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也开始顺应民风民俗,除了新春期间有限度地放宽燃放烟花爆竹的禁令,继而在股票市场刚刚开锣,政府便给股民派了一份“利是”,就是国务院在2月1日下发的关于推进资本市场开放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这不能不让人想起以“孙志刚案件”引发的收容遣送制度改革作为契机,政府正在逐步还人民于公民自由权利,由此推测,“孙大午案件”对旧有金融管理制度带来的冲击,《意见》在这个背景下出台,似乎预示着政府进一步还人民于经济自主权利。
金融的铁幕已经撕开,紧接而来的问题是,资本市场应该有什么样的开放程度和发展方向?且看《意见》一文公布之后,深圳、上海两个股票市场应声而起,让股民欣喜之余,也带来了颇有讽刺意味的反应!股价的变动似乎还在证明,今天的中国股票市场,仍然是一个政策市场而非效益市场,投资者的回报,首先取决于国家政策而不是企业效益!
关心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恐怕要从资本市场究竟应该向谁开放这个最本质的问题开始。资本市场通常包含两个部分,其一是以知本为特征,反映智力作用的劳动力市场,其二是以“资金”为特征,提供市场购买力的金融市场。
劳动力市场开放引至的人才、农村劳动人口大流动,为中国二十年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效有目共睹。以此为证,笔者认为,正如一般商品买卖市场一样,企业股票买卖市场的组织与经营彻底向民间开放,实行资本市场社会化经营,适应了中国域广人多,各地经济存在差异,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多种经济成份和产权结构并存,以及相关法规、司法水平和监管力度等等的特殊国情。
也许,有种种的理由反对资本市场这个国民经济活动链条当中最为重要和敏感的环节向民间开放。只要回忆当年关于姓社姓资的争论,以及民营经济曾经饱受的指责,依然无碍于它们今天已经发展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力军,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再被这些理由所误导,不管它们有多么充分的证据,都比不上生产力发展要求这个最大的理由!事实上,大量的民间自发的资本市场,或者假公为私、名公实私的资本买卖市场早已经存在于地下,“孙大午事例”只是冰山一角。
可能有人要寄望于现有两个国营股票市场的改良,我们也不要忘记国有企业改革所带来的经验教训,曾经为此付出的代价之沉重,整治力度之大,可谓史无前例,直至今天,我们到底从中得到了什么?留给我们的又是些什么?历史常常喜欢在错误的地方一再重演!
两个国营股票市场存在的种种弊端无需再重复了,归根结底,权力参与和高度垄断,恐怕是所有正在困扰中国股票市场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至少也是因为这两个因素的存在而令它们不能有效解决。要驱逐它们离场,谈何容易?时间和损失都容许我们继续等下去!
允许民间经营资本市场,其意义在于“还市于民”。其中的优越性,首先体现在引入了竞争,破除了垄断,从而削弱了超经济力量介入的程度。事实证明,越是竞争充分的地方,权力寻租、弄虚作假、幕后交易和贪污腐败就越没有市场!
