球性变革浪潮下经历着具有自己独特方式的变革,并逐渐融入到全球传媒产业这一巨大的竞争性市场。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alt="" onload=javascript:resizepic(this) align=middle border=undefined>
大众传媒作为重要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汇集的阵地,一直受到国家相关管理机构严密的监管。而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逐步加快,传媒产业不得不向外开闸,把大众传媒——一个未充分开发的产业——放在一个全球性的产业环境中去参与竞争,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媒体行业的商业模式不可避免的发生着变化,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目前的传播机构都是以单一媒体为主,已不适应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竞争,实施跨媒体和跨行业兼并,组建超级媒体集团势在必然。
资本的本性在于最大限度的实现价值增值,这就决定了资本从低收益率地区向高收益率地区转移,从低收益率产业向高收益率产业转移。传媒产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利润空间吸引着敏锐的资本之眼。著名的摩根士丹利全球投资报告,经过对11种产业建立有世界级竞争能力的大企业所需年限作了统计分析,发现大众传媒所需年限仅为8年,其收益远远快于医药、银行、电力、能源等其它产业。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后一块尚未开发的传媒市场。这也就意味着全球的资本,当然包括我国的资本,虎视眈眈的盯着中国传媒产业这块肥肉,有的正在伸手,有的已经尝到了肉味。
2004年,海外传媒巨头频频在中国活动,全球第二大传媒娱乐集团ViaCOM的首席执行官雷石东以及默多克都看中了中国传媒市场这块肥肉。这些传媒巨头几年前便开始向中国传媒业渗透,已在我国推广MTV、创办了《计算机世界》等。专业媒体方面,全球著名体育节目传播网ESPN与我国33个地方有线电视台签了一纸协议,转播中国足球甲A联赛。
湖南电广传媒2003年年11月增发新股,2004年投巨资打造大型财经栏目《财富中国》,并办起了包括《文化时报》在内的4家报刊,一个立体的传媒集团已经初露端倪。北大青鸟投资1亿元人民币成立文化发展公司,歌华有线上市成功融资12亿元。拥有以《中国计算机报》为首的16家IT专业报刊媒体的赛迪传媒在重组ST港澳后,开始从传统平面媒体渗透至网络传媒,并进军电视传媒,实现了立体化的传媒运作。
然而,这些仅仅是历史的开局。媒体行业战略性投融资的成功需要几个基本条件。
第一, 中国传媒产业需要突破国家行政权力的支配。
在过去很多情况下,我国媒体行业的重组都是权力单位直接使用行政权力来配置传媒市场的相关资源,以权力的意志来实现传媒产业的扩张,并且权力单位直接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然而,权力意志在参与传媒市场资源配置时存在着诸多弊端。在权力意志指导下的传媒产业扩张极易形成市场的垄断、消解产业发展所必须的市场竞争。
而以资本作为连结相关传媒资源的纽带,以提升传媒影响力和竞争力作为产业扩张的价值取向,以追求收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参与市场资源配置的主体是资本单位。资本可以不受地域、行业的限制,积极寻求与有效益的媒体组合。
但是,当资本遇到权力,就要受让于权力。优势传媒往往会因为其行政级别低而无法兼并行政级别高的传媒,与此同时,由于权力的条块分割,优势传媒无法逾越既定权力分布和划定的行政割据,跨媒体、跨地区的传媒产业扩张便无法有效地实施。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真正影响媒介运作的不仅是资本的力量,更是人际配合的沟通、共识和默契。如果不了解这种特殊性,资本投资者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惨败。然而游戏规则由政治而经济、由暗而明是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给不懂中国政治的资本投资者带来了成功的机会。
第二, 企业文化是媒体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世界一流媒体成功的经验在于优秀的企业文化及其认同所在媒体的文化的优秀人才。企业文化是传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传媒行业企业成功发展的基石。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提供服务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我国传媒产业是一个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同时也是一个相对幼稚的产业,我国大部份传媒类企业缺乏真正的商业意义上的运作,在由传统事业单位体制下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过程中,部分媒介机构和媒体工作人员很难在观念上转变过来,保守的组织文化使这些媒介机构逐渐丧失竞争力。
在资本和媒体融合的同时,企业文化的整合也必须是同步进行和完成的,其根本目的在于创造动力,排除阻力,打造一个属于资本与媒体共同的新型传媒企业。
第三,人才是媒体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中国传媒业不缺采编人才,缺的是优秀的既懂新闻又懂经营的复合型经营人才。
媒体经营中最为根本的要素是人才,而我国媒体领域的复合型媒体经营人才恰恰稀缺,原有媒体内部的人才不懂得媒体市场经营,而希望进入的外部资金又不了解媒体的运作。在这种情况下,复合型媒体经营人才就成了各家争抢的对象。
而那些能够深刻理解所在媒体价值观和文化,能够迅速学习,承受挑战和压力的人才是任何媒体机构最为重要的资产,而管理者必须去激励、培养和提升这些人才,因为一旦这些人才认同了所在媒体的文化后,通常就会有很高的忠诚度。
如何转变用人观念,尽快在中国建立起一支优秀的传媒经营人才队伍,事关中国传媒业未来发展大局,也是传媒产业战略性投融资成败的关键。
第四,品牌与营销是媒体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是我国媒体适应我国传媒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取得成功,就要将媒体自身的企业文化优势与其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本实力、经营规模、经营策略相结合。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的预测:具有品牌效应的“名牌”报纸将是读者青睐的对象。该研究所在对2000 年12月新闻出版署评出的100家第二届全国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的研究中发现,1999年广告额增幅最大的前两家报纸依次《北京青年报》、《华西都市报》,增幅依次为15%和11.5%。两家报纸的良好发展态势不能不部分归因于各自的“品牌”效应,随着读者的日渐成熟,对品牌的追求已上升到一个重要地位。
仅靠收视率或发行量已经不够了,重要的是市场地位,而媒体能够企及的最高市场地位能使受众将其品牌认知为一种品牌精神,实质上是对其企业文化及其价值观的理解、认知与认同。不同受众对同一品牌有不同的理解,对有些受众来说,该品牌也许只代表一种形式的媒体;而对另一些受众来说,该品牌可能是一种概念、一种文化或一种品牌精神。媒体能否打造出受众认可的品牌将是决定其能否争取到受众更多注意力的关键。
以上四个方面既是影响我国媒体进一步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传媒产业与资本的联姻踏上成功之路的关键,又是在我国媒体行业横向重组与众向重组中的主要游戏规则。在中国媒体行业投资取得成功既需要雄厚的资本,又需要一定的胆识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