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出逃 自由经济思想的传播任重道远——为祝贺茅于轼老师八十寿辰而作



  刚上初中的时候,正赶上打倒“四人帮”,国内掀起了一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潮,那个时候陈景润是我们大家的榜样,就连鼻梁上架副眼镜也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象征。不过,彼时一般的乡镇中学根本就不设文科专业,大家信奉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我们学生的心目中,数理化是真本事,那些历史地理政治无非是死记呆背的东西,不算什么深奥学问。尤其是政治经济学,把资本家将牛奶倒进大海里说是经济危机,我们对这样的经济危机羡慕不已。说实在话,我们对资本主义就是腐朽没落就一定会灭亡感到有些牵强附会,觉得这样的理论无非一些冠冕堂皇的说教,由此我认定,所谓经济学(那时候以为我们学习的政治经济学就是经济学的简缩),其实都是一些文人学者瞎编滥造的学说,都是一些没有逻辑经不起推敲的纸上文章,它们不是真科学。

  大学毕业,辗转反复后谋得县政府办秘书一职。跟随多任领导鞍前马后参与经济决策,写过指导下面经济工作的讲话稿无数,但说实在话,除了得益于自己的文字基本功较好以外,我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几乎没有能够在工作中直接应用的。不仅如此,我所跟随的领导所做的地方经济决策也同样没有用到过什么经济学知识,他们要么是紧跟更高领导,上面说啥就干啥;要么是拍脑袋做决策,折腾农民折腾企业。比如,某领导听说某地种桑养蚕富了百姓富了财政,于是全县大面积强行推广,结果第一年农民不会种植不会养,大部分家庭没有收成;第二年大丰收,可是这些蚕茧却根本卖不出去,农民负债累累血本无归。正因为所学经济学(其实是政治经济学)知识与我所从事的经济工作没有丝毫关联,我对经济学是伪科学的信念就一直没有动摇。

  及至8年前下海经商,一个偶然的机会彻底颠覆了我对经济学的印象。出差途中,担心旅途无聊,上车前买了一本茅于轼老师的《生活中的经济学》用于解乏,没想到一下子就被里面的内容所吸引,书中阐述一些日常现象背后的深刻道理令我茅塞顿开,我对经济学解释生活现象的说服力惊叹不已。由此,我对茅老的经济学著作开始注意,凡是他的作品我是非买不可,那怕其中有些文章会有重复,那怕有些文章早已在网上读过。为买到市场不易买到的《给你所爱的人以自由》和《中国人的道德前景》,我在北京出差期间去天则所来回花了百元以上的打的费。通过对茅老师著作的系统阅读,我窥视到了经济学的别有洞天,体会到了原来有一门学问与我们的生活如此紧密相连,领悟到市场经济虽然并不完美,但却是目前人类最好的经济制度。我如梦方醒,不是经济学是伪科学,原来是我们上学时,学校根本就没教给我们真科学,喝多了狼奶受害,居然把人奶也一并给否定了!

  三十多岁以后明白了一个道理,它让我在生活中少犯迷糊少走弯路,于个人而言应当是一件喜事。然而,随着对经济学的学习愈加深入,心里的担心与忧郁却越来越多。因为,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对于西方经济学的知识讳莫如深,35岁以上的人除了有一点中学时学过的连自己也不信的政治经济学知识以外,几乎都不知道经济学为何物。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济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经济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在有谁不懂GDP?有谁不知道拉动内需?说数学物理没有人敢充内行,讲历史地理不敢不懂装懂,但是说到经济有几个人会谦虚?围在一起为经济现象争得面红耳赤或者对经济政策大放厥词的人,往往都没有学过经济学,可是,这些人并不相信自己不懂经济。我曾经与许多行政领导一同在清华大学学习,全班十余个县级领导中几乎没有人知道什么叫价格弹性,什么叫企业产权等基本概念,甚至有人对机会成本的描述也语焉不详。可是,就是这些和当初的我一样不相信不学习经济学知识的人,这些已经品尝到干预经济甜头的人,他们却掌握着一省之内十数个县的经济决策大权,如何叫人不忧心忡忡?其实,又岂止在一省,全国情况也大体相仿。

  许多的经济学知识说透了往往非常简单,的确不需要专门的学习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可是,当经济现象与我们的感情和常识相悖的时候,没有经济学的专门知识往往就会陷入谜茫,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论。比如,现在的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百姓们往往指诟经济学家,正是他们提倡医疗的市场改革使穷人不堪重负;而经济学家的认识恰恰相反,他们认为只有进行彻底的市场改革,中国百姓才能享受到价廉物美的医疗服务。结论反差如此之大,根源是百姓与经济学家所说的市场改革根本就不是一回事。百姓们把医院里打着市场改革幌子的乱收费高收费当做了市场改革,而经济学家们认为真正的市场改革必须降低医疗市场的门槛和破除医疗市场的垄断,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没有公平竞争就根本不算迈开了改革的步伐。北大的周其仁教授为此专门写了一本十几万字的书才把这个问题说明白,你想让一个没有经济学知识的百姓通过聆听几句话或者阅读一篇短文便能通晓其中的奥秘,这实在是有些期望过高。