再次,有利于低成本地吸收民间资本进入社会财富的生产创造领域,促进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配置,这本来就是资本市场应有的功能,恐怕也只有在资本市场民间经营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发挥出来,正如民营企业在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担当的角色一样。
其三,开放资本经营,建立有竞争、多层次和服务性的资本市场运作体系,为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解决中国目前面临的保持经济增长势头、舒缓越来越严重的就业压力、以及扩大内需的三大社会问题,创造有益的条件和途径。它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恐怕是其他政策所不能比拟的,至少还没有哪一项举措能够同时有助于推动这三个问题的切实解决。
一、资本市场对社会经济的深远影响
现有的两个资本市场所反映出来的种种问题,除了来自政府的政策法规和监管力度,以及市场自身的结构和经营原因之外,相当一部分与上市企业的运作机制有关。因为,资本商品与普通商品不同,日用消费品的交易过程往往在瞬间完成,购买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使用价值,它来自于企业生产过程的最终环节,购买者凭着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便能大致判断出商品的价值和利益所在。
资本商品的特殊性反映在它的两个特征上,一是它处于企业生产的起始阶段,资本经过投入生产过程再转化为产品,在市场上出售之后,才能体现它的商业价值和经济效益,也就是说,资本的价值和收益,是由它的最终结果所决定,投资与收益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二是资本的收益,不是由投资者自己掌握,他们对此往往也无能为力,只有寄望于资本使用者的经营成果。资本只是一个虚拟商品,出售的是使用权,获得的收益取决于它的运用成果。
由此,决定了资本的价格不只是受市场供求影响,也要受到来自其他方面的因素影响,例如企业诚信、管理水平、经营效益、经济前景、宏观环境等等,这些因素主要是透过信息披露的方式被投资者所知悉,他们最终要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自己的购买决定和购买价格,所以说,资本价格同时受供求和信息两个因素影响。为此,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不能只具有产权交易功能,也一定要具备信息披露功能。
现有的两大股票市场功能之所以被扭曲,原因也就在于它们欠缺了有效的信息披露功能。于是,在利益驱动下,人们透过发布虚假信息来填补这个市场空缺来,以此从中谋利。对于没有信息来源和安全保障的大众投资者,或者有过受骗经验的普通投资者,他们不会再利用“委托---代理”机制,以投资作为获利手段,转而利用虚假信息造成的市场价格波动,亲身参考投机活动,所以,国家政策或小道消息也常常成为投机者利用、依靠的一个主要信息来源。可见,资本市场究竟成为投资市场还是投机市场,取决于其信息披露功能的发挥作用及其程度。
资本市场所披露的信息,显然主要来自于上市或者准上市企业,市场不过为它们提供了信息披露的渠道,最多也只是经过必要的技术分析和整理过程。由此,我们也就不能不关注上市企业这个资本市场的主角。
(1)资本的自由流动,从源头上促进企业改善经营
对于民营企业,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议论从未间断过,大都抱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加以评价,怎么看它们也像是一副长不结实的样子。随着WTO条款落实的时间表越来越近,外资企业享有越来越多的国民待遇,在同一个平台上,同一个游戏规则下,难免要引起人们的担心,以它们如此虚弱的体质,将来怎样同外国企业进行竞争?更加不敢指望他们能够与巨无霸的跨国公司分庭抗礼!
虽然,它们仍然有着这样地或者那样的不足,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一点值得自豪的地方。在它们的努力下,中国制造已经不再是一个让世人陌生或者带有贬义的名词,正日益成为综合国力体现的重要部分。就在人们高喊“狼来了”的同时,它们悄悄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来临之际,抢先占据了国际市场的一席之地,世界工厂的头衔并非浪得虚名,昭示着民营企业在若干的领域已经先拔头筹。也许,它们现在还没有能力与外国的巨型跨国公司相抗衡,但是,无数富有活力的中小民营企业足以支撑起大半壁江山,只要你愿意支持,谁敢担保它们当中将来不会出现世界级的巨人?
你一定听过日本的本田、松下,韩国的现代、大宇,台湾的台塑和香港的长实,美国的英特尔、戴尔、微软、沃尔玛、通用电器、可口可乐、肯德基等等一大串熟悉的名字,想一想它们的创业时期都是什么景况,它们的开创者都是什么出身的人,你就没有理由对民间的中小企业失去信心,以至排斥它们在资本市场或者是你的投资视野之外!
民营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资本有关,这些问题不是受资本短缺所限而得不到妥善解决,就是资本结构成为它们一道跨不过去的门坎。因为缺乏资金,白白看着获利丰厚的商机从眼前溜过,被后来居上的竞争者横空夺爱;或者没有能力提升企业经营的软、硬件环境去吸引、留住和使用人才,从而在竞争能力上逊人一筹;同样是资金的问题,令它们没有条件作长远规划,追求更大的目标,只能守着眼前的微薄利润,缓慢地沿用落后的方式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粗糙过程,如何与集天下这大成的跨国企业相比?
