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还在争议当前的通货膨胀是结构性的还是其他类型的,分析其意义就是对不同类型的通货膨胀会采取不同的整治手段和措施。本文权当一个争论者的开塞露吧。更深的理论思想见《价值动力学》。
一、能源价格
能源是各个产业链最低层的一环;能源价格是基础价格。石油、天然气电、煤炭是主要的生产能源。生产能源的价格变化,会沿着产业链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其他产业以及社会价格水平的全面变化。
由于各种能源具有替代性、转化性和可比性,如果一种主要能源价格上涨,就会增大对其他能源的需求,促进其价格上涨。近两年,国际石油原油价格的连续飙升,引起了煤、罐装燃气的价格上涨,并延伸到电价的上涨,出现能源价格水平的整体上升。
食品是人活动的动力,也是能源!最初主要来源于植物对阳光的光合作用,并形成生物链。食品与上述的工业能源相比,更具有基础性。大宗食品有粮食、肉、蛋、奶等。粮食又是食品生产链的源头,能在较大程度上决定食品价格的走向。
食品价格是决定劳动力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能源价格相继涨价后,基本生产和基本生活的成本都在升高,必然引起整个社会的价格指数CPI上扬,即通货膨胀。这是一种结构性的通货膨胀!
即使有价格管制,由于能源价格上涨的因素很难在短期内消失,因此未来通胀至少还会保持在高位,并会逐渐释放出来。越来越多的商品和服务会进入涨价行列。
因为石油涨价是全球性的,所以,这将会出现全球性的通货膨胀。
二、资源价格
随着资源开采量不断增大,表现出了资源的稀缺性。有经济学人说,资源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稀缺性。其实不然,而是获取这些资源需要的能耗增加了、成本增加了!从而将成本转移动到资源的价格上。
一些成本性的基础资源,比如水、矿石、土地等,以及生活的基本消费品和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同样具有“基础价格效应”。它们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涨。而且,资源价格对“基础价格”有明显的依赖性和传导性。
当能源价格相继上涨后,资源价格也会上涨,随后其相关产品也会上涨。
当成本变得越来越高时,对劳动力而言,就产生增加工资的需求,出现工资的刚性增长。
当生活成本继续上涨,工资相对贬值,明升暗降,实际购买力下降,又进一步要求提高工资。劳动工资水平上升,直接抬高了企业成本和产品成本,诱发成本推动型通胀。
随着成本与工资的不断相互作用和影响,最终引起价格上涨、工资的刚性增长和通货膨胀。
今年上半年我国以粮食为代表的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6%,推动CPI上涨了2.5个百分点,属于结构性的通货膨胀!
三、技术与价格水平
人类在利用能量中,有许多能量做了无用功,并形成污染,导致社会成本上升。科技进步的作用之一是开发新的能源,另一个作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科技进步,会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社会成本,起到缓涨的作用,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信息技术产业。
当能源利用效率的发展速度和能源的开发速度比较低时,能源就会紧张,引起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
四、投资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投资加速会需求更多的能源和资源。当能源和资源的供给速度比较慢时,就会短期促进价格上涨,这种通货膨胀只是需求拉动,还会回落。
只有达到或超过能源和资源的系统容量时,才会转为结构性的通货膨胀。
投资过热,还会造成产能过剩或产量过剩,因为产品都有使用寿命,最后造成能量(源)和资源的浪费。
过度增长的消费虽然会促进生产,和“投资过热”一样,需要更多的资源和能源,也会引起价格的短期上涨。
长期的以高能耗、低水平扩张的经济增长会积累下通货膨胀的隐患。应控制和协调经济增长速度与能源增长速度的关系。
五、货币的影响
货币是价值的比例对应。比例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出现比例“失真”,引起社会秩序以及观念的变化。
利率偏低、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充裕的资金终将会形成购买力,也会导致需求推动型通货膨胀。但是这只是映射比例的变化,放大了实物价格与货币价格比例。
物价上涨虽然可以归结于货币现象,但不决定于货币。
六、能源价格与分配
能源价格上涨,虽然使得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但是却造成其他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最终,这些成本又会通过价格链传递到整个社会。
当出现恶性的通货膨胀时,生产成本的上升使得社会资源重新配置,各个企业重新洗牌,一些成本较高、能耗较高的企业被淘汰。社会出现不稳定现象,出现大的变革,重新建立新的“货币——价值”对应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