  在众多的经济学家里,茅于轼老师恐怕是遭受误解最多的人,其中的缘由固然有媒体追求哗众取宠的标题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与大部分读者未曾受过必要的经济学教育有关。茅老说,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不必抵制日货(大意,下同),舆论一片哗然。有人骂他是汉奸,有人说他居心叵测。其实,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任何平等自愿的交易都有助于双方财富的增长,何止是不必抵制日货,美货法货也都统统不必抵制,甚至在他们制裁我们时,我们也不必报复。然而,芸芸众生中有多少懂得这一条经济学基本原理呢?茅老要阐述自己的观点,总不至于要把斧头换羊的启蒙再从头拎一遍吧!

 茅于轼出逃 自由经济思想的传播任重道远——为祝贺茅于轼老师八十寿辰而作

  简单的现象百姓尚不明白,复杂的现象就更让他们摸不着头脑。茅老说,设置保护18亿亩耕地的红线没有必要,这次不仅舆论哗然,就连官员们也不高兴了,仿佛中国的大量耕地的浪费都是在他的唆使下做成的,仿佛他有饿死全体中国人的故意。其实,茅老的观点中隐含许多的经济学道理,一是所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我们都应当节约保护;二是该按什么顺序来节约或者使用,不是靠想当然的红线保护,而是要根据生产要素的价格来决定;三是要让土地要素在市场上形成均衡价格,产权清晰尤为重要;四是当土地不用来生产粮食时,必定会用来生产我们更有优势的产品,通过交换根本不会缺粮;五是当粮食出现紧张时,价格会提前发出信号,人们自会根据利益需求来保护耕地和增加粮食的供应;六是世界上发生大规模的饿死人的现象必定是没有了粮食市场,因此我们最大的任务是保护市场而不是耕地。如此复杂的逻辑关系,面对一些整日里生活在“粮食危机论”下的百姓,你即使使出浑身解数恐怕也很难论清其中的是非曲直,何况有的人看了标题便自以为是地骂娘。即便是官员,也未必能够免俗,他们同样不习惯谦虚地阅读他人文章,而是更习惯于一贯正确和不容挑战。

  茅老早就意识到社会大众对经济学知识的缺乏和捍卫自由经济思想的艰难,因此,他年近八十仍笔耕不辍,身体力行地传授讲解经济学知识和宣传自由经济理念,他还特意就经济学的作用说过这样一段话:“经济学在一般领域内的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保卫经济的自由,防止各种似是而非的干预政策的出台,人类社会在过去做了无数的傻事,用自以为得计的政策去干预经济,造成了无数祸害,小的损失了财产,浪费了人力物力,大的造成几千万人的死亡。其所以难于纠正,因为大多数的干预都是出于好心,也因为经济事物的过于复杂,干预的恶果难于一眼看出来。可以预计,将来这一类的傻事还会不断发生,用来保卫经济自由的经济学也永远会有它的用场。”

  当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时候,当中国政府准备投入4万亿救市的时候,当人们越来越多地夸大市场经济缺陷而忘却了计划经济伤痛的时候,当官员们准备施展拳脚来干预市场拯救黎民苍生的时候(不反对关心百姓,关键是用什么方法),茅老的话振聋发聩言犹在耳,只可惜许多官员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自由经济的火种已经点燃,尤其是在茅老的影响下,一大批知识分子正在不遗余力地传播自由经济的理念,历经坎坷仍百折不挠,燎原之势或许有待时日,但终究是历史的潮流必将滚滚向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0026.html

更多阅读

经济市场化改革 低碳经济中的能源市场化

  苏伟司长和茅于轼老师的演讲,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这个结论就是我们的目标已定,走向低碳经济。我想这是没有太多的错误的,但是这个目标有这样一个问题,其实低碳经济只是我们的目标之一,应该说我们社会和整个世界的目标很多,这些目标

方法才是关键 任务 优化支出才是应对经济不景气的关键

    周业安/文    国家税务总局日前下发的通知要求各地税务机关全面加强税种征管,并在年底前全面实行个税全员全额申报。在财政收入受到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而减收的情况下,以上措施作为应对之策无疑是正确的,不过,这两项措施不应

声明:《茅于轼出逃 自由经济思想的传播任重道远——为祝贺茅于轼老师八十寿辰而作》为网友街头巷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