从另一个方面看,民营企业缺乏应有的诚信,实行家族式经营,组织管理不够规范,经营过程出现不法行为,不能保护小股东的利益,这些问题也成为了投资者对它们望而却步,不敢越雷池的原因。以上种种问题,恐怕也只有在资本市场上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其中的理由,一是资本市场的选择功能,促使企业经营管理者按照股东要求改善企业经营,或者资本向符合股东要求的企业流动;二是透过资本市场的信息功能,先进的企业为后进企业提供示范和模仿作用。竞争迫使企业向符合社会要求的方向调整,不然就是通过投资者选择淘汰不思进取的企业。事实证明,由信息所激发出来的市场竞争和选择功能,是促进企业以至社会进步的最有力手段。资本市场的竞争和选择功能提供的另一大作用是,它从资源配置和运用这个社会生产链条的最初环节开始,引导上市企业在经营的起点上,便按照市场要求去组织、经营企业,由此,从源头上对企业运作发挥规范和指导作用,从某种程度上减少不良因素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沉积,不至达到积重难返的地步。并且,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功能,也为企业经营者提供传递公众要求的渠道,从而把握时代脉搏,跟上形势的需要,也有利于改变民营企业只是向消费者提供服务的观念,增强他们也向投资者提供服务的意识和经验。因为,企业有了投资者的支持,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由此向消费者长远地提供高水平的增值服务。
现代企业不但只是社会的产品生产者,同时也是文化生产者。市场的选择和竞争,除了迫使它们向市场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之外,还要为社会创造企业文化和商业文化来吸引大众对它们的支持,其中包括消费者、投资者、高级人才、以及政府服务、甚至国际市场。以笔者所见,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之所以不如人意,也包括不如它们的经营者和所有者自己的期望,部分原因在于外界环境不够透明,一些积极和有效的创新元素不能辐射到企业活动中去,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民间经营,与其限制它们,不如透过资本活动加以激励和引导,与其指责它们,不如提供有价值和切实可行的经验示范。
(2)引导资本流入生产领域,为解决社会三大问题创造条件
保持中国经济增长势头、舒缓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和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已经成为政府与国民都同样关心和迫切要解决的三大社会问题,它们之间既存在相互制约、彼此互动的关系,也因它们引致或者激化了其他已有的难题,比如贫富分化、社会治安、福利保障、矛盾冲突等等。
社会现状和民生问题的解决,始终须要依赖社会经济活动的成效,国民财富的拥有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条件。然而,经济活动终究是由企业实体所承担。以往的思维方式,令我们忽视了经济循环的自我改善功能。以扩大内需为例。传统观点认为,社会需求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意欲,却忽视了承担社会生产活动的企业才是全社会购买力的真正创造者。企业对于生产材料、劳动力、技术设备的购买,创造了现代商业市场的第一轮购买;劳动人口利用企业支付的工作报酬,创造出第二轮购买;社会新增财富和资源再投入生产领域,包括企业原有生产技术条件的更新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由于新的需求出现,或者新技术的发明,催生出新创办企业、新兴产业,则创造第三轮购买。
目前,社会经济活动所遇到的瓶颈,出现在第三轮购买上。由于种种原因,大量的社会资源被闲置起来,既没有成为市场消费,也没有转化为资本重新回到生产领域,从而制约了第三轮购买的形成。具体表现为,居民存入银行的巨额储蓄,本身就意味着市场消费在减少,导致第二轮购买下降,它必然要影响以企业采购形式反映出来的第一轮购买,没有市场消费,也就不可能出现生产投入。众所周知,中国居民远远未达到生活富足的程度,国民的潜在需求之大,尤其是农村中广大农民的消费需求,被视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待开发市场。相信不会有人认识,中国的农民不喜欢家用电器和出外旅游。之所以目前的社会潜在需求不能发挥出来,原因就在于广大的国民没有更多的购买力,即是手上缺乏可随意支配的钞票,没有这些钞票则是因为没有新的收入来源。依靠第二轮购买不可能解决上述的问题,透过政府财政支出或者形象工程,同样不可能创造出足以带领社会经济启动的市场购买能力。
出路在于启动民间第三轮购买。事实上,以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相当多的行业和产业尚未进入最优经济规模,只是局限于小本经营,大量的经营商机到处存在,它们嗷嗷待哺。即使现有的民营企业家,他们也拥有众多的投资机会和发展空间,只是因为缺乏资金而未能成为现实,否则,也就不出现那么多的“孙大午”们对现行金融体制改革提出要求。开放资本市场,为解决以上问题打开了缺口。资本市场的开放,首先把闲置的社会资金重新引入市场,在投资者基于自担风险而进行理性投资的形式下,激发社会开展创业或扩张活动,从而引致第三轮购买的出现。在此带动下,进而推动第二轮、第一轮购买增长。以当今的经济发展程度和企业经营趋势,我们也不应该继续陷入“劳动者即是无产者”这种理论怪圈之中,鼓励公民投资企业,成为企业经营的参与者和所有者,拥有除了劳动收入之外的其他收入来源,向着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资本社会主义发展!所谓的中产者被理解为,既取得职业收入,也拥有投资收入的人。
以此为据,一如其他商品市场一样,建立多数量、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并非没有可行。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需求呈多样化的时代,应该把资本也看成一种特殊的商品供居民消费。有人喜欢现在消费,有人喜欢超前消费,也一定有人喜欢将来再消费,有人乐于消费的同时也一定有人乐于投资。社会需求的多样性,既为资本市场带来了消费者,也为满足另类的市场需求提供特定的商品供给。事实上,中国资本商品的供应和需求并不缺乏,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可用资本来源和资本运用场所,至于它们的供给,留待商场上的创新者们提供,以下就资本商品的市场需求作出解释。
资本商品的市场需求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目前居民存放于银行的庞大储蓄。这些储蓄,对于居民来说,他们有种种的原因,不愿意用于消费购买,却未必不愿意用于投资购买。谁不希望自己的财富能够保值、增值?问题是你有没有本事为他们带来增值和提供他们投资的渠道,从现有两个国营股票市场中的交易资金流量便可见一斑。一旦政府开放民营资本市场,其资金涌入规模将难以想象。
二是政府手中掌握着的庞大外汇储备。这些外汇储备,实际上是把自己的财富让渡给外国人用于消费或者投资,在他们的国土和市场上分别创造了第三轮购买力,由此刺激了它们的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并且因此继续扩大与我们之间的差距。也就是说,用我们自己宝贵而稀缺的财富促进了他们的社会发展,成为我们资产保值的手段。如果,把其中一部分用来促进本国经济,恐怕来得更有价值。也许,有人要说,国家有如家庭,需要有一定的储备以防不测,这要看从哪一个角度说,以中国这样一个具备自我经济循环条件的泱泱大国,没有比发展、壮大自己更能抵御一切灾难!
有着种种的原因,以上两个资本来源不可能全部转化成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那么,还有一个来源则是取之不竭的,那就是对世界资本的汲取与运用,香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模样和现成的渠道。中国有着庞大的消费市场,也因为这个市场仍在待开发阶段而提供了无数的投资商机和利润来源,国家政局安定、经济前景乐观,为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市场发挥着巨大的吸引力。
以往,受经济条件和经营能力所限,我们只注重于吸引外资企业的进入,而忽视了对外来资本的组织运用,不可避免地为本土经济和本地企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外国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带着自己的经营意志进入中国市场,它们利用中国资本,包括人才、原料和土地,可能也包括我们的外汇储备在股票市场投资到它们体内,在中国市场上打击本土企业并赚取巨额利润,在占据国内市场之余,所得利润返还宗主国,透过第三轮购买力的释放,对所在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作为企业的经营者,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把自己的资本投入别人的企业,与在自己的企业使用别人的资本,其意义有着天渊之别,我们不一定要有纯粹的本土企业,但一定要参与到资本的组织运用过程,掌握资本领的支配权,并且分享资本的所得。常识也告诉我们,由外国企业、产品来充斥本国市场,与本国企业、产品去占领别人市场,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国体!外来企业不会主动承担国民义务,你不能指望它们对国家荣誉和进步负上责任,看一看南美国家便不言而喻了。所以,直接吸引外来资本壮大本国企业,拥有资本运用权力,甚至利用外来资本推动本土企业进军海外市场,是摆在中国企业面前一场新的机遇和挑战!
至于资本运动所带来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恐怕也不言而喻了。所有这一切的发生,都离不开将社会生产资源引入财富创造领域,并且透过市场功能实现最优配置这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初始阶段,对此,必须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去承担这一重要的使命。尽管,在新的课题面前,我们也必定要遇到新的问题,以中国人的智慧,并不担心出现问题,就怕它们被掩盖起来,令我们陷自己于蒙昧之中。众多的事实已经证明,改革从民间往上突破,是最快捷、最有效、最低成本之路
二、建立民营股票市场的基本思路
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已经证明,资本市场民间经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事实上,中国的资本市场也曾经照搬西方模式,只是到了中国这个有着特殊国情的体制之下,才改变了它原来的经济功能,人为地强加给它额外的历史包袱,以至到今天陷入积重难返的地步。
开设另一个创业板市场,曾一度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却因为现有的两个国营股票市场所暴露出来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令政府和学术界不敢轻易下决心。改旧为新或者推倒重来,似乎都不是最可行的办法。中国经济结构二十多年的改革历程,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极好的经验,那就是继续保持大型国有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承担稳定作用的同时,加大力度扶持和发展民营企业,最终取而代之,达至社会经济结构的平稳过渡和成功转型。
由此推而论之,维持现有两个国营股票市场的运作,资本市场向民间开放,再起炉灶,既形成互补互动、具有多层次结构的资本市场格局,也为资本市场的经营运作引入竞争和服务的内含。与普通商品的买卖相似,让市场机制发挥资本供求的沟通和调节作用,更符合中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适应了现阶段存在不同的企业经营规模和组织管理水平,以及存在不同的产权组合结构下所反映出来的对资本需求和资本运作方式的多样性。
我们没有必要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采取集中式单一股票市场的经营模式。它们有其与社会生产发展历史同步的自然成长过程,现在的市场格局与操作模式,是它们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条件和市场要求下的结果。我们则由于体制上的原因,造成了生产力发展与资源配置渠道的脱节,所以,我们需要的是重新补这一课。
反而是近在家门口的香港股票市场所提供的历史经验更值得我们借鉴,具体的思路如下,权宜抛砖引玉:
1、设立区域性资本市场
在政府金融管理机构的强力监管之下,由民间自发组织,建立区域性资本市场。举例来说,比如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政府管治力量到位、民间投资和资本运作条件成熟的经济发达地区,允许民间组织和经营资本市场。
(1)从区域范围上限制市场规模:
市场的运作初期,只允许本地企业在当地资本市场上市集资,也就是适当限制资本市场的覆盖范围和经营规模。其意在于,引导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与当前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人才、技术条件相匹配,也与政府的相关法规和监管力度相匹配,更是与有意上市集资的企业及其投资者的经验、水平和能力相匹配。也是为资本市场提供一个循序发展、逐步完善的时间和空间,减少资本市场在经营、成长过程当中难免出现错失、或者受到操控而带来经济冲击和社会震荡。
而且,地方性资本市场,与现有的两个全国性资本市场互为补充,形成分工和竞争的态势,也与现行的市场运作条件相适应,在当前市场监管和资本运作机制不健全,上市企业的商业诚信和规范程度不高的现实之下,缩短上市企业与投资者、政府监管部门、投资分析和代理人的地理距离,有助于加强上市企业的经营者与投资者之间、上市企业与政府监管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从而提高上市企业信息披露的直接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促使市场信息和股票价格如实地反映上市企业的真正经营状况,并有效地发挥社会和舆论监察作用。也因为投资者与上市企业之间拉近了距离,有助于投资者以及他们的代理人、咨询人有机会和能力更细致、更直接,甚至亲身了解上市企业的营运状况,从而降低了因为信息缺乏或者信息渠道过长,甚至人为加工信息而扭曲、操控市场价格,最终损害大众投资者的利益,再一次把资本市场演变成为投机场所。
(2)在上市准入条件上放宽限制:
正如所有具备经营资格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都能够进入商品市场让消费者选择一样,只要经过合法的工商登记程序,具备经营条件和经商注册手续的企业,都应该允许进入资本市场,最多只是划分不同类型的企业进入不同的“交易柜台”。让企业向投资者推销自己,让市场自由选择投资对象,从而有效地发挥市场的选择功能和竞争功能,而不是依靠行政指令或者权力安排代替市场选择,也减少了黑幕下的权与利交易。透过市场自由选择来达至优胜劣汰,实现社会资源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让有发展潜力、守法经营的企业,尤其是开拓型、创新型的中小企业同样具有发展的机会。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然而,为创新提供条件,支持创新转化为市场价值,才能达至真正的成功!
中小型企业始终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它们所承担的社会职能,包括扩大就业门路、提供财政税收、增加市场购买、满足消费需求、以至促进经济发展,有其不应该被低估的地位和贡献。它们往往最具成长的潜力,也最需要资金补充和最缺乏融资渠道,将它们排斥在资本市场之外,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和存在不公平的现实,无疑是扼杀它们的生存和成长机会,不然就是把它们赶进所谓的“原罪”泥潭。你不扶他们一把,他们的前途不是死亡就是犯罪!自由选择与公平竞争,也正是市场经济活动的核心价值所在。
(3 )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不同的经济地区,根据各自的发展条件和经济水平,建立适应本地经济结构要求的资本市场,有助于提升本地经济活力,与两大全国性资本市场遥相呼应,由于各自的上市要求和服务对象有所不同,从而发挥了相互补充作用,显然,中小企业型进入全国性资本市场既不现实也不符合经济原则。
另一方面,众多资本市场同时并存,既为投资者提供多种投资途径和选择机会,也为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不同的投资者或经营者,他们基于各自的能力、条件和经营目标,需要不同的资本交易平台提供定制式服务,这就为资本市场细分化,在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上创造更多的经营、增值机会,从而为多个资本市场同时存在提供生存空间和发展条件,并且为众多金融投资工具的衍生与运用培育市场,由此促进资本市场产业化,成为另一个经济亮点和增长点。况且,不同地区透过资本市场这个平台,吸引资本的运用与流动,有利于改善长期以来画地为牢、地方保护和发展不平衡的种种天然或人为限制,有助于推动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地方优势产业的发展。
资本市场的特殊性,及其对社会经济、民生的影响作用,决定了它需要有一个健康的成长过程。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众多资本市场,对于中国的大众投资者、企业经营者,以至资本市场的监管部门,提供相互学习、示范和促进的作用。某一地的市场信息、成功经验、经济动态或者失误与教训,迅速地透过学习与警戒,被其他地区所借鉴,从而推动各地资本市场在稳健、扎实的基础上快速成长。
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作用是,众多资本市场的并存,激化了市场竞争,它不单只是反映在资本市场之间的资源竞争,也必定涉及到上市企业之间争取投资者的竞争,以及地区之间改善投资环境的竞争。资本的自由流动,是促进经济活动良性运行的重要力量,也是促使政府提高管治水平、办事效率和服务意识的有力因素,并且有效地削弱了超经济力量或行政权力干扰经济活动,也在相当程度上减少投机、造市和炒风的出现。
2、资本市场发展发展的三个阶段
由资本商品的特殊性所决定,成熟的资本市场,提供的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资本交易服务平台,它既需要、也以此带动一批与之匹配的相关行业,包括、网络、软件、信息、咨询、代理、法律和金融等等的服务产业,形成一个配套完完善、覆盖面广的资本交易服务架构和体系。由此,资本市场的发展,大概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资本市场的创建阶段
首先在若干经济条件成熟、政府监管有力的中心城市,开放民间经营资本市场,为合乎资格、有需要的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投资与融资的中介服务,并带动相关行业的兴起。中心城市资本市场的成功经营以及创造的经济效益,必定为其他地区带来示范、模仿效应,相继出现与各地方经济条件和市场需求相适合的本地资本交易市场和服务市场,吸收民间资本投向地方经济产业。
(2)资本市场的扩张阶段
众多地方性资本市场的出现,既带来了市场竞争,也为资本市场的扩张创造条件。并且,随着上市企业的发展,它们对资本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当地的资本供应或地方性的市场服务未必能够满足它们的需要,为此,各地资本市场之间的业务合作应运而生,例如,建立代理、分销业务关系,开设异地二级交易市场,以及各种金融投资工具和投资产品的出现,从而刺激经营业务的增加和市场覆盖范围的扩张,出现一批具有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的资本市场。
(3)资本市场的深耕阶段
在市场竞争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基于资本市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与其他商品市场的发展模式相似,未来的资本市场大致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透过联合或者兼并,形成具有行业领导地位的大型资本市场组织。大型市场的出现,与集团化经营的巨型企业和实力雄厚的投资者对资本运用的服务要求相适应。甚至,随着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的发展,资本市场的触角延伸到国外。另一个发展方向是,针对特定的行业、企业和投资者的服务需求,引致专业化、细分化的资本市场和相关行业的产生,从而深化资本市场的服务功能。金融投资工具和投资产品进一步衍生出来,社会的富余、闲散资本被最大程度地吸收到财富生产创造领域。
资本是市场经济的活水源头,资本的自由才是市场自由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